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沖刺練習及答案解析
1.(2014·孝感統考)周恩來說:“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國民黨的蔣介石,哪一個不是跪倒在地上辦外交的呢?我們不學他們?!毙轮袊闪⒅?,在外交上“不學他們”突出表現在( )
A.采取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B.采取“另起爐灶”的外交方針
C.采取“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
D.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
解析:選A 舊中國沒有實現國家的獨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C、D是它的具體方針。
2.(2014·河北聯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在解釋“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時引述了毛澤東的一段話:“關于帝國主義對我國的承認問題,不但現在不應急于去解決,就是在全國勝利以后的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也不應急于去解決。因為雖然我們愿意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但帝國主義是絕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態度對待我們的?!鄙鲜霾牧象w現了新中國( )
A.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舊外交
B.取締列強在華特權的強烈愿望
C.堅決保障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
D.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解析:選B A項是對另起爐灶的理解故排除;C項是三大改造和1954年憲法頒布故也應排除;D項是一邊倒;故選B。
3.(2014·池州模擬)新中國建國初期,毛澤東和周恩來結合新中國的外交實踐經驗,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奠定了當代中國外交理念的基礎,規定了中國處理對外關系的三大價值取向和標尺。下列不屬于“三大價值和標尺”的是( )
A.以和平為最高目標 B.以平等為基本準則
C.以互利為基本要求 D.以結盟為主要手段
解析:選D 關鍵信息: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奠定了當代中國外交理念的基礎。依據教材知識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A、B、C即是“三大價值和標尺”,80年代中國外交實行的是不結盟政策,D項說法錯誤,但符合題意。
4.(2014·江西適應性考試)“我們亞非國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獨立,我們并無意于使亞非國家同其他地區的國家對立,我們同樣需要同其他地區的國家建立和平合作的關系?!边@段話的目的在于( )
A.強調亞非國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國的領導地位
C.體現了擺脫美蘇兩極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解析:選A 從材料中“無意于使亞非國家同其他地區的國家對立”等信息可判斷此為萬隆亞非會議,結合萬隆會議的背景以及中國代表團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可知選擇A項。
5.周恩來多次指出:“與蘇聯結盟只是政治方針,不是倒向蘇聯懷抱……”這主要是因為( )
A.中蘇兩國制度性質相同 B.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
C.中國堅持獨立自主方針 D.二戰后亞非國家的支持
解析:選C 根據題干信息“不是倒向蘇聯懷抱”表明了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6.(2014·郴州模擬)1972年,作為中國問題觀察家的費正清跟隨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費正清當時談到中美兩國間的關系時說:“從1950年到1971年,華盛頓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國的還多?!痹斐蛇@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國“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B.蘇聯對中國的外交干涉
C.中美處于敵對和仇視狀態
D.中美兩國間沒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解析:選C 從1950年到1971年美國對中國采取敵視政策,中美之間沒有往來,故“華盛頓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國的還多”。
7.(2014·洛陽模擬)1972年2月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聲明: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就中國而言,發表這一聲明主要針對著( )
A.美蘇爭霸愈演愈烈
B.美國霸權主義不斷擴張
C.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復活
D.蘇聯對亞太地區的霸權主義野心
解析:選D 閱讀材料可知,材料有兩層意思:第一中美雙方都不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第二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其意即不僅雙方都不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而且還要反對在這個地區霸權的任何力量。結合70年代中美關系正常化的時代背景可知這顯然是雙方針對蘇聯霸權主義的宣言,故選D項。
8.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觀察中國》中寫道:“1971年,我們的第一批記者隨亨利·基辛格進入毛的中國。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會見毛澤東和周恩來,迎來了令人振奮的新時期。”這里的“新時期”指的是( )
A.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p>
B.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建立高潮的出現
C.中美兩國確立戰略伙伴關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解析:選A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兩國打破了隔離的堅冰,開始走向正?;蔄正確;B是中美關系正?;瘜χ袊饨坏挠绊?,不符合題意;戰略伙伴關系是對新時期中美關系的定位,故C錯誤;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D也不正確。
9.(2014·南充模擬)2012年2月,在訪美演講中說道:“我們會永遠緬懷當年以非凡戰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開中美友好合作大門的兩國老一輩領導人?!碑斈曛忻烙押煤献鞔箝T打開所產生的影響不包括( )
A.為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鋪平了道路
B.中國迎來第三次建交高潮
C.有利于維護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D.直接推動了中日關系的改善
解析:選A 中美關系正?;加?972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發生在1971年,故A不屬于中美友好合作大門打開所產生的影響,符合題意。
10.(2014·寶雞模擬)在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任務區,中國維和警察防暴隊擔負著控制太子港動亂、打擊非法武裝等多種急難險重任務,特別是在2010年海地“1·12”大地震后,為恢復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穩定作出了突出貢獻。它反映出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的哪一特點( )
A.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B.幫助落后國家維護穩定發展經濟
C.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結伴而不結盟外交
解析:選A 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結合中國新時期的外交政策相關歷史內容作答。結合教材及題干強調的“在聯合國……”等內容能看出外交政策的特點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B選項不是中國新時期外交政策的特點,C選項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總的指導思想,雖然說法正確但與題干強調的特點不符。D選項“不結盟”也不符合題干強調的意思。
11.作為上海合作組織的觀察員國,印度、巴基斯坦、蒙古等積極申請成為全權成員國,這是因為上海合作組織( )
A.是互利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B.是亞洲國家的自由貿易區
