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知識點:必修本緒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41、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命活動的調節
42、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44、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45、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47、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49、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50、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51、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52、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53、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54、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55、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56、營養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57、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58、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59、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60、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61、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2、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63、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64、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胚吸收,營養物質貯存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時所需。
65、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66、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可以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后發育兩個階段。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胚后發育是指幼體從卵膜孵化出來或從母體內生出來以后,發育成為性成熟的個體。
高中生物知識點:遺傳和變異
67、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68、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9、堿基對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對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70、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
71、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72、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
7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
74、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76、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又決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最終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從而使生物體表現出各種遺傳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遺傳性狀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基因控制性狀的另一種情況,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78、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了性狀分離現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存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
81、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82、在育種工作中,人們用雜交的方法,有目的地使生物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新組合,以便使不同親本的優良基因組合到一起,從而創造出對人類有益的新品種。
83、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84、可遺傳的變異有三種來源: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85、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它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過有性生殖過程實現的基因重組,為生物變異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來源。這是形成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生物進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物的進化
87、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88、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高中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
89、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種生態因素的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生存。
91、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2、在一定區域內的生物,同種的個體形成種群,不同的種群形成群落。種群的各種特征、種群數量的變化和生物群落的結構,都與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
93、在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群落的結構都有差別。但是,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是統一的整體。
94、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源頭是陽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這些能量是沿著食物鏈(網)逐級流動的。
95、對一個生態系統來說,抵抗力穩定性與恢復力穩定性之間往往存在著相反的關系。
96、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無機環境一起,構成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97、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
98、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99、生物圈的結構和功能能長期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一現象稱為生物的穩態。
100、從能量角度來看,源源不斷的太陽能是生物圈維持正常運轉的動力。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能量基礎。
101、從物質方面來看,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種必需的物質。生物圈內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極結構,接通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經過各種生物多級利用,再分解為無機物重新循環的完整回路。生物圈可以說是一個在物質上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這是生物圈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
102、生物圈具有多層次的自我調節能力。
103、大氣中二氧化硫主要有三個來源:化石燃料的燃燒、火山爆發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4、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及子孫后代共有的寶貴財富。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在基因、特種和生態系統三個層次上采取保護戰略和保護措施。
105、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一是生存環境的改變和破壞,二是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三是環境污染,四是由于外來特種的入侵或引種到到缺少天敵的地區,往往使這些地區原有特種的生豐受到威脅。
看過“高中生物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