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題附答案(3)
2017湖北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題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魅力,是一種頗能吸引人的力量。它不像水龍頭那樣隨開隨關,突然迸發。它像一根絲巧妙地編織在性格里,它閃閃發光,光明燦爛,經久不滅。魅力有一種能使人開顏、消怒,并且悅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質。在生活中我們時常會感受到“魅力”的存在:大自然的魅力,語言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選準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
2017湖北高三第二次聯考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1.C(分別讀shào、xiào、shāo、qiào、qiǎo。A分別讀piào、biào、piāo、biāo、piāo。B分別讀jīng,jīn,liàng,jīng,jǐng。D、qiè、qǐ、qī、qiè、qí)
2.D(A“憤發有為”應為“奮發有為”“發憤有為”,B“摩娑”應為“摩挲”,C“揭桿”應為“揭竿”)
3.D
4.A(B“約”“左右”語意重復,不能同時使用。C“包裝藝人的主要途徑”和“藝人發展的最好方向”遞進關系語序不當,應互換位置。D成分殘缺或搭配不當。“增加患者負擔”后加“的行為”。)
5.B(A前三個問號改為逗號,最后一個問號改為句號。C書名號應為引號。D句號應移至括號后。)
6.A(B偷換概念,“文學藝術超越性”是“文學藝術存在的生命”。C答非所問,不是對“文學理想的表達”的表述。D“從內部產生的文學需求”文中無據。)
7.C(體現的是《額爾古納河右岸》來源于生活的一面,而不是文學超越性的一面。)
8.C(A表現人生的煩惱并不與“藝術的超越性”違背,但不能“著力表現”。B以偏概全。原文是說“熱衷于表現純然的獸性、卑微的齷齪的人性”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導致的后果。D“只要”“就”表述太絕對。)
9.①要注重表現以主動進取、積極創造的奮斗精神超越艱難困苦的生存態勢。②超越常規展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突出其普遍性意義、超越性意義。③要注重表現人物多側面對立統一的辯證發展的心路歷程。(3分。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
10.C(防備,預防。)
11.A(①是對廬山的喜愛。⑤是敘述自己一直以來對山水的喜愛。)
12.B(作者在文中寫“豐一屋,華一簀”即沾沾自喜的人,是為了襯托自己對廬山草堂的喜愛,而不是“批評”他們。)
13.(1)打開北面的小門,使陣陣的涼風吹進來,可以避酷暑。(3分,“洞”“來”各1分,句意正確得滿分。)
(2)(他們)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他們)雖然距離我很久遠,我因為這個了解他們至老不返的心情。(3分,“去”“以是”各1分,句意正確得滿分。)
(3)那郡守又用寬厚的心態來對待我,廬山更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這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處所,我終于能得到自己的最愛,又還有什么好苛求呢?(4分,“優容”“與”“卒”各1分,句意正確得滿分。)
14.(1)詩中描寫了一個欲報國殺敵卻壯志難酬的英雄形象。(2分)他挑燈看劍,雄心振起,卻發現寶劍只能掛在空齋與琴為伴,未可赴邊殺敵,情緒一跌千丈。(2分)
(2)用典。(1分)“莫邪” 是古劍名,相傳為春秋時吳人干將所鑄,典出《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四》,此代指名劍,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1分)“樓蘭” 為漢時西域古國,事見《漢書·傅介子傳》。此處用典,以“樓蘭” 借指北方的金國,“斬樓蘭”表現了自己為國殺敵的理想。(1分)用典豐富了詩歌的內容,使詩歌含蓄雋永,意味深長。(1分)(指明“用典”,解說意思對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處。)
15.(1)①別有幽愁暗恨生 ②芙蓉泣露香蘭笑 ③如泣如訴 ④余音裊裊
(2)⑤聊齋志異 ⑥格里高爾(一空1分,共6分)
16.C(寫“蒲草帽已經很多”是為了突出人們在漸漸關注鄉野民間的東西。“罩著些頭腦,也罩著些……”表述不正確。)
17.①“蒲草帽”在結構上起線索作用。全文對齊白石的回憶及對其精神和思想的理解緊緊圍繞“蒲草帽”展開,一根線索貫串全文,使文章形散神聚。
②“蒲草帽”在內容上具有象征義,象征齊白石發自性情、根植鄉野的創作精神和思想,突出了文章主題。(一點2分,要點正確,分析清楚得4分。)
18.①此段語言生動傳神,形象地表達出鄉野民間生活是齊白石創作的源泉。②此段分別引用齊白石和王訓的詩文,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蘊味,也突出了齊白石是一個多才多藝的文人,而他的創作也都是抒寫性靈的“野草一樣的產物”。③句式富于變化,整散句結合,運用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如“他聽得見泥土的聲音,草的聲音……從湘江帶來的水的氣味”等,突出齊白石對鄉間的聲音和氣味感受細膩。④運用比喻、比擬等多種修辭手法,寫“他的夢很茂盛,像那些壓在他身下的茂盛的野草”“夢粘在草帽上”等,生動傳神地寫出了齊白石豐富的創作靈感及其來源。(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答對三點得5分。)
19.①齊白石的蒲草帽有多種用途,日常生活和創作離不開蒲草帽。②齊白石的畫本是發自性情,根植于鄉間很普通的花草魚蟲,“蒲草帽”是齊白石來自鄉野民間、發自性情的創作思想和技藝的象征。③“蒲草帽”讓齊白石舒坦愜意,靈魂浸入鄉野的聲音和氣味中,從而產生創作靈感。④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往往忽視了齊白石的精神本質,而齊白石根植于鄉野民間的創作思想是其本質所在。(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三點得6分。意思對即可。)
20.①落花為枕 ②憨態可掬(嬌憨可愛、睡語酒令)③蜂圍蝶繞 ④豪放曠達(豪興宛在)(意思對即可,一空1分,共4分。)
21.④⑥③②①⑤(首句“峰回路轉,華亭寺的山門突現在眼前”說明后文所寫首先應是在山門所見,第④句是照應“山門”,承接前句最緊密。第⑥句是對第④句中“門神”的具體描寫,應緊隨其后。第③句是形容山門前門神的具體形象的,所以應接在第⑥句之后。第①句中“其”是指代前面所介紹的“門神”的,應靠后。第⑤句應是對第①句“說來也怪”的原因的解說,故放在第①句之后。3分)
