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與注意事項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一)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準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解析】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么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二、關鍵把握法
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眼”,蘊含著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將其作把握材料、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詞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
【解析】這“下一個”三個字,既體現出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又蘊含著藝無止境、不斷創新的哲理,閃耀著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這個關鍵詞,便抓住了材料的靈魂實質。
三、寓意揭示法
對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話、漫畫等,須透過材料的表象,進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聯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內涵,從而確立論點。
【示例】驢子馱鹽渡河,它滑了一下,跌進水里,鹽溶化了,它站起來時輕了許多。這件事使它很高興。又有一天,它馱了海綿走到河邊,故意一滑,跌進水里,那海綿吸了水,驢子站不起來,終于淹死了。
【解析】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切應從實際出發,情況變化了,我們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應隨之變化,如果墨守成規,或盲目套用,必將招致失敗。寫作時要透過驢子馱鹽和海綿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為文章的論點。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二)
讀懂作文題干
近年來的公務員考試,從命題趨勢上可以看出,以考察話題作文為主,即根據材料中的一句話展開思考,寫一篇文章。如:2016年多省公務員考試作文題目。給定資料3中提到“為錢創業是膚淺的,應為夢想所驅動。”請你根據對這句話的理解,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很多考生讀完題目之后,依然是不知所云,這篇文章到底該怎么寫呢?那么,我們問問自己題干到底在說什么,我們讀懂了么。
“為錢創業是膚淺的,應為夢想所驅動。”這句話,很顯然這句話是題干中最核心的句子,是寫好作文的關鍵。那么通過這句話能否得到一些信息呢。我們做一簡要分析,會發現,這句話有這么幾個關鍵詞,“創業”“為錢”“膚淺”,“應夢想驅動”,通過這句話,很顯然發現,創業不應為錢,而應該為夢想驅動,簡單加工,就會得到“創業應為夢想所驅動”或“夢想驅動創業”.很顯然,文章的立意就可以“夢想驅動創業”為方向書寫,這樣,就避免了文章的跑題了。
那么如何讀懂材料呢?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兩個要素:
要素一:抓住題干關鍵詞。通過分析題干中的關鍵詞,得到有效信息,一般情況下考生要抓住原因、影響、對策關鍵詞,通過關鍵詞分析得到文章的立意。如:“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通過關鍵詞分析會發現,價值觀輸出是成為大國的基礎,因此就可以得到文章立意,即:輸出價值觀,實現大國夢。
要素二:分析題干邏輯關系。題干中句子一般存在因果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通過邏輯關系梳理得到文章立意。如:國考真題,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寫一篇文章。很顯然,題干中有因果關系出現,通過因果關系分析發現。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急不得。從而得到立意,“慢下來享受自在有為的生活”或“自在有為的生活 需慢下來”
通過題干分析不難發現,抓住題干文章跑題就非常難了。但是往往很多作文題目僅僅通過題干分析,有時候是沒辦法確定立意的,因此,考生要靈活運用,還是要結合材料和題干來確定作文立意的。
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三)
申論作答六大忌
第一種,卷面不整潔,字跡潦草,涂改過多
雖然申論答題沒有卷面分,這一條絕對有必要放在第一個來講,因為卷面整體看起來好不好會直接影響閱卷老師對考生的第一印象。如果卷面整潔、字跡工整,看的人心情也會好很多,無形中就對考生有個好印象,在評分的時候也會手下留情;如果卷面涂改信息過多,嚴重影響美觀,字跡也是潦草不堪,難以辨認,這樣的試卷看著就讓人心煩,還要慢慢找采分點賦分,想想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說不定某條或某幾條采分點就會被遺漏了,這樣好不容易寫出來的答案卻沒有得分,就很可惜了。因此,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字可以寫得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在下筆前要先思考,不要下筆了后才發現寫錯了,又反復涂改,影響美觀。
第二種,答題無重點,條理混亂
首先,先給考生普及下申論答題是按點賦分,只有答到了采分點才會得分,因此考生在答題時最好不要什么題型上來就是一大段話,沒有分條分點,看起來無重點。沒有邏輯,條理混亂的試卷需要閱卷老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慢慢找采分點,因此考官普遍比較反感。建議考生在答題時先要看清題目,如題目要求考生分析原因,考生在作答的時候,最好歸納總結后分條寫清,注意適當加上1、2、3等這樣的小標題,既防止自己將筆墨過多浪費在一個采分點上,沒有足夠的空白寫清其余的采分點,又方便了閱卷老師查看。
第三種,全是空話套話,缺乏可行性
在訪談中,我們發現滿是空話套話的試卷是閱卷老師最討厭的答卷之一。他們每天要看大量的答卷,看過了太多的模板式答案,滿口空話套話,毫無實質性可言,分析問題淺顯,提出的對策缺乏可行性。不少閱卷老師碰到這樣的答卷,就惱火,考生得分自然也就不高。
第四種,答案偏題,有量沒質,甚至大量直接摘抄材料
若有些考生抱著蒙混過關的心態去答題是行不通的。有些考生覺得閱卷老師每天要改那么多試卷,肯定也不會仔細看的,只要把試卷寫滿分數肯定不會低。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告訴考生,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如果考生答題只是為了填滿答題卷而答非所問,只有量沒有質,是不會得分的。有些考生更甚,在大作文寫作時為了湊字數直接大量摘抄給定材料充數,妄圖逃過閱卷老師的法眼,這是不現實的。
第五種,錯別字滿篇
如果一份答題試卷錯別字滿篇,只看了一道題就出現了五六個錯別字,試想一下你會作何感想,是考生態度有問題?還是能力有問題?不管是哪一種,在閱卷老師心里答題考生就會大打折扣,然后波及評分的高低。其實,在這個計算機、手機普及的社會,很多考生在平時就很少寫字,試卷中出現個別錯別字還可以理解,但如果是錯字滿篇就讓人忍無可忍了,因此那些提筆忘字的考生在平時還是要注意一下,多寫寫字。
第六種,答題的角度有失偏薄,缺乏理性的批判口吻
有些考生在答題的時候,總是情緒化,缺乏理性,不能客觀看待問題。比如涉及政府職能的問題,有些考生就侃侃而談政府腐敗、公務員不作為等現象。這就犯了申論答題大忌,考生連這個集體都不認同,更不用提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公務員了。
看過“公務員申論答題技巧與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