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讀”即閱讀材料,具體應掌握以下原則:
(1)先讀設問,再結合設問閱讀材料。
帶著問題閱讀材料,不但思路清晰明確,而且便于從材料中找尋有效信息。
(2)重視兩頭。
材料的首尾兩頭多為段落的中心語句,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等重要信息。
(3)看出處。
材料的出處常被同學們忽視,但是這些文字往往會給我們提供某種暗示或引導,有利于我們利用熟悉的課本知識去解讀陌生的材料。
(4)劃層次。
2、找――解答的關鍵
“找”即找有效信息、找答案。
(1)根據標點符號判斷段落結構,確定信息源。 “、”和“;”表示多個同類信息的并列。“。”表示一個完整信息的敘述完畢。“……”在材料中多表示與解題無關文字的省略,也就是說“……”的前后有可能會隱藏著有效信息。根據材料所包含的不同信息,用斜線劃出相應的層次。
(2)根據設問要求找信息,確定答案來源。
在設問中,常有如“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等類似文字。解題時,須對這些限定詞語予以關注。
①“根據材料……”:這種設問多表示答案主要通過材料來解答,甚至有可能就出現在材料中。
②“結合所學知識……”:這種設問大多表明材料只是拋磚引玉,真正的答案還得求助課本知識。
③“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這種設問表示僅僅依靠材料還不能提供完整的答案,需要通過課本知識來補充完整。
3、答――解答的體現
“答”即答題,這一點往往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但卻是至關重要的最后一步。
(1)一題多問時,應對所答內容進行區分,先寫出題目的中心語再進行答題。
(2)注意設問分值。學會根據分值確定答案的多寡。
(3)規范作答
答題格式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語言規范,語言學科化、簡潔準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