C.有利于亞洲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
D.有利于亞洲國家間聯合反恐
解析:選A 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合作組織是新型區域合作組織,其宗旨是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相互信任與睦鄰友好;發展成員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環保及其他領域的有效合作;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推動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B、C說法不符合史實。反恐只是上海合作組織合作的一個方面,D說法片面。
12.對中俄關系,有專家指出:由于是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相互心理要求和預期更為適度,這種關系的穩定也具有更大的彈性空間,與20世紀50年代的中蘇關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
A.中美關系比中俄關系更為重要
B.兩國關系的發展出現了曲折
C.當今兩國是伙伴關系而非盟國
D.中國不再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解析:選C 20世紀50年代,中蘇兩國締結了同盟條約,是盟國關系;而新時期的中俄關系是伙伴關系,這是其根本的不同,因此C正確。A、B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16分,第14題24分,共40分)
13.(2014·南京調研)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來說:“解決中緬邊界問題應該加快步伐了。……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當然不擴張,但人家不信。一些亞洲國家很擔心,認為大國必然擴張。所以要用實際的行動使他們慢慢相信,爭取和平共處,在10年內要努力解決同鄰國的邊界問題,先從緬甸開始,陸續解決,解決后他們就放心了。”
——宋鳳英《周恩來與中緬邊界談判》
材料二 1955年亞非會議,……(周恩來)提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則,當有的代表認為和平共處是共產黨的名詞時,他當即改用聯合國憲章中“和平相處”的提法,……他表示:“五項原則的寫法可以加以修改,數目也可以增減,因為我們所尋求的是把我們共同的愿望肯定下來,以利于保障集體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來的多方協調,會議終于達成了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擴展起來的“亞非會議十項原則”。
——徐海濱《周恩來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國際爭端應在此基礎上予以解決,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在他們的相互關系中實行這些原則。
——《中美聯合公報》
材料四 五項原則的精髓,……承認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充分尊重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照顧和維護小國、窮國、弱國的合法權益和正當訴求,國際間開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才有保障。
——溫家寶《弘揚五項原則促進和平發展》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解決中緬邊界問題20世紀50年代初周恩來提出了什么主張,該問題的解決對新中國外交有何重要意義?(5分)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亞非會議上各國最終接受周恩來建議的原因。“亞非會議十項原則”標志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了怎樣的新發展?(5分)
(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雙方在《中美聯合公報》中達成了什么共識?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公報的頒布對雙方關系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4分)
(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2分)
解析:(1)從“20世紀50年代”入手,回憶教材知識可判斷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回憶基礎知識回答“意義”。(2)回憶教材知識,從亞非各國人民的愿望、求同存異方針等角度回答“原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新發展是指該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3)從材料中“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可知中美雙方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雙方關系。聯系教材知識回答第二小問。(4)綜合材料信息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是主權平等。
答案:(1)主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意義:有利于消除周邊國家的疑慮;為新中國創造和平的外交環境;為解決新中國與鄰國的邊界問題奠定基礎。
(2)原因:亞非各國保障和平的愿望;中國“求同存異”外交方針的提出;周恩來的個人因素。
發展: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3)共識: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雙方關系。
影響:中美雙方結束對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4)精髓:主權平等。
14.(2014·蘇北四市模擬)睦鄰友好是中國對外關系的基礎。中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鞏固睦鄰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發展更好地惠及周邊國家。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
材料二 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止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救鄰即是自救,保衛祖國必須支援朝鮮人民。
——《中國各民主黨派關于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的聯合宣言》
材料三 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五項原則完全可以成為在我們中間建立友好合作和親善睦鄰關系的基礎。
——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
材料四 在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就指出:中日兩國之間,“不但人民要往來,人民還要影響政府,改變政府的態度,兩國才能友好”。
——《周恩來外交文選》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中國“必須一邊倒”的合理性。(4分)
(2)結合近代有關史實,說明朝鮮存亡與中國安危的關聯性。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的原因。(4分)
(3)指出材料三所體現的外交原則及外交思想,說明其對中國外交的積極影響。(6分)
(4)據材料四,指出中國對日外交的方針。20世紀70年代促進中日關系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5)綜合上述材料,說明中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時外交政策的變化趨勢。(6分)
解析:第(1)問分析當時面臨的國際環境。第(2)問總結近代中國、日本、朝鮮有關戰爭的史實。第(3)問從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成熟、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角度思考。第(4)問言之有理即可。第(5)問突出重視國家利益、強調和平的主題。
答案:(1)帝國主義對中國革命的破壞和阻撓;美國扶蔣,兩大陣營對峙(美蘇冷戰亦可);中蘇兩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相同。
(2)甲午中日戰爭,日本出兵朝鮮,繼而侵略中國。原因: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中朝兩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推動亞非會議順利進行;提高中國國際地位;開創中國對外關系的新局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4)“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對日方針。中美關系的改善。
(5)由重視意識形態轉變為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重視國家利益;強調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