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專題練習附答案
1.依據基因重組概念的發展,判斷下列圖示過程中沒有發生基因重組的是( )
答案:A
2.基因突變的原因是( )
A.染色體上的DNA變成了蛋白質
B.染色體上的DNA變成了RNA
C.染色體上的DNA中的基因數目減少了或增多了
D.染色體上的DNA中的基因結構發生了局部改變
答案:D
3.下列關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基因突變常常發生在DNA復制時
?、诨蛲蛔兪荄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刍蛲蛔兊碾S機性僅表現在生物個體發育的胚胎時期
?、芑蛑亟M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基因重組也可以產生新的基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解析:基因突變具有隨機性,可以發生在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的DNA分子上。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基因重組不能產生新的基因,可以產生新的基因型。
答案:B
4.已知某個核基因片段堿基排列如圖所示:
?、?mdash;GGCCTGAAGAGAAGA—
?、?mdash;CCGGACTTCTCTTCT—
若該基因由于一個堿基被置換而發生改變,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賴氨酸—”變成“—脯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賴氨酸—”。(脯氨酸的密碼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密碼子是GAA、GAG;賴氨酸的密碼子是AAA、AAG;甘氨酸的密碼子是GGU、GGC、GGA、GG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突變導致了氨基酸序列的改變
B.翻譯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該基因的①鏈轉錄的
C.若發生堿基置換的是原癌基因,則具有該基因的細胞一定會癌變
D.若上述堿基置換發生在配子中,將不能傳遞給后代
解析:由于脯氨酸對應的密碼子為CCU,它與DNA的非模板鏈是相同的,與模板鏈是互補的,所以②鏈是模板鏈。癌癥的發生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突變積累的結果。若上述堿基置換發生在配子中,將有可能通過有性生殖傳給后代。
答案:A
5.對于“低溫誘導洋蔥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不正確的描述是( )
A.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最多
B.在顯微鏡視野內可以觀察到二倍體細胞和四倍體細胞
C.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從二倍體變為四倍體的過程
D.在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方面,低溫與秋水仙素誘導的原理相似
答案:C
6.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蜂王)是二倍體(2n=32),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育而來的雄蜂是單倍體(n=16)。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蜜蜂屬于XY型性別決定的生物
B.雄蜂是單倍體,因此高度不育
C.由于基因重組,一只雄蜂可以產生多種配子
D.雄蜂體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含有2個染色體組
答案:D
7.美國《科學》雜志刊登了一項“人的卵細胞可發育成囊胚”的報道,有人據此推測隨著科學的發展,將來有可能培育出單倍體人。下列有關單倍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未經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
B.含有2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一定不是單倍體
C.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一定都是單倍體
D.含有奇數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一定是單倍體
解析:未經受精的卵細胞發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因此一定是單倍體。含有2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有可能是單倍體,如四倍體生物的單倍體就含有2個染色體組。生物的精子或卵細胞不能稱為單倍體,只是有性生殖細胞,單倍體指的是生物個體而不是細胞。含奇數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單倍體,如三倍體無子西瓜含3個染色體組,但不是單倍體,而是三倍體。
答案:A
8.某男子表現型正常,但其一條14號和一條21號染色體相互連接形成一條異常染色體,如圖甲。減數分裂時異常染色體的聯會如圖乙,配對的三條染色體中,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向細胞任一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的變異屬于基因重組
B.觀察異常染色體應選擇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
