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1第二單元檢測題附答案(2)
高中歷史必修1第二單元檢測題答案
1.解析:在希臘半島上。沒有廣闊的平原,縱橫的山嶺和交錯的河流把希臘人分割在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島上。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個蕞爾小邦紛紛建立。
答案:A
2.解析:海外貿易和工商業活動需要更多地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人口不多,使得城邦實行直接民主成為可能;邦國問競爭激烈,促使每個邦國都不得不重視自身實力的發展.而發展壯大實力就需要調動盡可能多的人的積極性。可見,①②③④①都是促使希臘民主意識產生的原因。
答案:C
3.解析:在古希臘,凡父母祖籍均屬本城邦、擁有一定財產、能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資格。
答案:B
4.D
5.解析:中國封建社會的決策主要掌握在皇帝手中,沒有什么民主可言,而古希臘公民大會則是當時民主政治的主要體現之一。所以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民主性的程度上。
答案:B
6.解析:本題主要結合古希臘的民主政治是公民所享有的民主政治。而婦女、兒童、外邦人不是公民,所以不享有當時的民主政治,除此之外,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時期實行的。
答案:D
7.解析:雅典公民使用外來的物品比較多,而這主要得益于雅典發達的海外貿易,因為海洋是維系古希臘文明發展的生命線。
答案:B
8.解析:任期制、輪換制等民主運作方式都是為了保障雅典民主政治的手段。
答案:C
9.解析:古希臘公民是城邦的主體和核心力量。
答案:B
10.解析:在雅典只有男性成年公民才有權利參加公民大會,婦女、外邦人、奴隸都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答案:B
11.解析:從材料中可以看出羅馬皇帝的敕令成為羅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說明法律體現的是統治者的意志。
D項說法太絕對,A反映的不是本質問題。
答案:B
12.B
13.解析:實質上考查擁有公民權的羅馬人的范圍,公民法基本上屬于羅馬及其公民的法律。
答案:C
14.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古羅馬法律保護的是自由民(題目中的商人)的利益,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庭審理此案,使無賴受到懲罰,這有利于帝國的穩定。材料中“小亞細亞(屬羅馬帝國)”等信息表明,當時羅馬法律通行于帝國范圍內。
答案:D
15.解析:題干的關鍵信息是奴隸的權利被排除在法律保護之外,這反映了《萬民法》維護奴隸制度的本質,故選C、A、B、
D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C
16.解析:材料中該女子為奴隸,在法律上沒有任何權利,得不到法律的保護,所以法庭不予理睬。
答案:D
17.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從“大多數法權關系”、“世界性法律”可以看出,羅馬法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產生了重要影響。A項結論不對,B、C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
答案:D
18.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以看出②③④是正確的,而對于①項的說法則是錯誤的,羅馬文明對希臘文明既有所繼承也有所損益。
答案:B
19.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辨別和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根據所學知識。雅典是城邦國家,梭倫改革的內容沒有涉及加強中央集權這方面的措施,因而不能體現加強中央集權。郡縣制推行的目的是要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不可能起到A、D所說的作用。
答案:C
20.解析:秦朝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而同時期的羅馬實行貴族共和制,所以在治國原則上兩國的最大分歧是“專制”和“民主”。
答案:C
21.解析:兩則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法學思想的影響和羅馬法對中國、日本的影響。
答案:以西塞羅為代表的羅馬法學家的法律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羅馬法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19世紀以來歐洲大多數國家皆以羅馬法為法制基礎,制定本國法律制度,如法國《民法典》。羅馬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影響到中國和日本,如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
22.(1)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負責審議并決定一切國家大事。陪審團即陪審法庭.是最高司法和監察機關。審理各類重要案件,監督公職人員,并參加立法。(2)思想:古希臘對人的重視;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了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圍;經濟: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前提;特殊的地理環境。
23.解析:解第(1)問時要注意結合材料一的信息認識法律的基本原則。解第(2)問時結合材料三的內容認識其主張有反對壓迫,追求幸福的權利。主要目的是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和思想武器。解第(3)問時要注意結合中國的法制建設成就組織答案。解第(4)問時要注意題目的限制條件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解題時要注意從保障權利、促進民主發展、規范人們行為等方面組織答案。
答案:(1)基本原則:平等、人權、理性、法律至上、正義。
(2)主張:人們有反對壓迫,追求幸福的權利。用意: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依據。(3)方略:依法治國;以德治國。關系: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4)作用:保障公民權利;促進民主發展;規范人們行為;穩定社會秩序;鞏固國家政權;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高中歷史必修1第二單元檢測題附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