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生物的復習計劃
第一輪復習:綜合專題復習。按照教材的章節體系,一次梳理各知識點,進行知識掃描,題在書外,理在書中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為此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要做到抓綱務本,落實教材知識為第一步驟。基礎知識是綜合運用、提升能力的基石。
無論什么綜合體、聯系實際的問題,原理都在課本里,所以基本概念及理論的復習在整個生物復習中起著奠基、支撐的作用,如果不過關,之后的綜合復習就會感到障礙重重。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基礎題仍占有一定書頁網的比例,對于我校學生來說,做好了基礎題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礎題就失去了一切。只有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做到應用自如。同時在復習備考中,對現有教材的例子、資料分析、問題探討、技能訓練等也不能忽略。
通過對典型例題的剖析,通過月考測試,找到學生知識的薄弱環節,強化訓練,將學生做過的試卷、習題進行整理,選出有代表性的、易錯題進行集中講評,達到知識點一一過關的目的。
第二輪復習:專項階段訓練。第二輪復習中注重解決好知識綜合、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構建完整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尤其對高考試題覆蓋較廣的主干知識進行專題復習,以適應高考。
①串珠結網,構建網絡:在復習過程中,理解和記住知識是必要的,但這些知識如果不納入到相應的認知結構中去,獲得的知識只是孤立的,沒有聯系的知識。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結構化的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前提,知識結構化、網絡化,才能在解決問題時迅速地、有效地提取知識,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情況下,能根據網絡結構找到其他途徑;
②提高從圖表、圖形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能力是高考書頁網的基點和永恒的主題,怎樣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學會知識的遷移非常重要,而且考綱中特別強調了從圖表、圖形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年高考試題,圖表題都占較大的比例。那些圖表題雖不是教材中的原圖,但它必定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是對教材內容和圖表的變換、深化、拓展,使之成為了考查學生讀圖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圖文轉換能力的有效途徑。
③培養實驗設計能力: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生物實驗一直是高考試題必考的內容。例如今年高考31題,考查動物生理的實驗,占12分,所占分值還比較大。因此,在復習時,要注重結合考綱,對基本的書頁網實驗原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有一個比較清楚的思路,這樣遇到具體的實驗題才能臨陣不亂。新課程注重探究性實驗,備考復習中我們也要特別注重挖掘教材潛在的實驗與探究因素;
④精選習題,提高能力:圍繞考試說明的能力要求,精選質量較高的習題(有代表性的高考題或一輪復習中錯誤率較高的經典試題),講評時善于對題目的條件和要求進行變換,聯系變式訓練,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的靈活性,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促進解題技能的提高。
⑤要求學生進行回顧反思:在對知識進行系統整理的基礎上,將原先做過的試卷及練習題整理出來,分析試題中錯誤的原因,溫習錯題,查漏補缺。
高考生物學習方法
第一、立足教材,打好基礎。從歷年生物高考來看,所考內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在確保60%的基礎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認真地閱讀課本,對課本知識融會貫通,在復習階段,不少同學重做題輕課本,貪圖一兩次測驗或模擬考“質”的飛躍,這種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險,最終會吃大虧。將各章節中類似的、易混淆的知識點或聯系緊密的知識點作好筆記,并對其進行分類、比較和歸納。
第二、重視實驗操作,培養基本技能和創新能力據統計,歷年高考實驗題得分率均低于全卷平均分,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學生未對實驗進行實際操作或對實驗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實驗后沒有回億過程、沒有分析結果。
第三、理解圖表,提高能力。近年兩高考圖表題占比分較大且圖表題越來越復雜、越綜合,呈現一題多圖(表),圖表和曲線相融現象。因此,在備考復習中,應十分重視課本或與課本聯系緊密的圖表和曲線。應做到有圖必讀,有圖必識,有圖必析,加強形象感,進一步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第四、精做習題,舉一反三。做教材的課后練習題,以前做過的測練題、測驗題等,精做習題,完成習題后歸納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并舉一反三,將知識升華。做習題時不能拋棄基礎,去做一些難、偏、怪的題目,這一點,基礎差的同學更要冷靜和清楚。
第五、閱讀目錄,把握整體。目錄是全書的縮影和提綱,讀目錄有利于學生把握全書的知識體系,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高考生物學習技巧
1.要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過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學習線粒體就應該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①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
②內膜向內折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
③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
④基質、內膜上的酶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應所需,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學習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系、與有絲分裂各期圖像區別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練習與復習中慢慢掌握。
2.設法突破難點
有些知識比較復雜,或是過于抽象,同學們學起來感到有困難,這時就應化難為易,設法突破難點。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復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于生命運動的復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識,能一目了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末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復雜,可總結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復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2)抽象問題形象化。要盡量借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系起來,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復雜,老師一旦出示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借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
3.經常歸納總結
在生物新課學習過程中,一般都是將知識分塊學習。但當學完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應該把各分塊的知識聯系起來,歸納整理成系統的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在腦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記憶。
歸納總結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系將其串聯。如高中生物的“遺傳的物質基礎”,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蛋白質→性狀。
抓聯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點線的縱橫關系,由線到面,擴展成知識網絡。
抓特點就是抓重點、抓主流,進行歸納總結,不能大雜燴,胡子眉毛一把抓;應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
1、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生命系統。
2、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
3、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5、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6、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7、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8、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9、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0、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1、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2、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3、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4、黑暗中生物不進行細胞呼吸。
15、溫度越高農作物產量越高。
16、細胞越大物質交換效率越高。
17、酶只能在細胞內發生催化作用。
18、細胞都能增殖、都能進行DNA復制,都能發生基因突變。
19、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20、細胞分化時遺傳物質發生改變。
高考生物基礎知識點
名詞: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后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_的惡性增殖細胞。
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語句:
1、細胞的分化:
a、發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
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
2、細胞的癌變
a、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
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
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
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
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變白);
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
d.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
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并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