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復習練習題附答案解析
高考歷史復習練習題1:
1.(2013·北京高考)秦漢以來儒家思想不斷發展。下列屬于吸收外來文化因素、闡釋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書章句集注》?、邸度辶滞馐贰贰、堋犊鬃痈闹瓶肌?/p>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B 解題關鍵注意題干的限制性條件“吸收外來文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將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學體系,不是外來文化;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來文化;《儒林外史》是諷刺小說;康有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學說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為維新變法提供理論依據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選項,即排除A、C、D,答案選B。
2.(2013·廣東高考)有位古代思想家認為:通過讀書等外在手段來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重要的是先確立仁義這一根本。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陸九淵
解析:選D 關鍵是“明理”一詞,說明理學已經產生,則A、B可排除。而朱熹是主張格物致知的,是通過處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對的,因而選D。
3.(2013·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勸農文》中說:“請諸父老,常為解說,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愛惜體膚,保守家業”。在此,朱熹( )
A.教誨后生弟子遵從“三綱五常”
B.告誡鄉親去惡從善以“慎思明辨”
C.灌輸以農興業思想以存“天理”
D.勸導百姓遵循一種“理性”的生活秩序
解析:選D 本題具有鄉土氣息,解題關鍵在于對“知所遵守,去惡從善,取是舍非,愛惜體膚,保守家業”這段話的理解。A選項“三綱五常”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材料沒有表達出這個意思;B、C選項都縮小了材料范圍,只提到一個方面“去惡從善”、“保守家業”;所以選D。
4.(2012·新課標全國高考)理學家王陽明說:“士以修治,農以具養,工以利器,商以通貨,各就其資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業焉,以求盡其心,其歸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則一而已……四民異業而同道。”在此,王陽明( )
A.重申傳統的“四民”秩序
B.主張重新整合社會階層
C.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百姓生計
D.闡發的根本問題是正心誠意
解析:選D 關鍵信息:各就其資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業焉,以求盡其心。從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可知,D項正確;A、B、C項都對題干的曲解,排除。
5.(2012·海南高考)魏晉時期,有人斥責佛教“使父子之親隔,君臣之義乖,夫婦之和曠,友朋之信絕”。這反映出當時( )
A.佛教傳入顛覆了傳統觀念
B.儒家倫理不為社會所重視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
解析:選D 魏晉時期,儒學發展受挫,面臨來自于佛教的沖擊。題干中“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夫婦之和、友朋之信”正是儒家的倫理道理,而題干斥責佛教導致“隔、乖、曠、絕”的后果,說明佛教與儒家倫理抵觸,D項正確;A項具有夸大佛教傳入的影響,說法錯誤;B、C項無從反映。
6.(2012·海南高考)宋代理學家周敦頤認為,“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也”。周敦頤在此所闡釋的是( )
A.“仁”與萬物生成的關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陰陽互相依存的關系 D.道家順應自然的思想
解析:選A 依據所學知識,首先排除B、D項;題干認為“陽生萬物”,而何為“生”呢?“生,仁也”,其主要闡釋的是仁與萬物生成的關系,A項正確;如果對“陽生萬物、陰成萬物”不能正確解讀,及把握內在關系:生,仁也。易錯選C項。
7.(2013·安徽高考·2007·廣東高考合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的縣志中有豐富的女性資料,它們清楚地表明,婦女的貞節是當地榮譽的象征……對風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許多地方志的編纂體例都清楚地顯示,女性貞節是向外部世界描繪地方道德標準的綜合價值觀的組成部分。來自長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說服力,其中有如下描寫:“歙欲稱閨門鄒魯(指文教興盛之地),蓋山川清淑之氣所獨鐘,抑亦程朱之教澤。”
——鄧小南等《中國婦女史讀本》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程朱理學何以對女性貞節作為地方道德標準產生影響。
材料二 女子周勝仙與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視,具各有情”,二人通過巧妙的自我介紹,訂下終身。
——據明中后期小說《醒世恒言》
材料三 孟玉樓喪夫后要改嫁,親戚及鄉鄰都贊同,“少女嫩婦的,你攔著不教他嫁人,留著他做什么?”
——據明中后期小說《金瓶梅》
(2)結合明朝中后期的經濟、文化狀況,你認為,該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婦女婚姻自主性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3)上述材料分別來自官方文獻和小說,你對該研究者利用這些材料進行研究有何看法?
