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世界近代史知識點
一、聯邦憲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際聯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
原則:中央集權原則;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
發展:1789年制定出憲法的前10條修正案
二、聯邦制的鞏固
1. 1787年聯邦憲法頒布后,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國家,政體為資產階級總統共和制,但州權主義觀念仍很活躍。
2. 內戰結束后,美國憲法修正案進一步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國家的統一,鞏固了聯邦的統一。
三、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
1.兩黨制成為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美國的兩黨有其截然不同的歷史傳統和基本群眾;
3.兩黨操縱著美國生活的政治選舉。
世界近代史知識點: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
一、共和國的建立
1.法國大革命
①1789年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
?、?791年9月,制憲議會頒布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2.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792年9月,國民大會宣布法國為共和國
二、政體的曲折發展
1.1804年,拿破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2.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三、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1875年1月,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共和國,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的最終建立。
世界近代史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1)社會經濟的變化:①資本主義手工工場的興起和發展。②資本主義農業出現“圈地運動”,使農民成為雇傭人,資本主義農牧場出現和發展。③開拓海外貿易,新航路開辟后。英國成為大西洋航運的中心,都鐸王朝鼓勵發展丁商業和海外掠奪。④資本原始積累加速。海外貿易、海外掠奪和田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資本。⑤都鐸王朝采取措施竭力削弱舊貴族的勢力,加強專制統治,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增強英國的實力,打敗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權,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經濟基礎)。(2)階級關系的變化:銀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場主形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牧場主和農場主有的兼顧經營工業和商業成為新貴族,他們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階級(階級基礎)。(3)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國王詹姆士一世和繼承人查理一世宣揚“君權神授”、厲行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又實行宗教專制、迫害“清教徒”,造成了政治上的緊張局面。(4)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議會中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對國王的各項政策和專橫行為不斷進行指責,開始在議會形成反對派。(5)根本原因:封建主義的上層建筑與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矛盾尖銳。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⑴導火線:1638年蘇格蘭人民為反抗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舉行起義。⑵革命開始:1640年11月新議會的召開,企圖征稅討伐蘇格蘭人;反對派不僅拒絕征稅,而且要求限制王權,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 ⑶內戰:查理一世討伐議會,1642年挑起內戰。克倫威爾指揮議會軍在納西比和馬斯頓荒原等戰役中打敗王黨軍隊,結束了內戰。經議會審判,以叛國罪于1649年1月在倫敦處死查理一世。 ⑷共和國時期:共和國成立后克倫威爾等人掌握大權以武力維護統治。發展工商業,厲行清教法規;征服了愛爾蘭和蘇格蘭,并竭力維護英國,維護海外貿易。1653年底克倫威爾宣布為“護國主”,多次解散議會,成為軍事獨裁者。 ⑸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克倫威爾死后政局混亂,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了鞏固統治秩序,傾向復辟。1660年查理二世恢復王位。不久便實行反攻倒算。政治斗爭日益尖銳,政壇發生分化,政黨開始形成,出現了代表不同集團利益的政黨——輝格黨和托利黨(輝格黨代表金融資本家、大商人和新貴族的利益;托利黨代表貴族地主、英國國教上層教徒的利益)。詹姆士二世繼位后企圖恢復天主教。進一步危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既得利益,遭到輝格黨和部分托利黨人的反對。 ⑹光榮革命:1688年,輝格黨聯合部分托利黨人發動政變,邀請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威廉和瑪麗入主英國。第二年議會決定威廉和瑪麗繼承王位。“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 ⑺君主立憲制的形成和發展:“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為限制王權在議會中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影響最大的是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約束國王的行為,后來,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逐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憲制在英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 ⑻意義:推翻了封建專制的君主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制度的建立開辟了道路。它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有廣泛的影響,標志著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以上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考歷史世界近代史知識點,歡迎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