C.如不考慮其他染色體,理論上該男子產生的精子有8種
D.該男子與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體組成正常的后代
解析:圖甲中14號染色體與21號染色體連接到一起,且丟失了部分片段,屬于染色體變異;染色體在有絲分裂的中期形態最穩定,容易觀察到;由乙圖分析可知,有關染色體形成的精子會有14號、14號加異常染色體、21號、21號加異常染色體、14號加21號、異常染色體6種精子;據此分析,該男子能產生正常的精子,與正常女子婚配后能生育染色體正常的后代。
答案:D
9.在自然界中,生物變異處處發生。下面是幾個變異的例子:①動物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為具有無限增殖能力的癌細胞;②基因型為RR的紅花豌豆植株自交,產生了基因型為rr的白花植株后代;③R型活細菌與S型細菌的DNA混合后轉化為S型活細菌;④某同卵雙胞胎兄弟,哥哥長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上述四種變異的來源依次是( )
A.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環境改變
B.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環境改變
C.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基因突變
D.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環境改變
解析:①正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后,變為具有惡性增殖能力的癌細胞,屬于基因突變;②親本紅花豌豆基因型為RR,不含r基因,產生基因型為rr的白花植株后代屬于基因突變;③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實質是S型菌的DNA整合到R型活菌中,屬于廣義上的基因重組;④同卵雙胞胎由于生存環境不同而造成了表現型差異。
答案:B
10.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由基因突變引起,其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用a表示)。只有隱性純合子才會發病,攜帶者不發病,且對瘧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在非洲某些瘧疾流行的地區,攜帶者比例在20%左右;現在美洲黑人中攜帶者的比例已降到了8%。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非洲瘧疾流行地區a基因的基因頻率大約為30%
B.美洲黑人中a基因頻率的下降是環境選擇的結果
C.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死亡會導致人群基因庫發生變化
D.在一定外界條件下,有害的突變基因可轉變為有利的
解析:攜帶者即基因型Aa的頻率約為20%,由于不知道AA和aa的基因型頻率,因此,無法計算a的基因頻率;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aa)死亡,會導致a基因頻率下降,A基因頻率上升,從而使人群基因庫發生變化;由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攜帶者對瘧疾的抵抗力高于正常人可知,在一定的外界條件下,有害的突變基因可轉變為有利的。
答案:A
11.
若細胞進行減數分裂,在聯會時一條異常的染色體總是從它的正常同源部分凸出來(如圖所示),這種現象最可能是染色體結構變異的( )
A.倒位 B.重復
C.缺失 D.易位
解析:從圖形特點可知,異常的染色體與正常的染色體聯會時除了凸出的部分外,其他部分與正常染色體一樣長,說明凸出的部分是由于染色體的片段發生了重復形成的。
答案:B
12.下列關于育種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迄今為止,雜交育種仍然是培育新品種的有效手段
B.誘變育種具有大幅度改變某些性狀,快速、定向等優點
C.單倍體育種是作為其他育種方式的中間環節來發揮作用的
D.多倍體植物細胞常比二倍體細胞大,有機物的含量高
解析:誘變育種利用的是基因突變,其最大的特點是不定向性。
答案:B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
13.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現運用你所學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有關遺傳和變異的問題:
某植物(2N=24)的正常植株(A)對矮生植株(a)為顯性。
(1)如圖為這種植物(基因型為Aa)__________分裂__________時期部分染色體的示意圖。圖中顯示了__________條染色體。如果1號染色單體上的基因為A,則2號最可能是__________。
(2)若該植物AA(♀)×aa(♂)時,A基因所在的那一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發裂時不分離,則母本產生的雌配子染色體數目為__________或__________。若產生的卵細胞能順利受精并發育,則所結種子胚的基因型應該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此種變異類型屬于可遺傳變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設兩種純合突變體M和N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變產生的,檢測突變基因轉錄的mRNA,發現M第二個密碼子中的第二個堿基由C變為U,N在第二個密碼子中的第二個堿基前多了一個U。與正常植株相比,突變體________的株高變化更大,因為_________。
