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兒童健康飲食小貼士
過年兒童健康飲食小貼士
1、提前給孩子吃幾片蘇打餅干、全麥面包或水果,能增加飽感,避免宴席中攝取過多的肉類與油脂。
2、宴席中往往少蔬菜,建議不要浪費盤飾中的果蔬。孩子的蔬葷比例掌握在3:1至4:1,這樣即使脂肪吃多了也能隨蔬菜中的膳食纖維排出體外。
3、宴席中常常同時出現螃蟹、鰻魚、蝦等海鮮,膽固醇含量高,要注意總量的攝入。濃湯也要少喝,會傷胃,也容易造成酸性體質,加劇疲勞。
4、飲料中加冰塊,可降低糖分的攝取量。
提醒2:零食與飲料要合理
1、下列零食孩子要少吃為妙:高糖食品,如蜜餞、糖果、巧克力等;高鹽食品,如瓜子、肉干等;硬殼食品,如未開口的松子、榛子、小核桃等;酸味食品,如各種梅制品、酸味水果等;還有膨化食品也要少吃。
2、飲料可為身體補水,果汁還能補充維生素,這是很多大人會有的錯誤觀點,碳酸飲料所含氣體會使寶寶胃脹、胃痛,影響消化能力,含糖的果汁會影響寶寶的食欲,所以正確的觀點是要讓孩子多喝白開水,春季氣候干燥,病菌繁殖快,白開水有助于抵抗呼吸道傳染。
提醒3:素菜品種也需全
春節餐桌上雞、鴨、魚、肉、蝦等是“常客”,孩子吃多了會增加胃腸及腎臟的負擔,并會增加血脂水平,因此,大人們要準備幾類蔬菜,讓它們成為餐桌上的生力軍。
綠葉蔬菜:青菜、油菜、菠菜、大白菜、甘藍、芹菜、韭菜、花菜、生菜等,這些都是去油膩的上佳菜肴。
塊莖瓜果:番茄、黃瓜、蘿卜、土豆、芋頭、番薯等,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熱量。
豆類:黃豆、蠶豆、豆芽、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對孩子的大腦和體格發育很有益處。
提醒4:副食不能代替主食
春節餐桌上食物豐盛,小孩每樣吃一點就會覺得飽了,吃不下主食了,有的父母覺得著沒什么,隨小孩去,但這是錯誤的觀點,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營養攝取不均衡。
父母要以科學營養原則為孩子合理安排主食與副食。每餐既有充足的蛋白質,又有蔬菜和一兩樣提味開胃的小菜,再加淀粉類食品來補充碳水化合物。
提醒5:注意搭配堿性食物
健康人體的血液必須保持弱堿性狀態,進食過多酸性物質容易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引發各種傳染性疾病,所以父母在飲食上不要忘記為孩子搭配堿性食物,如海帶、萵苣、芹菜、香菇、胡蘿卜、蘿卜等。
提醒6:烹調也要講科學
1、孩子胃腸消化能力較弱,在烹調上應采取多蒸、煮、燴;少用煎、炸的方法,減少油脂的攝取。
2、烹調手法多樣化。
3、少放刺激性調味品。
4、上菜時要先涼后熱;熱菜上桌次序是先咸后甜;油炸菜肴應安排在上大菜之前。
提醒7:食品采購講技巧
1、選擇原料信息詳細的產品。
2、盡量不買打折的生鮮食品和熟食。
3、注意出廠日期和保質期。
4、閱讀包裝上的營養信息,選擇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多的品種。
5、不買包裝內附非食品的產品,這些東西可能未經殺菌,可能使用有毒材料或染料,有污染食品的危險。
提醒8:吃的安全最重要
1、避免異物卡喉。父母注意不在跑動、跳躍、嬉笑時喂食;5歲以下幼兒不吃花生米、瓜子、果凍等食品,以免發生嗆咳。
吸入異物后處理要點:邊讓孩子面朝下,頭部放低,在孩子背部重拍,將異物震出,邊急送醫院做全面檢查和施救。
2、春節要探親,孩子容易水土不服、飲食不當導致生病,父母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和規律,或備些藿香正氣口服液。
3、給孩子吃魚、雞時要避免魚刺或小骨頭劃傷孩子嬌嫩的嗓子。
提醒9:小心孩子鬧積食
1、春節時食品種類增加,孩子吃的可能更多更雜,不合理的飲食也容易形成積食。
2、下列癥狀表示孩子積食: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厭食、腹脹、腹痛、口臭、手足發熱、皮膚發黃、精神萎靡等,父母要留意。
3、戶外運動;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1/2處,家長用手掌旋轉按揉);摩涌泉(父母以拇指旋轉按摩足底心);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小兒化食丸等,可防治積食。
提醒10:體弱孩子細照料
1、哮喘兒不宜參宴。
2、慢性胃炎和潰瘍病患兒,進食過度易引起消化道出血或穿孔,應予警惕。
3、處在過敏性紫癜恢復期的孩子飲食宜清淡而富營養。
4、處在腎炎恢復期的孩子注意控制高蛋白食品,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春節期間飲食十大注意事項
一、食物中存在的隱患
一般說來,人們平日經常食用的各種食物是不存在安全隱患的,但現代新技術在促進食品科技發展的同時也影響了食品的品質和口感,環境惡化導致農牧漁產品受到污染,還有一些不法分子使用有害化工制劑處理農、副、魚類產品等,這些因素都將影響食品安全,雖然食品安全的總體情況在好轉,上述情況并不常見,但了解了這些情況,消費者就可以在購買相應食品時有所挑選,小心選擇。
二、集中采購請勿大意
