高考化學如何備考
高考化學備考方法
練習的方法較多,首先可以將做過的習題再有重點有選擇地做一部分。其次要選好一本化學參考書,根據復習的進展,選做其中同步的習題。不要做一題對一題答案,應把一節或一單元做完再對答案,檢查對錯,加以訂正,遇有不懂之處應通過一定的方式向同學或老師請教。還可以把今年各地的高考化學試題作為練習,檢測一下自己目前的化學水平。練習時要注意分析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如針對物質結構中的“位、構、性”三者間的關系、等效平衡的應用、離子共存的條件、用守恒法解計算題等,多問為什么,不要陷入題海。做題可以檢查對知識的把握程度,能開闊解題思路。
二、把握重點,消除盲點,切實做好糾錯
復習要突出重點、掃除盲點、加強弱點。分析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題,重點其實就是可拉開距離的重要知識點,即疑點和盲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視外,還要對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及時反思,及時糾正;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以強化訓練。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要對差錯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原因。
三、重視主干知識、重點內容的復習
化學主干知識要作為復習的重點來抓,如元素周期律、電解質溶液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溶液的導電性、水的電離、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化學平衡常數的相關計算、電化學知識的應用(金屬精煉、電極反應式書寫),還有實驗部分(儀器的名稱、混合物的分離、離子的檢驗、實驗操作與實驗方案的設計)等。同時,一定注意山東高考在命題形式和考查能力的變化,復習時注意做好選題工作(向全國新課標卷靠攏),追求復習效益的最大化。
四、注意近幾年高考中被忽略的知識點
高考命題畢竟會受到題量的限制,一些考點未涉及到,如元素化合物中的非金屬部分淡化嚴重,一些熱點和知識點也沒有出現,如蓋斯定律的運用、膠體性質等。這些知識在今年的復習中,也要重視,不能以為這今年或近幾年沒考以后就不會考。
五、重視實驗的復習
化學實驗考查從化學儀器、基本操作到實驗評價,考查力度越來越大,細節也越深入,復習過程中對經典實驗的操作、現象等復習到位,不能含糊。
六、8種方法有趣的記憶方法
1、口訣記憶
由于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在化學學習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很容易記住的口訣,老師要求我們去記憶它。首先,要告訴自己這是一種學習的捷徑,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內涵,最后記住了,就會成為你學習化學的利器。如:“升失氧,降得還”、“見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有弱才水解,都強不水解。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越熱越水解,越弱越水解”。
2、趣味記憶
為了分散難點,提高興趣,要采用趣味記憶方法來記憶有關的化學知識。比如,可以把生邊的實際生活甚至自己的經歷和觀雪有關知識聯系起來,讓化學知識富有趣味。特別是一些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反應的現象。
3、重復記憶
要利用必要的重復來加深記憶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遺忘作斗爭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記住某些知識時常常用默默重復、敘述再現方法來加深印象。這種方法往往被我們忽視了,很多同學學的快忘得快也就是這個原因。短時記憶對于我們的學習遠遠不夠,只有通過不斷反復記憶,才能夠把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為我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歸類記憶
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分類,抓住特征,在以此類推。如:電解質判斷的時候,把所學的化合物歸類,再把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包含的類別記住,對于我們掌握本質就很有幫助;再如:在掌握了各個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規律后,對于具體的元素單質、化合物的性質就容易多了。
5、對比記憶
對新舊知識中具有相似性和對立性的有關知識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比如:中學化學中常見的黃色粉末并不多見,主要就是硫磺和過氧化鈉,但是它們的性質卻很不相同。再如:我們在學習硫酸和硝酸的時候,他們作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強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6、聯想記憶
把性質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進行比較,記住他們之間的區別聯系,再回憶時,只要想到一個,便可聯想到其他。如:記酸、堿、鹽的溶解性規律,孤立地記憶很難,如果擴大聯想,對比類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7、關鍵字詞記憶
這是記憶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礎上找出概念中幾個關鍵字或詞來記憶整個概念,如:化學平衡的特征“逆、等、定、動、變”。
8、知識網絡記憶
用表格或圖示進行歸納、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識結成網絡。如以一主族代表元素的單質、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鹽為線索的學習思路,以及以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備、保存之間相互關聯的元素化合物類知識,在有機中還要特別注意官能團的性質。
高考化學復習規劃
一、重視實驗,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題中實驗題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題型。實驗試題有利于對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創新能力、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進行考查,從更深層次看,實驗試題還能對考生的科學精神、科學素養進行有效的測試。在二輪復習中,一定要給實驗復習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不能讓實驗復習匆匆走過場,必要時可以以實驗為主線來帶動其他知識塊的復習。
二、注重基礎、落實細節
高考要求的化學主干知識有25條:(1)原子結構(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結構、晶體類型(4)化學反應與能量(熱化學方程式)(5)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6)電解質溶液(PH、離子方程式、水解、電解等)(7)氧化還原原理的應用(8)典型的非金屬鹵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堿金屬(13)鎂鋁鐵(14)同分異構(15)烴及其衍生物(16)糖類、蛋白質、油酯(17)有機合成材料(18)物質的量及計算(19)化學式和結構式計算(20)方程式計算(22)化學實驗常用儀器及操作(23)實驗室制法(24)物質的檢驗、分離、推斷(25)化學實驗設計
因為化學內容比較簡單,所以對細節的要求非常嚴格,書寫和表達的正確、規范往往決定高考的成敗。為此,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作業練習,強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的配平;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小分子不掉;有機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中C-C鍵、C-H 鍵、C=O鍵、苯環的到位;強化官能團位于左邊的正確書寫等等。要訓練和培養盡量用化學語言進行準確、完整、簡潔地表述。并嚴格化學計算的步驟,運算準確,表達規范。
