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2)
二、非選擇題(共三小題,21題16分,22題17分,23題17分)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
──《史記·周本記》
材料二 正妻所生之子稱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為庶子。周王的嫡長子、嫡長孫一系有繼承王位的權利,稱其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對于大宗稱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長子、嫡長孫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類推,形成一個龐大的宗族網。小宗必須服從大宗。
──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從整個中國歷史的角度看,西周作為短暫的一瞬消失了,但創始于斯的宗法組織和宗法結構并沒有隨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國封建社會,承襲了宗法觀念和宗法傳統,使中國封建政治呈現出諸多特征,這些特征又都具有濃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國封建的等級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緣宗親關系,它表現為絕對的君臣隸屬原則和極端的皇權主義;中國封建政治還有一個宗法特征是親貴合一和裙帶作風,最終導致中國封建政治統治中的反智主義傾向,即反對理性,經驗守舊,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華《中國歷史縱與橫》
請問答:
(1)材料一、二分別反映了西周哪兩種制度?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6分)
(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談談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6分)
(3)根據材料三,概括宗法組織和宗法結構對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4分)
22. 請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漢哀帝曾經說:“丞相者,朕之股肱,所與共承廟宇,統理海內,輔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漢書·孔光傳》
材料二 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乘謬既多,不亡何待!
──《貞觀政要》
材料三 明太祖曾說“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
──黃佐《南雍志》
材料四 乾隆帝曾說:“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亂系宰相,…… 若以國家治亂專倚宰相,則為之君者,不幾如木偶旒綴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誰為乎?使為人君者,深居高處,以天下之治亂,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亂為己任,目無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東華錄》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出丞(宰)相的主要職責。(3分)
(2)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析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分)
(3)根據四則材料,談談統治者對宰相的態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并列出統治者相應地采取了什么措施?(8分)
(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發展趨勢。(2分)
2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明史·職官志》
材料二 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無論宦寺(宦官)不得參,即承旨諸臣(軍機大臣)亦只供傳達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清史稿·軍機大臣年序表》
請回答:
(1)明清兩朝皇帝是怎樣處理國家政事的?(6分)
(2)明朝的殿閣大學士與清朝的軍機大臣有什么相同之處?(4分)
(3)明清這種政事處理方式有哪些突出的危害?(7分)
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答案
1.D 2.B 3.B 4.D 5.C 6.D 7.C 8.C 9.A 10.A 11.B 12.B 13.D 14.D 15.B 16.D 17.B 18.A 19.B 20.D
21.(1)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關系:宗法制是維系分封制的血緣紐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兩者是相輔相成、互為表里的政治性質的制度。(2)①以血緣關系為政治關系的紐帶(以血緣關系分配政治權力)使家與國結合為一體。②西周分封制下,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可以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最高統治者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3)中國封建政治呈現宗法色彩,表現為等級制、絕對的君臣隸屬原則、極端皇權主義,親貴合一、裙帶作風、反智主義等。
22.(1)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率領百官籌劃政務,減少皇帝的決策失誤。(2)根本原因:明太祖認為宰相擅專威福,危及君主;直接原因:胡惟庸案的發生。(3)①變化:漢哀帝把宰相視為股肱,放在很高的地位;唐太宗認為國家大事與宰相等大臣商量,保證了決策的正確性,有利于克服個人決策局限性;明太祖認為秦朝以來宰相擅權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統治,但大多數君主并沒有總結這一教訓;清高宗(乾隆)認為以宰相治天下之亂,自己便成了傀儡,這是要不得的,而宰相以天下之亂為己任,目無其君,是更要不得的。②措施:漢朝:形成中朝和外朝,分割宰相的決策權;唐朝:三省六部制,三官都是宰相,互相監督和牽制;明朝:廢中書省,權分六部;清朝:設軍機處。(4)君主權力不斷加強直至頂峰,相權逐步削弱最終被廢。
23.(1)明清皇帝都是親自處理軍國大事,內閣和軍機處沒有固定的職權,沒有下屬機構,只是起到顧問作用。(2)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都充當皇帝的侍從顧問,協助皇帝草擬圣旨,并傳達給有關部門執行,不能參與決策。(3)明清皇帝獨斷軍國大政,形成絕對君主專制,國家安危和人民的禍福,完全寄托在皇帝一個人身上?;实蹧Q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極大地阻礙了社會進步,使中華民族多災多難。
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