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學習方法總結
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礎。從歷年生物高考來看,所考內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在確保60%的基礎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認真地閱讀課本,對課本知識融會貫通,在復習階段,不少同學重做題輕課本,貪圖一兩次測驗或模擬考“質”的飛躍,這種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險,最終會吃大虧。將各章節中類似的、易混淆的知識點或聯系緊密的知識點作好筆記,并對其進行分類、比較和歸納。
第二、重視實驗操作,培養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據統計,歷年高考實驗題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學生未對實驗進行實際操作或對實驗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實驗后沒有回億過程、沒有分析結果。
第三、理解圖表,提高能力。近年兩高考圖表題占比分較大且圖表題越來越復雜、越綜合,呈現一題多圖(表),圖表和曲線相融現象。因此,在備考復習中,應十分重視課本或與課本聯系緊密的圖表和曲線。應做到有圖必讀,有圖必識,有圖必析,加強形象感,進一步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第四、精做習題,舉一反三。做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以前做過的測練題、測驗題等,精做習題,完成習題后歸納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并舉一反三,將知識升華。做習題時不能拋棄基礎,去做一些難、偏、怪的題目,這一點,基礎差的同學更要冷靜和清楚。
第五、閱讀目錄,把握整體。目錄是全書的縮影和提綱,讀目錄有利于學生把握全書的知識體系,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高考生物知識點歸納
一、被動運輸:
物質進出細胞,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稱為被動運輸。
(1)自由擴散: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
(2)協助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
二、主動運輸:
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的運輸。保證了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代謝廢物和有害物質。
三、實驗
1、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過程見課本P79)
實驗結論: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無機催化劑Fe3+高得多
控制變量法: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的定義。
對照實驗:除一個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變的實驗。
原則:對照原則,單一變量的原則。
2、影響酶活性的條件(要求用控制變量法,自己設計實驗)
建議用淀粉酶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用過氧化氫酶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高考生物細胞知識點總結
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發生了滲透作用,該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紅細胞為例:紅細胞膜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①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
②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
③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平衡。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①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間的細胞質)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②成熟植物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高考生物人體必背知識點
1、營養物質功能
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建和修復組織的主要原料
提供構建和修復物質:糖類和脂類是構成細胞膜和神經組織的重要部分
Ga、Mg、、、P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質
提供調節物質碘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營養不良:
蛋白質供給不足,影響發育和抵抗力
營養供給不足缺鈣影響骨的發育
缺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
缺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
營養過剩:如獲取能量過多,導致肥胖
攝取營養的種類、數量、比例符合實際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減少營養素的損失,提高利用率
3、合理膳食:食物對人體無毒害且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膳食制度
例題領悟
例1、下列屬于人體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的一組是:
①水②脂類③糖類④蛋白質⑤纖維素⑥無機鹽⑦維生素
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參與構建和修復人體組織的物質主要有水分、蛋白質、脂類、糖類和無機鹽等。而纖維素是植物體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纖維素是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答案:C
例2、下列各項中不是成人每天要進食一定量蛋白質的原因是:
A、蛋白質在人體內不能儲存。
B、蛋白質不能全部由糖類和脂肪在體內轉化而成。
C、蛋白質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體內蛋白質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換新的。
解析:蛋白質作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其雖可作為能源物質,但非主要的,體內物質供能的順序依次為糖類、脂肪、蛋白質。
答案:C
自我測評
選擇題:
1、下面關于人類營養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由于蛋白質能參與各項生命活動,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質含量為宜。
B、淘洗大米時次數不宜過多,以防止維生素B1的損失。
C、蔬菜應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維生素C的損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劑等過量帶來的化學污染。
2、人體血液中不可能出現()
A、纖維素B、紅細胞C、蛋白質D、激素
3、某人由于營養不良,身體浮腫,其食療補救措施是:()
A、 多吃蔬菜B、多吃饅頭C、多喝豆漿D、多喝水
4、1克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完全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分別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A、三者都可作為能源物質
B、蛋白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C、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5、下列哪一組疾病是營養不良引起的:()
A、腳氣病和壞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癥
C、糖尿病和軟骨病D、佝僂病和心臟病
6、一個健康的人若進食較多的糖和食鹽,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鹽分的量:()
A、鹽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鹽未增多
C、兩種都增多D、兩種都未增多
高考生物動植物基礎知識點
1、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質體。
2、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3、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4、根尖分生區細胞沒有的細胞器是葉綠體、中心體、液泡。
5、生理活動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通過有氧呼吸產生)、線粒體(通過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產生)、高爾基體(植物細胞壁的合成)、核糖體(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6、與蛋白質合成和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7、與主動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線粒體、核糖體。
8、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
9、合成物質的細胞器有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10、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
11、原核細胞中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12、真核細胞中細胞器的質量大小順序為: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13、具膜結構的細胞器:單層膜的細胞器有液泡、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雙層膜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中心體。
14、膜結構之間的聯系;直接聯系;內質網向內與外層核膜相連,向外與細胞膜相連,代謝旺盛時,內質網膜與線粒體外膜相連。間接聯系:內質網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爾基體融合,高爾基體以同樣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細胞膜融合。
15、與細胞滲透吸水能力直接有關的細胞器是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