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古詩鑒賞專練題附答案
湖北高考古詩鑒賞專練題(一)
自從江樹秋, 日日望江樓。
夢見離珠浦①,書來在桂州。
不同魚比目②,終恨水分流。
久不開明鏡, 多應是白頭。
[注]①珠浦:即合浦,地名,在廣西南部。②魚比目:比目魚。雙眼在一側,常喻形影不離的夫妻。
(1)詩中的“行人”處于怎樣的生活狀態?作者是如何表現的?(4分)
(2)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中表現了女主人公哪些思想感情。 (4分)
湖北高考古詩鑒賞專練題答案
(1)詩中的“行人”在四處漂泊。(2分)頷聯寫妻子夢見丈夫離開珠浦,卻收到從桂州寫來的書信,連夢都追不上丈夫的行蹤,以此表現出“行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狀態。(2分)
(2)一、二兩聯通過對日日登樓遠眺和夢中見到丈夫的描寫,表現其對丈夫強烈的思念、牽掛之情;三、四兩聯通過心理描寫、細節描寫表現其對夫妻長期分離的怨恨、愁苦之情。(每個要點2分)
湖北高考古詩鑒賞專練題(二)
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吳文英
山遠翠眉長,高處凄涼。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凈洗綠杯牽露井,聊薦幽香②。
烏帽③壓吳霜,風力偏狂。一年佳節過西廂。秋色雁聲愁幾許,都在斜陽。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麗動人的歌妓。②牽露井,即打來清冽的井水。薦:獻上。③烏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間。
(1)試分析上闋畫線句子在景物描寫上有什么特點。(4分)
(2)請結合下闋分析作者“愁”的原因。(4分)
湖北高考古詩鑒賞專練題答案
(1)(4分)①運用比擬(比喻)手法,以人擬(喻)菊,寫出菊的纖弱美態(或“以眉喻山,寫出遠山綿延之態”);②由遠及近(遠近結合),遠望綿延蒼翠的寒山是遠景,清瘦裊娜菊花是近景,遠近結合營造了清涼蕭條的氛圍。(每點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2)(4分)①“烏帽”兩句,可知作者人到暮年,無法遮掩的老態令他心生愁苦;②重陽佳節團聚之日自己卻漂泊在外,登高望遠面對“秋色”、“雁聲”與“斜陽”,油然而生羈旅思鄉之愁。(每條2分)
湖北高考古詩鑒賞專練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