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課知識點及練習題(2)
歷史必修一第2課練習題:
1.下列哪一年代是秦從一個諸侯國向帝國過渡的時間標志(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221年
2.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國君先后支持變法,主要目的是( )
A.確立封建地主的統治地位 B.增強實力以贏得兼并戰爭
C.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D.順應各階層人民的共同要求
3.以下關于嬴政規定“皇帝”稱號,不正確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權的意圖 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權發展的必然結果 D.體現了專制主義傾向
4.秦代確立的中央集權制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權至上 B.“家天下”
C.權力高度集中 D.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5.秦始皇說:“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求其寧息,豈不難哉?”他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 B.修筑長城 C.推行郡縣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
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后,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ぽ牱?、四會、龍川、博羅4縣,郡所設在番禺(今廣州)。任囂任郡尉(因南海郡屬下縣少,是小郡,故稱尉不稱守),是為廣州建置之始。有關任囂的說法錯誤的是
A.他的職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襲 B.他事實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C.他無權任免轄區內的四個縣令 D.他像以前的諸侯一樣擁有封地
7.秦《嶧山石刻》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攻戰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針對這一問題,為使“兵不復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筑長城 B.實行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縣制 D.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
8.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
A.規定皇權至高無上 B.中央設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縣制度 D.頒布秦律,嚴刑峻法
9.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 )
A.奠定了我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維護了封建國家的長期統一和民族融合
C.確保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
D.皇權暴政極易造成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停滯
10.在公元前27年,古羅馬的屋大維自己加上了“元首”——第一公民的稱號。在早他近二百年之前的中國,已經有一個人為自己加上了天下第一的稱號,他是( )
A.建號“始建國”的王莽 B.實行“初稅畝”的魯宣公
C.自稱“始皇帝”的嬴政 D.實行“初租禾”的秦簡公
11.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他與三皇五帝的本質區別是( )
A.三皇五帝是部落聯盟首領,他是奴隸制的國王
D.三皇五帝是奴隸制的皇帝,他是封建制的皇帝
C.三皇五帝是神化了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是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
D.三皇五帝只能是局部政權的君主,他是統一政權的君主
12. 秦朝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本質特征是( )
A.改國王為皇帝,權力至高無上 B.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
C.地方實行郡縣制,防止割據 D.采用法家思想,實行嚴刑峻法
13.秦朝形成了宰相制度,秦朝的丞相 ( )
?、?ldquo;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②執掌群臣奏章,兼理國家監察事務
③在中央各官職中地位最高,但受御史大夫牽制
?、苊x上掌握兵權,實際由太尉“掌武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4.秦朝時中央官制中為虛設的官職是( )
A. 太尉 B .丞相 C .御史大夫 D. 衛尉
15.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職責,他應當首先找 ( )
A.御史大夫 B.縣令 C.丞相 D.郡守
16.下列有關秦朝官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中央設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縣制 B.太尉協助皇帝管理軍務
C.按官職大小排列是:三公、九卿、郡守 D.地方政權機構分為郡、州、縣三級
17. 秦朝確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適應了( )
?、賴医y一的需要
?、谧匀唤洕嬖诘男枰?/p>
?、郾Wo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
?、芡苿佣嗝褡鍑野l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我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現了從“分封制”到“郡縣制”的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交通的發展 B.疆域的拓展
C.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 D.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19.【歷史法庭】秦始皇的功過
原告:秦統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統一 天下后,在十五年統治期間,殘暴不仁,奴役百姓,實在是一個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陪審團:全體學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將如何斷案。
歷史必修一第2課練習題答案:
1. D前三項分別是夏、商、西周建立的時間,D項才是秦統一全國的時間標志。注意秦國與秦朝的差別。
2.B 各國變法以前,各諸侯國的統治者都是舊貴族勢力利益的代表;同時,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兼并戰爭連續不斷,要想保存自己的勢力,擴大地盤,只有采取措施來發展自己。因此,建立封建制度和提高新興地主的地位等都是客觀結果而不是主觀愿望(目的)。
3.B“理解秦始皇創立皇帝制度的概況。嬴政統一六國后,認為其功勞超過了三皇五帝,所以稱國家最高統治者為“皇帝”,并確立了皇帝世襲和皇權至高無上的原則,并非對古代有道明君的效法。
4.C要緊扣概念中的“集權”二字。在秦中央集權制下,地方權力嚴格集中于中央,中央權力嚴格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C項概括最全面。
5.C秦統一前,天下長達550年左右戰斗不休。如秦始皇所說,如果再分封侯王,“是樹兵(引起戰亂)也”。所以,他在地方全面推行郡縣制。A、B兩項是軍事措施,D項是中央官制,C項才正確。
6. D郡官均由皇帝任或中央任命,且不可世襲,故A、C兩項正確。結合題中括號內的注釋,可判斷B正確。秦的郡守、縣令等地方官,官位不世襲,只有俸祿,沒有封地,故D項錯誤。
7.C 由題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吸取先代分封導致割據戰亂的教訓而實行郡縣制。
8.A B、C、D三項不屬于皇帝制度的內容。
9.B A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建立的影響。D不正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早期也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并沒有確保地主階級的統治,C也錯誤。。
10.C 抓住題干中比屋大維建立元首制早二百年的限制條件,便可選出正確答案。
11. C 三皇五帝是原始社會時期傳說中的歷史人物,故“神化了的部落聯盟首領”符合題意。
12.A本題主要考察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國體決定政體,故此題應選A。
13.C ②項屬于御史大夫的職權;秦朝的丞相不掌握兵權,故④是錯誤的。
14.A 太尉掌兵權,秦朝太尉虛設,從一個方面表明了皇帝獨攬大權。尤其是軍權,不肯輕易給人。
15.B 地方百姓打官司應該在地方進行??h令的主要任務是治理民主,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
16.D 秦朝地方政權機構是郡縣兩級制。
17. D 解答此題時可以從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的關系角度和中央集權制度對歷史的影響等角度思考。
18.D 分封制度容易導致國家的分裂,秦在統一后吸收分封制的教訓,確立了郡縣制。目的是為了加強中演集權。
19. 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評價秦始皇,秦始皇有功亦有過,功大于過。
其“功”主要表現在:(1)結束長期分裂和混戰局面,北擊匈奴,南平百越,奠定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礎,推動了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形成。 (2)開創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基礎); (3)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促進了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秦始皇的“過”主要表現在:(1)推行暴政,壓迫人民,激化了國內階級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禍根;(2)焚書坑儒,實行文化專制,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妨礙了文化發展。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2課知識點及練習題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