解析:第(1)問依據材料結合所學,注意設問,注意從程朱理學的角度分析為什么,而不是分析其影響。第(2)問首先注意題干中的設問,是分析明朝婦女婚姻自主性的經濟、思想原因,可以結合明朝中后期的經濟、文化狀況回答,找出其對婚姻自主的促進因素即可。第(3)問要注意對史料的真實性的甄別,小說的真實性要差些。
答案:(1)“二程”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系起來,朱熹認為三綱五常就是天理,強調“存天理,滅人欲”;程朱理學在宋代以后成為居于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并成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貞節觀是程朱理學的體現,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斷強化,從而成為地方道德標準。
(2)明中后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明中后期、出現了反禮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婦女追求婚姻自主。
(3)(考生可從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對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說是文學作品,作為史料使用,必須慎重。(或:小說是現實的反映,可以作為史料使用。)②材料二、三的現象是個案,而且出現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說明整個明朝婦女婚姻觀的自主性。
高考歷史復習練習題2:
1.(2011·浙江高考)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并存的困境,一個重要原因是( )
A.美國無法保持和蘇聯競爭的勢頭
B.世界經濟朝著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
C.阿拉伯國家采取有效措施聯合斗爭
D.美國實行了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主張
解析:選C 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陷入“滯脹”困境重要原因是受石油危機的影響。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中東國家團結一致,以石油為武器,對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等國家實施禁運,引發了一場經濟危機。此時美蘇爭鋒中美國處于劣勢,但并不是美國無法保持與蘇聯競爭的勢頭,A項錯誤;二戰后,世界經濟就開始朝著區域集團化方向發展,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美國“滯脹”的出現無關,B項可排除;美國實行了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主張是醫治“滯脹”的思路,而不是導致“滯脹”的原因,D項可排除。
2.(2013·海南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區域合作組織相繼成立。其中以“通過共同的商業政策,促進國際貿易限制的逐步廢除”“匯集各國的資源以維護和增進和平與自由”為主要目標的是( )
A.歐洲經濟共同體 B.亞太經合組織
C.北美自由貿易區 D.歐洲聯盟
解析:選A 據題干“共同商業政策”“匯集各國的資源以維護和增進和平與自由”等可知為歐洲經濟共同體,答案選A。亞太經合組織的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排除B;逐步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實現商品、資本等自由流通,排除C;歐洲聯盟的目標是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排除D。
3.(2013·新課標全國高考Ⅰ)1950年,法國提出歐洲應該超越國家的藩籬聯合起來。這一建議得到聯邦德國等國家的支持,但英國等一些國家反對成立超國家的機構,只有法、德、意等六國實現了聯合。六國率先實現聯合的直接原因是這些國家( )
A.屢遭戰爭重創 B.社會制度相同
C.發展水平相近 D.歷史上關系緊密
解析:選A 注意關鍵信息是“直接原因”。近代歐洲各國的沖突和戰爭不斷,災難連連,要重建歐洲只能走聯合統一道路。法、德、意等六國與英國相比,遭受戰爭的傷害更大,這是它們率先聯合的直接原因。選擇A項。
4.(2012·新課標全國高考)下圖為世界貿易中國家和地區所占份額示意圖。它反映出在( )
A.關貿總協定維持了世界貿易秩序的基本穩定
B.率先進行新技術革命的國家貿易量增加
C.20世紀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趨勢
D.多極化趨勢取代了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選C 從圖中可知,亞洲發展中國家所占比重急劇增加,日本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而其他工業國、非洲和拉美等呈減少的趨勢,說明世界貿易集中于亞洲地區,因此,C項正確;A、B、D項題干無從反映。
5.(2012·天津高考)右圖中,一個科威特人腳穿網球鞋,背馱電視機,穿過滿是歐美消費品的街道。圖片反映了( )
?、俳洕蚧内厔荨、谌蛐缘奈幕瘽B透?、郯l展中國家是經濟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④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有力的推動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選A 從題干和圖片材料可知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發展,由于在全球化中歐美發達國家占有優勢,他們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滲透西方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故①②正確。③說法與史實不符,④從材料中無法體現。
6.(2013·廣東高考節選)有學者在研究世界經濟貿易關系時提出了以下論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早在13、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這不僅因為歐洲的經濟總量遠遠無法與亞洲的中國、印度相比,還由于歐洲人在從亞洲輸入香料、絲綢、瓷器、棉織品等商品時,能向亞洲銷售的產品極少,多數情況下只能以金、銀等貴金屬交易,歐洲的貴金屬貨幣日益緊缺。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紀,原有的世界經濟貿易格局仍沒有改變。隨著歐洲人越來越廣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經濟貿易體系,并在其中發揮日益增大的影響力,到19世紀歐洲終于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的中心。
——據《白銀資本》等
結合史實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解析:解答注意時間限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結合二戰后世界經濟發展概況與趨勢歸納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規律。
答案:二戰后初期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基礎上,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歐盟等,區域集團化趨勢不斷加強;冷戰結束、世界貿易組織建立,越來越多國家融入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