解析:(1)由染色體的形態特點可知,此圖所示細胞正處于減數分裂四分體時期,并且染色體發生了交叉互換。如果1號染色單體上的基因為A,由于交叉互換,2號染色單體上的基因為a。圖中共有4個著絲點,4條染色體,8條染色單體。(2)正常進行減數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為A,染色體為12條。如果A基因所在的那一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不分離,將形成基因型為AA或不含基因A的雌配子,對應的染色體數目為13條或11條。它們分別與雄配子(基因型為a)結合,形成的胚的基因型為AAa或a。(3)由題意可知,突變體M通常只改變一個氨基酸,突變體N可能從第二個氨基酸開始都發生了改變,即突變體N的蛋白質結構改變的可能性更大,相應性狀改變的可能性也更大。
答案:(1)減數 四分體 4 a
(2)13 11 AAa a 染色體(數目)變異
(3)N 突變體M的蛋白質通常改變1個氨基酸,而突變體N的蛋白質其氨基酸序列可能從第二個氨基酸開始都會發生改變
14.如圖表示果蠅某正?;蚱慰刂坪铣啥嚯牡倪^程。a~d表示4種基因突變。a丟失T—A,b由T—A變為C—G,c由T—A變為G—C,d由G—C變為A—T。假設4種突變都單獨發生,請回答:
注:可能用到的密碼子:天冬氨酸(GAC),甘氨酸(GGU、GGG),甲硫氨酸(AUG),終止密碼子(UAG)。
(1)圖中所示遺傳信息傳遞的場所是________________。
(2)a突變后合成的多肽鏈中氨基酸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在a突變點附近再丟失________個堿基對對性狀影響最小。
(3)圖中______突變對性狀無影響,其意義為________________。
(4)過程需要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過程中,少量mRNA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據題圖可知,代表轉錄過程,主要發生場所為細胞核;代表翻譯過程,主要發生場所為細胞質中的核糖體。(2)根據堿基互補配對關系,可以判斷該基因片段下面的單鏈為模板鏈,發生a突變后,mRNA上的堿基順序為GACUAUGGUAUG,合成的多肽鏈中氨基酸的順序為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在a點附近再丟失2個堿基對,只會使合成的多肽鏈減少一個氨基酸或減少一個氨基酸的同時改變一個氨基酸,而其后氨基酸序列不變,對性狀影響最小。(3)若發生b突變,密碼子由GAU變為GAC,對應的氨基酸仍是天冬氨酸,對性狀無影響,可見密碼子的簡并性有利于維持生物遺傳性狀的相對穩定。(4)①為轉錄,該過程需要RNA聚合酶。(5)一個mRNA分子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從而提高了蛋白質合成的效率。
答案:(1)細胞核和細胞質(核糖體)
(2)天冬氨酸—酪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 2
(3)b 有利于維持生物遺傳性狀的相對穩定
(4)RNA聚合酶
(5)一個mRNA分子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進行多條多肽鏈的合成
15.貓是XY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生物,當貓細胞中存在兩條或兩條以上X染色體時,只有1條X染色體上的基因能表達,其余X染色體高度螺旋化失活成為巴氏小體,如下圖所示。請回答:
(1)利用顯微鏡觀察巴氏小體可用________染色。巴氏小體能用來區分正常貓的性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染色體組成為XXX的雌貓體細胞的細胞核中應有________個巴氏小體。高度螺旋化的染色體上的基因由于________過程受阻而不能表達。
(3)控制貓毛皮顏色的基因A(橙色)、a(黑色)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型為XAY的貓毛皮顏色是________?,F觀察到一只橙黑相間的雄貓體細胞核中有一個巴氏小體,則該雄貓的基因型為________;若該雄貓的親本基因型為XaXa和XAY,則產生該貓是由于其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形成了異常的生殖細胞,導致出現這種異常生殖細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巴氏小體的本質仍屬于染色體,所以仍可用染色體染色劑染色(醋酸洋紅、龍膽紫等)。貓是二倍體生物,體細胞中只能有兩條性染色體XY或XX,根據題意細胞只能保留一條X染色體,多出的X染色體變成巴氏小體,所以,正常雄貓體細胞中沒有巴氏小體,而雌貓體細胞中只有一條X染色體,另有一條X染色體轉變成為巴氏小體。(2)一個巴氏小體是一條X染色體轉變而來,性染色體組成為XXX的,則形成2個巴氏小體。基因的表達分為先轉錄后翻譯兩個階段,染色體異常必然影響轉錄過程。(3)雄貓的X染色體上基因能正常表達,所以XAY表現為橙色;橙黑相間的雄貓體細胞中有一個巴氏小體,說明體內同時存在橙色和黑色基因,其基因型為XAXaY;由于母親只有Xa一種染色體,所以子代雄貓的三條性染色體XA、Xa、Y中XA、Y兩條染色體只能同時來自父親,故父方形成了異常精子,由于X、Y是一對同源染色體,故父方形成了異常精子,由于X、Y是一對同源染色體,故異常精子XAY的形成必然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XA、Y染色體沒有分離造成的。
答案:(1)堿性染料(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龍膽紫染液、醋酸洋紅染液) 正常雄貓體細胞中沒有巴氏小體,正常雌貓體細胞中有巴氏小體 (2)2 轉錄 (3)橙色 XAXaY 父方 減數第一次分裂時XA、Y染色體沒有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