22.以四條跑道上升的線條構成了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輪廓,羊頭朝向太陽。象征著廣州亞運會的圣火熊熊燃燒,表達了廣州人民的祥和如意美好愿望,以及激情和諧的辦會理念。(會徽設計構成解說2分,要點:“跑道”或“火炬”、“五羊外形”。意圖解說3分,要點:“激情和諧”或“圣火不滅”、標志舉辦地廣州、“祥和如意”。共5分)
參考譯文:
廬山的風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介于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那地方最美,又是廬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一樣,眷戀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就對著香爐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間屋子,兩根楹柱;兩個臥房,四扇窗子;(屋子的)面積寬度和長度,體積高低和大小,合于心意,適于財力。打開北面的小門,使陣陣涼風吹進來,可以躲避酷暑;敞開南邊的天窗,納入溫暖的陽光,又可以防寒氣。屋子里設有木制椅榻四張,素色屏風兩座,還有古琴一張,和儒、釋、道各家書籍呀,隨意擺了幾本!
樂天我已來到這里當主人翁,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靠著斜看這里的竹啊!樹啊!云啊!石啊!從早到晚,應接不暇。看了一會兒,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適,內心更和樂。只要住一宿,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住三個晚上以后,身心舒暢,物我兩忘的樣子,而跟萬物融合無間。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
卻忍不住再問到底為什么?其實,我這座草堂啊:前面的平地約有十丈寬廣,中間又有平臺,面積約是平地的一半,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積又是平臺的兩倍左右。池邊到處是山竹、野花,池里長滿了白蓮、白魚。再往南走,就到一個石澗,石澗兩旁古松、老杉交錯豎立著,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修長的樹枝觸摸著白云,低垂的枝柯輕拂著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著,像雨傘般地張開著,也有的像龍蛇游走般地分布著;古松下多灌木叢,蔦蘿枝葉蔓生,交錯遮蔭,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時的氣候,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地下鋪著白石作為出入的道路。草堂北邊五步遠的地方,盤踞在層崖、積石,巖石玲瓏空透,就像螞蟻窩的土堆一樣,各種樹木、奇花異草覆蓋其上,綠色的枝葉繁密迷蒙,紅色的果實多得分披四垂,也說不出他們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這個樣子。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就地種植的茶樹,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若被愛好風雅之事的人看到,還可以用來快樂地度過一整天呢!春,有錦繡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門澗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爐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陰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蘊、吐露之姿,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實在是無法全部記下、詳細描寫,所以我才說這里的景色是遠超過廬山本身啊!
唉!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而生活在當中,就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如今我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而每樣東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覺官能與他交感相發,它們又按各色各類地前來,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內在和樂、身體安寧、心情恬適呢?想當年東晉高僧慧永、慧遠、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他們)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他們)雖然距離我很久遠,我因為這個了解他們至老不返的心情。
更何況我又想:我從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廈,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筑座假山,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這樣成了病和癖好。忽然有一天命運不順,我被貶來輔佐江州。郡守用寬厚的心來撫慰我,廬山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這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處所,我終于能得到自己的最愛,又還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過目前還有些小官俗事牽絆著,還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脫,而不能真正安處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職期制屆滿了,一切的進退取舍都由我作主成全的時候,我一定會左手牽著老伴和孩子,右手抱著古琴與書本,終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輩子的心愿。清泉啊!白石啊!你們都聽到這些話吧!于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