雖然平時的食品市場就非常豐富,但很多人還是改不了春節集中采購的習慣。新健康提醒您,人們在這個時候購物沒有平時挑選得仔細,一些有問題的食品也就乘虛而入。而商家在大批量進貨時,也有可能放松對商品保質期等方面的嚴格檢查,因此,消費者購買時應注意把關。
三、餐具選用莫忘安全
餐具的材料是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家庭主婦在居家生活中要對餐具材料本身具有的毒副作用有所了解。一般說來,陶瓷制品在餐具中毒性最小,但如果色彩非常鮮艷或帶有彩飾可能含鉛量過高;鋁制餐具無毒,但長期使用有可能導致老年癡呆;鐵制餐具毒性不大,但切忌使用生銹的鐵制餐具,不銹鋼餐具有微毒性,其中含有的鎳、鈦對人體有害,購買塑料餐具應盡可能選擇沒有圖飾或圖案較少的產品。
四、制作過程重視細節
制作是保證食物安全的重要程序,有一些細節需要非常注意。在食物加工過程中,手、器皿和切菜板、抹布等可能被生鮮食物中的細菌污染。因此要用肥皂把手洗干凈,至少在溫水里洗手20秒鐘。手要用紙巾擦干,以防細菌留在手上。廚房用具的表面都要用消毒劑和餐巾紙擦洗干凈。盤碟洗后用餐巾紙完全擦干,防止細菌繁殖。
肉類食物在制作前需要化凍,冰箱里的肉類要有足夠的時間化凍,不要讓化凍后的水流到別的地方或食品里。最好將需要化凍的食物放在一個盤子里,上面蓋一張餐巾紙,讓化凍的水由餐巾紙來吸干。
五、烹制食物既熟又透
生吃是現在流行的一種飲食習慣,我國傳統飲食中也有生吃食物的習俗,但以生吃新鮮蔬菜為主,而生吃肉類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但以肉類為例,如果烹調溫度達不到100攝氏度,就不能殺死肉類食物上的寄生蟲和病菌。此外,食品加熱不透,寄生蟲也能存活。如人們吃涮火鍋、海鮮、燒烤等,最容易使食物處于半生不熟的狀態,這時寄生蟲卵最為活躍,食用后被感染的幾率很高。烹制不熟的扁豆、加熱不透的豆漿都有毒素存在,食用后會中毒。因此消費者不要盲目追求生食的飲食方式。
六、暴飲暴食隱患大
一提春節期間暴飲暴食,人們都會不以為然,總覺得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怎么還會有人暴飲暴食呢?其實暴飲暴食不僅僅是人們超量食用,更是指人們暴風雨式的進食方式。春節期間,親朋歡聚,往往情緒興奮,感情波動。但過度的興奮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往往引起疾病,因此,春節期間保持情緒穩定,心理平衡,心境平和,精神愉快,有利于飲食健康。
七、食品保存辨明條件
不要將食品保存在危險區域:導致食物中毒的細菌最容易在攝氏5度到60度的環境中滋生。這一區間被稱為危險溫度區域。食物在食用前過早地準備出來,將加工過的食品長時間放置在細菌容易繁殖的環境,不恰當的加熱方式都相當于將食物放置在危險區域。
剩菜剩飯在烹飪后兩個小時內要放進冰箱,生熟食品要分開存放。生鮮食品特別是肉類、魚類和海鮮應存放在冰箱底層,加工過的食品放在頂層。所有食物都應該存放在干凈無毒的可清洗容器內并蓋嚴。已化凍的肉禽及魚類不宜再次保存,魚、肉等罐頭食品保存期不得超過一年。
八、特殊人群不可麻痹
在歡慶佳節時,應特別注意一些特殊人群的飲食安全。老人的飲食應多留意。由于他們的咀嚼及消化能力較弱,如果吃得不舒服,就可能患病,因此應選擇較軟或已切碎的食物,以幫助進食及消化。另外,節日食品豐富,孩子們飲食會無節制,尤其是吃很多小零食,而許多兒童的零食中會添加非食品級的色素、香味劑、防腐劑、保脆劑、發色劑、護色劑等,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病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對食物的選擇更為挑剔,正常人食用可能沒有問題的食物,而病人吃起來也許就會出問題。
九、膳食結構搭配合理
為保證身體健康,人體應保持微堿性狀態,如果人體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膽固醇都比較高,人就容易疲勞,同時抵抗力也會下降。而節日期間大量食用的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因此,節日飲食切莫餐餐只吃大魚大肉,要有堿性食物搭配著吃。蔬菜、水果是富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元素的堿性食品,含堿量最高的要數海帶,其次是青菜、萵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卜、蘿卜等。
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節日期間副食品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更多,鉀是鈉的克星,它能幫助人體排出多余的鈉。含鉀較豐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萵筍、芹菜等等。
十、品種選擇切忌獵奇
春節期間放長假,許多消費者絞盡腦汁去吃一些平時不經常吃的東西,以求換換口味,尤其以一些野味為多。如吃蛇肉、狗肉等等。但是換口味并不是不可以,還要以安全為前提,因為這些野味不是常見的肉類食物,其品質不在有關機構的檢測范圍之內,攜帶了哪些疾病、寄生蟲等等消費者都不得而知,安全隱患非常大。因此專家提醒您不要盲目獵奇,貪食野味。
看過“過年兒童健康飲食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