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生態系統與環境保護專項練習題附答案
高考生物生態系統與環境保護專項練習題一、選擇題
1.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是流經該系統的總能量
B.生態系統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載體
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與植物呼吸作用釋放的碳基本相等
D.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的傳遞效率的大小是由這兩個營養級的同化量決定的
[答案] C
[解析] 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是流經該系統的總能量;生態系統里,物質循環是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是物質循環的動力;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與該系統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釋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鄰兩營養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此營養級的同化量×100%。
2.如圖表示某湖泊生態系統的部分生物所組成的食物網,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競爭關系
B.若該湖泊受到DDT污染,則甲體內DDT濃度最高
C.丁每獲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 kJ太陽能
D.若丙的數量下降,則該生態系統穩定性將下降
[答案] A
[解析] 丙、丁都可以以乙為食,乙和丁都可以以甲為食,它們之間都存在著競爭關系,A項正確;DDT沿食物鏈富集,丁所處營養級最高,體內DDT濃度最高,B項錯誤;丁獲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的能量按最大傳遞效率20%計算,為1÷20%=5(kJ),C項錯誤;題圖所示為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組成的食物網,丙種群數量下降,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可能不受影響,D項錯誤。
3.下圖是某人工魚塘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中部分環節涉及的能量值[單位為103 kJ/(m2•y)]。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A代表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B.碳從動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為有機物
C.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是9.6×104 kJ/(m2•y)
D.捕食關系一般不可逆轉,所以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
[答案] C
[解析] 圖中A代表的是各種生物通過細胞呼吸產生CO2,消耗有機物的過程,A正確;分解者分解的是動物的遺體或殘枝敗葉的有機物,B正確;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為9.6×104 kJ/(m2•y)不正確,沒有包含流入植食性動物的能量,C錯誤;能量是單向流動的,故D正確。
4.將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為人工魚塘,投餌養殖肉食性魚類。5年后,藻類暴發,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動物及魚類等生物死亡,水體發臭。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導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體的污染,這屬于正反饋調節
C.投放以浮游植物為食的魚類有利于該湖泊的生態恢復
D.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答案] D
[解析] 藻類暴發,覆蓋水面,導致水草缺少陽光,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最終導致死亡;水生生物的死亡導致水體污染加重,屬于正反饋調節;以浮游植物為食的魚類可以捕食藻類,有利于湖泊的生態恢復;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及餌料中的化學能。
5.如圖為某一區域M、N兩物種的資源利用曲線。(縱橫坐標分別表示M、N兩物種所攝取的食物數量和種類)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
A.曲線不重疊時,M與N不存在競爭
B.b越大,生物適應環境能力越弱
C.d
D.M、N將呈現“J”型增長
[答案] C
[解析] 僅從食物關系來看,曲線不重疊時,M與N無競爭關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資源上可能會發生重疊而產生競爭關系,所以僅憑曲線是否重疊不能確定二者是否存在競爭;b越大說明該生物的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適應能力越強;M、N兩個種群數量受環境因素以及其他生物因素的影響,呈現“S”型增長;d
6.下圖表示A、B兩個特定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有關解釋正確的是( )
①一個吃玉米的人所獲得的能量一定比一個吃牛肉的人獲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鏈單向流動,傳遞效率隨營養級的升高而逐級遞減
③若A和B中玉米的數量相同,A能養活10 000人,則B至少能養活500人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濃度的難降解污染物,則A中的人比B中的人體內污染物濃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能量沿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但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都是10%~20%,所以②的敘述錯誤。難降解的污染物可以隨食物鏈富集,因此營養級越高的生物,其體內聚集的污染物越多,因此④的敘述正確。
7.(2014•廣東)在一穩定生態系統中,灰線小卷蛾幼蟲以落葉松松針為食,幼蟲攝食對松樹的代謝活動有一定影響,進而影響下一年幼蟲食物的質和量。幼蟲密度與最大松針長度的變化如圖所示。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幼蟲密度呈周期性波動
B.幼蟲攝食改變了落葉松的豐富度
C.可利用樣方法調查幼蟲的密度
D.幼蟲攝食對松針長度的影響具滯后性
[答案] B
[解析] 本題通過坐標圖分析,考查種群數量特征以及種間關系對種群數量的影響。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或生境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由圖知,幼蟲攝食改變了落葉松松針的長度,沒改變落葉松的種類。
8.(2014•東營)為了防止空氣污染,保護美麗的天空,下列做法不正確的是( )
A.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積極植樹造林,防治揚塵污染
C.焚燒落葉和垃圾
D.工業廢氣處理后再排放
[答案] C
[解析] 焚燒落葉和垃圾會產生大量灰塵和二氧化碳,引發霧霾天氣或加劇溫室效應,C錯誤。
9.在水庫的上游,將廢棄農田和鹽堿地改造成大面積蘆葦濕地,通過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決城市生活污水和農業生產對水源造成的污染問題,使水庫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蘆葦濕地構成了一個在物質和能量上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
