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及答案
高中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測試題
①羽化 ②晏駕 ③壽終 ④仙逝 ⑤山陵崩
A.①④⑤ B.②⑤ C.①③ D.②③⑤
2.《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這段材料說明
A.西周盛行分封制 B.同姓親族是西周分封的主體
C.荀子是儒家代表 D.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擴大疆域
3.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故事家喻戶曉。可是你知道“鼎”被作為權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什么時候嗎?
A.原始社會 B.商周時期 C.春秋時期 D. 秦漢時期
4.中國古代有嚴格的避諱制度,要避免使用君主或尊親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時,必須改用其他字代替。下列各項不屬于這種情況的是
A.漢文帝時改“姮娥”為“嫦娥”
B.東漢初曾改“秀才”為“茂才”
C.唐太宗時改“民部”為“戶部”
D.明建立初改“大都”為“北平”
5. 秦始皇統治時期大權總攬,皇權至高無上、不可觸動。圖一反映了皇帝在哪方面的權力?
A.政治領導 B.經濟支配
C.軍事指揮 D.宗教管理
6.某班同學閱讀了香港中學歷史教材《新理論中國歷史·中四上》里的一句話:“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統治地位,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大家對這里的“封建制度”展開了討論,其中最合理的一項是
A.它與我國內地現行教材里的“封建制度”是一致的
B.在香港地區史學界認為我國的封建社會開始于周朝
C.它僅僅在兩周時期實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后消失
D.西周能夠成為延續數百年的強國與它有著密切關系
7.20世紀90年代,陜西章臺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章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這一考古發現可以印證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現了造紙廠
C.地方實行郡縣制 D.產生了郵遞業
8.右邊的漫畫(圖二)反映了我國古代哪項政治制度?
A.科舉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禪讓制
9.《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載:“偃說上曰:‘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為此,漢武帝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A.頒布“推恩令” B.平定“七國之亂”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廢分封,行縣制
10.錢穆在《國史新論》中寫道“自經此項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對材料中所說的“此項制度”認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選官制度
B.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
C.它把讀書、考試和做官有機的結合起來
D.使得官員文化素質大大提高,“優勝劣汰”
11.下圖(圖三)三個畫面再現了不同時期皇帝和宰相商討國事的不同情景。這反映了
A.皇權和相權的矛盾貫穿于整個封建社會 B.皇權的不斷加強和相權不斷削弱
C.服飾和禮儀是—個時代經濟的具體體現 D.明朝廢宰相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
12.明代吳沈等人編的《皇明千家姓》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百家姓》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百家姓》編者所處的朝代應是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后金
13.目前能搜集到的朱元璋畫像有16幅之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如圖四),一種是方面大臉,慈眉善目,胡須稀疏,面白細潤,身穿龍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種臉頰狹長,長滿黑子,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須濃密,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由此可以看出
A.古代皇帝的長相歷來是受民眾關注的 B.明朝時期繪畫技藝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C.畫像是我們獲取歷史信息的主要資料 D.人們對朱元璋專制統治看法褒貶不一
14.某同學在歷史課上描述了這樣一種官職:“直到封建社會晚期才出現,品級不高,但是都由欽定。他們每日接受皇帝召見,跪受筆錄,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決斷……”據此,你可以判斷出該官職是
A.節度使 B.內閣大臣 C.大學士 D.軍機大臣
15.《朱子語類》云:“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本朝”這些措施實施的消極影響是
A.皇帝得以大全總攬,中央集權加強 B.導致地方嚴重的“積貧積弱”
C.造成地方割據勢力膨脹威脅到皇權 D.不利于各行省之間密切交流
16.元朝時期,哪些地方受中央直接管理?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已經演化為畸形的八股取士,具體負責這一事宜的是
A.內閣 B.禮部 C.吏部 D.工部
18.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詔令從頒布到實施應先后經過
A.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B.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C.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 D.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
19.明朝“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決策 B.行政 C.監察 D.司法
20.下圖(圖五)分別是兩朝的局部行政圖,它們反映了兩種不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對這兩種制度的評說正確的一項是
A.都曾持續數朝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B.都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C.兩種制度下的地方擁有較大的自主權 D.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