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選擇題真題練習
A.新世紀的曙光B.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C.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D.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2011•聊城]“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了那無盡的寶藏。”這首凄愴的《松花江上》時刻告誡著我們勿忘國恥。九一八事變距今(A)
A.70年B.80年
C.90年D.100年
[2011•鹽城]八十年前,一曲凄愴的《松花江上》傳唱于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它唱出了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與此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B)
A.俄國割占庫頁島B.九一八事變
C.七七事變D.南京大屠殺
[2011•青島]“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兇暴。奪我東三省,殺我們同胞。小朋友!大家起來鬧,日本糖果我不吃,東洋玩具我不要。”這首童謠出現在下列哪一歷史事件后(A)
A.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
[2011•六盤水]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民抵御日本侵略開始于(A)
A.1931年B.1932年C.1935年D.1937年
[2011•岳陽]一曲凄愴的《松花江上》當年曾傳唱大江南北,唱出了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東北人民的苦難歷史始于(A)
A.九一八事變B. 華北事變C.八一三事變D.七七事變
[2010•銅仁]“苦難十四年,日本和漢奸,壓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這“十四年”開始的標志是(A)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八一三事變D.七七事變
[2011•達州]下圖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陽北郊柳條湖地區,它記錄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史實,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與該建筑物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B)
勿忘國恥
A.七七事變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D.南京大屠殺
[2011•邵陽]下圖所示的博物館坐落在(A)
A.沈陽B.北京
C.南京D.上海
[2011•煙臺]“九一八”事變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將自己的裙子送給蔣介石,并在裙子上賦詩一首:“妄自稱男兒,甘受敵人氣。不戰送江山,萬世同羞恥……”詩中的“江山”主要是指(D)
A.華東地區B.華北地區C.平津地區D.東北地區
[2011•巴彥淖爾]南京是歷史名城。 下列歷史事件沒發生在南京的是(D)
A.《南京條約》簽訂B.中華民國成立
C.南京國民政府覆滅D.九一八事變爆發
[2011•南充]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中國時局產生了重要影響。西安事變的發動者是(A)
A.張學良楊虎城B.劉伯承鄧小平
C.周恩來彭德懷D.李宗仁佟麟閣
[2011•汕頭]“我們親愛的將士們:雙十二抗日救國運動,……為爭地盤嗎?不是。為泄私憤嗎?也不是。……我們主張的核心是集合全國各黨各派的力量,以民眾的總動員,去抗日救國。”(《張、楊告東北軍、十七路軍將士書》)試問:“雙十二抗日救國運動”是指(B)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盧溝橋事變D.八一三事變
[2011•吉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實行“兵諫”,逼蔣抗日的愛國將領是(D)
①張學良②楊虎城③李宗仁④傅作義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2011•泰安]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登載了一則重要新聞,標題為:“爭取中華民族生存,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該新聞報道的事件應是(B)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C.七七事變D.平型關大捷
[2011•岳陽]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A)
A.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完全形成
C.全民族抗戰的開始D.新民 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2011•西寧]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下列哪次歷史事件之后(B)
A.九一八事變B.西安事變
C.南京大屠殺D.七七事變
[2011•聊城]下邊是某同學整理的“西安事變”資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錯誤的是事變的(D)
A.發生時間B.發動者
C.解決過程D.歷史影響
[2011•嘉興]尋訪古跡、實地考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古城西安是中國歷史的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C)
①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②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③光緒年間的“公車上書”④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11•株洲]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A)
A.西安事變B.九一八事變C.盧溝橋事變D.重慶談判
[2011•烏魯木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從局部抗戰開始到最后取得勝利經歷了14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它初步形成的標志是(B)
A.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建立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C.盧溝橋事變D.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