三、抓好“三個結合”,進行橫向聯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與基本理論、實驗和計算密切聯系,在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時要將這三塊內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與理論、實驗、計算融為一體。
(1)與基本理論結合
在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時,運用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氧化還原、化學平衡等理論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識,同時又能加深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并靈活運用。
(2)與實驗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時,必須結合一些典型實驗進行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習興趣,而且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與計算結合
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時,將定性深化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與計算結合,既鞏固加深對物質性質的理解和運用,又可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計算能力。
四、強化解題訓練,提高解題能力,培養應考實戰能力
(1)加強題型訓練。根據章節內容和要求,結合高考真題,透徹理解知識點,切實打好基礎。加強章節題型訓練,舉一反三。
(2)第一輪復習中也要適當穿插綜合模擬訓練。
(3)把規范訓練落實到復習的每一個環節中,減少非智力因素丟分。化學用語規范、語言表達規范、計算題解答規范,實驗現象和操作規范等。
(4)注重做題的質量,提高解題速度。化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學習能力的大小的甄別都是靠考試做題來體現的,所以解答化學題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做題目能鞏固知識,熟練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做題中要建立自己的解題思維模式(平衡三段式計算、框圖題題眼突破和猜想驗證等),做題后注意總結反思(反思知識、反思方法和技巧、反思解題步驟、反思出題構思、反思解題規范等),長期堅持限時訓練,這三點是提高解題能力的重要方法。
五、復習教學中的基本要求
(1)、研究考綱、考點、考題,把握高考復習方向
學生在備課時必須先認真的研究“三考”,既熟讀考綱的基本要求,從中了解命題要求,明確復習要點;查找近五年的高考試題考題中相關內容,列表分析、歸納,領會高考在相應知識點上的考查方式,把握試題的變化規律。在用第一輪復習資料設計教案時“三考”與教材的梳理、例題的分析、練習的設置有機的相結合,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緊扣教材,狠抓雙基,構建化學主干知識網絡
針對化學的特點,高考復習中必須對教材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連點成線,發散成知識網,以便于學生的回憶再現。例如復習元素及其化合物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先以“元素→單質→氧化物(氫化物)→酸→鹽”為主干,找出相應的單質、化合物,然后從“結構→性質→用途→制法→存在”五個方面進行發散,以“反應方程式→現象→實驗方法”為具體內容,落實每一種物質化學性質的整理。在教學時,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采取自主總結的方式或第一輪復習資料上的學案,要求學生通過聯想法、對比法“回憶課本→查閱課本→整理課本”完成網絡式的知識清單,把各部分知識按其內在的聯系進行整理、歸納、理解和記憶,要切實做到重視課本而不完全依賴課本,形成一個系統的主干知識體系,在頭腦中進行有序儲存。
高考化學易錯知識點
1、多元含氧酸具體是幾元酸看酸中H的個數
多元酸究竟能電離多少個H+,是要看它結構中有多少個羥基,非羥基的氫是不能電離出來的。如亞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個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結構中,是有一個H和一個O分別和中心原子直接相連的,而不構成羥基。構成羥基的O和H只有兩個。因此H3PO3是二元酸。當然,有的還要考慮別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來解釋。
2、酸式鹽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鹽溶液當然呈酸性啦,其實不然。到底酸式鹽呈什么性,要分情況討論。如果這是強酸的酸式鹽,因為它電離出了大量的H+,而且陰離子不水解,所以強酸的酸式鹽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鹽,則要比較它電離出H+的能力和陰離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陰離子的水解程度較大(如NaHCO3),則溶液呈堿性;反過來,如果陰離子電離出H+的能力較強(如NaH2PO4),則溶液呈酸性。
3、H2SO4有強氧化性
就這么說就不對,只要在前邊加一個“濃”字就對了。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體現在整體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電子,所以它有強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幾乎沒有(連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還弱得多。這也體現了低價態非金屬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價態的強,和HClO與HClO4的酸性強弱比較一樣。所以說H2SO4有強氧化性時必須嚴謹,前面加上“濃”字。
4、書寫離子方程式時不考慮產物之間的反應
從解題速度角度考慮,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時,可以“四看”:一看產物是否正確;二看電荷是否守恒;三看拆分是否合理;四看是否符合題目限制的條件。從解題思維的深度考慮,用聯系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等化學原理來綜合判斷產物的成分。中學典型反應:低價態鐵的化合物(氧化物、氫氧化物和鹽)與硝酸反應;鐵單質與硝酸反應;+3鐵的化合物與還原性酸如碘化氫溶液的反應等。
5、忽視混合物分離時對反應順序的限制
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對化學反應原理提出的具體要求是:反應要快、加入的過量試劑確保把雜質除盡、選擇的試劑既不能引入新雜質又要易除去。
6、計算反應熱時忽視晶體的結構
計算反應熱時容易忽視晶體的結構,中學常計算共價鍵的原子晶體:1 mol金剛石含2 mol 碳碳鍵,1 mol二氧化硅含4 mol硅氧鍵。分子晶體:1 mol分子所含共價鍵,如1 mol乙烷分子含有6 mol碳氫鍵和1 mol碳碳鍵。
7、對物質的溶解度規律把握不準
物質的溶解度變化規律分三類:第一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鉀、硝酸鉀等;第二類,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鈉;第三類,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如氣體、氫氧化鈉等,有些學生對氣體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理解不清。
看過“高考化學如何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