B.從廢棄的農田到蘆葦濕地的變化屬于次生演替,該過程體現了人類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C.濕地中生物種類多樣,可利用正反饋調節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
D.大量種植蘆葦的原因是蘆葦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農業用水中的有機污染物
[答案] B
[解析] 蘆葦濕地生態系統有外部有機物的輸入,A項錯誤;濕地生態系統通過負反饋調節維持其結構和功能的穩定,C項錯誤;城市污水和農業用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需分解者分解后,蘆葦才能利用,D項錯誤。
10.每年的7月11日被定為“世界人口日”,人口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如圖表示三種可能的人口增長曲線,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如果世界人口增長較長時間表現為a曲線,帶來的后果是環境污染和資源的短缺
B.按生態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圖中b曲線,該曲線與a曲線產生差別的原因是環境資源的有限
C.為了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
D.如果環境污染、資源短缺這種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長趨勢終將表現為圖中b
[答案] D
[解析] a、b分別是“J”型增長和“S”型增長曲線,二者主要是由環境資源條件決定的,如果有無限的環境資源,或者在種群個體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就會出現“J”型增長;如果環境資源相對有限,則表現出“S”型增長。根據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規律,多吃植物性食物,可以減少能量的散失,從而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如果環境污染、資源短缺這種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長趨勢終將表現為圖中c。
高考生物生態系統與環境保護專項練習題二、非選擇題
11.建立人工濕地公園是解決城市水污染的新思路,根據下面的示意圖回答相關問題。
(1)人工濕地是一個生態系統,其中蘆葦、綠藻、黑藻屬于________,蘆葦、綠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層,這一現象體現了群落在________結構上有明顯的________現象。
(2)與其他自然生態系統相比,輸入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3)人工濕地可以凈化城市污水,但對污水排放量還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凈化水質外,人工濕地還具有旅游觀光和蓄洪防旱等多方面的功能,這主要是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價值。
(5)實地調查中發現,該濕地物種豐富度逐漸增加,其群落演替類型是________。
(6)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一個集污水凈化、休閑、養魚為一體的新型人工生態系統,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產者 垂直 分層 (2)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污水中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3)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 (4)直接價值和間接 (5)次生演替 (6)設法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1)蘆葦、綠藻、黑藻等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屬于生產者,根據題干信息“分布于不同水層”,說明群落在垂直結構上有明顯的分層現象。(2)輸入自然生態系統的能量來自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而該人工生態系統的能量來源還有污水中有機物中的化學能。(3)人工濕地可以凈化城市污水,說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但對污水排放量還要加以控制,說明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4)“旅游觀光”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而蓄洪防旱等屬于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5)由于該群落演替時,群落中已經存在土壤條件,因此屬于次生演替。(6)研究能量流動,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設法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12.(2014•合肥質檢)合理密養、立體養殖是提高池塘養殖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綠藻、草魚、鳙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和鱖魚(肉食性),以及水溞、輪蟲等浮游動物。請按主要捕食關系,繪出該池塘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2)輪蟲和水溞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
(3)研究池塘生態系統不同水層光合速率,對確定魚的放養種類和密度有參考價值。從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樣,分別裝入黑白瓶中(白瓶為透明玻璃瓶,黑瓶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將黑白瓶對應懸掛于原水樣采集位置,同時測定各水層剩余水樣溶氧量,作為初始溶氧量。24 h后,測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測得某水層初始溶氧量為A mg•L-1,白瓶溶氧量為B mg•L-1,黑瓶溶氧量為C mg•L-1,則該水層總光合速率為________mg•L-1•d-1。
若上午黑白瓶被懸掛于水深25 cm處時,白瓶意外墜落至池塘底部,短時間內,該瓶內綠藻葉綠體中C3含量________。
(4)從群落結構的角度分析,立體養殖可以__________________。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合理密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圖所示:
(2)競爭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等資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類
[解析] (1)食物網是生物群落內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通過捕食關系形成的復雜的網狀結構。可依題干信息推出如答案中所示的食物網。(2)輪蟲和水溞為浮游動物,均以藻類為食,故二者存在著競爭關系。(3)黑瓶處理前后溶氧量的變化為A-C,即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量;白瓶處理前后溶氧量的變化為B-A,即表觀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量,則真正的光合速率為(A-C)+(B-A)=B-C(mg•L-1•d-1)。如果白瓶意外墜落至池塘底部,在短時間內,由于光照強度的降低,光反應的產物有所減少,故綠藻葉綠體中C3含量有所增加。(4)從群落結構的角度分析,立體養殖是群落垂直結構的體現,可以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合理密養可以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猜你感興趣:
1.高考生物專題練習附答案
2.高考生物生物的遺傳專項練習題及答案
3.高考生物模擬練習題附答案
4.2017年高考生物生態系統及生態環境的保護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