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教案及教學反思
溶液的形成化學教案
知識目標:1、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知道溶液、乳濁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3、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知道乳化與溶解的不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善于動手,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
重 點 建立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系
難 點 從微觀角度理解溶解的過程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式
儀器、藥品 燒杯、玻璃棒、試管、藥匙、蔗糖、食鹽、碘、水、高錳酸鉀、汽油、洗滌劑等。
二、教案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引入新課] 我們在以往的化學實驗中,曾用到許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產生氧氣,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會變紅色。在化學實驗室里你還曾用過或見過哪些溶液? [指導分析] 出示四瓶溶液:H2O2溶液、高錳酸鉀溶液、石蕊溶液、70%的醫用酒精 讓學生觀察討論:這些溶液有哪些共同點? [設問] (1)什么是溶液?溶液就是含水的液體混合物嗎? (2)溶液是怎樣形成的? [指導學生實驗探究] (1)仔細觀察實驗的現象。 (2)你能解釋蔗糖、食鹽、碘逐漸消失的原因嗎? [分析解釋] 從微觀角度分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蔗糖分子,Na+和Cl-向水里擴散,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間隔中,形成一種穩定的混合物──溶液。 在酒精分子的作用下,碘分子均一地分散到酒精分子間隔中,形成碘的酒精溶液──碘酒。 放多媒體動畫:蔗糖溶于水,食鹽溶于水。 [指導分析] 用多媒體逐一打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1)溶液均一性、穩定性的意義。 (2)蒸餾水是溶液嗎? (3)泥水是溶液嗎? (4)只有水能做溶劑嗎? (5)溶液一定是無色透明的嗎? (6)溶液里的溶質只能是一種物質嗎? (7)將蔗糖溶液和NaCl 溶液混合后還是溶液嗎?溶質是什么? (8)下列溶液中溶質、溶劑是什么? 蔗糖溶液、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 稀鹽酸、CuSO4溶液、NaOH溶液、鹽水。 [演示實驗9-3] 水和乙醇互相溶解 [閱讀總結] (1)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2)兩種液體互相溶解,一般把量多的一種叫做溶劑,若有一種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劑。 (3)用水作溶劑的溶液,叫做水溶液,通常不指明溶劑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觀察不同物質在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 [演示實驗] 碘 高錳酸鉀
汽油 汽油 比較:同種物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 結論:物質的溶解能力跟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有關。 [分析討論] (1)在廚房里或醫院里你見過哪些溶液? (2)溶液有什么用途? (3)為什么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比較快? 提示:從微觀角度去思考,多種溶液混合,不同的溶質分子(或離子)接觸面增大,反應加快。 [設問] (1)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 (2)洗滌劑為什么能除油污? [指導學生探究實驗9-4] 引導學生觀察振蕩前后及靜置后的現象。 用多媒體逐一打出下列問題,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或看書后回答: (1)植物油溶于水嗎? (2)振蕩后得到乳狀渾濁的液體是溶液嗎? (3)什么叫乳濁液? (4)乳濁液里小液滴的分散均一嗎?穩定嗎? (5)乳濁液中加入洗滌劑后振蕩,植物油溶解在水里了嗎? (6)用汽油擦除衣服上的油污,用洗滌劑清洗盛過植物油的試管,分析二者原理是否相同。 [解答學生的提問] [布置作業] 1、完成書本習題 2、回家做家庭小實驗“清洗餐具” | 學生討論回答: AgNO3溶液、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澄清石灰水…… 討論回答 (1)都含有水 (2)都是混合物 (3)都是液體 (4)都是澄清透明的 在試管里加入少量藥品,充分振蕩,觀察解釋。 蔗糖 食鹽 碘 水 水 酒精 學生閱讀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學生回答并歸納總結: (1)均一:溶液各處濃稀完全一 樣;穩定:溫度不變,溶劑量不 變,溶質和溶劑長期不會分離。 (2)蒸餾水是純凈物,不屬于溶液,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3)泥水不屬于溶液,因為泥不溶于水,一般物質溶于水或其它溶劑中形成溶液。 (4)水能溶解很多種物質,是最常用的溶劑。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劑。 (5)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 (6)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幾種物質。蔗糖溶液、食鹽溶液混合后仍是溶液,溶質是蔗糖和食鹽。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描述現象,得出結論,填寫在書上。 學生閱讀理解記憶。 學生實驗并描述實驗現象 碘 高錳酸鉀
水 水 學生回答:黃酒、碘酒、生理鹽水、注射液、葡萄糖溶液、無土栽培營養液…… 黃酒做燒菜的調料,碘酒消毒,營養液供給植物生長的養料…… 學生實驗: (1)試管內加水和植物油,充分 振蕩。 (2)試管內加水和植物油及洗劑,充分振蒎。 描述實驗現象并回答問題。 學生看書,了解洗滌劑的乳化功能。 學生分析歸納: 汽油能溶解油脂,洗滌劑有乳化功能。 討論、歸納、總結本課主要內容,提出疑問。 | 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增強學生對溶液的感性認識。 提高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通過回憶微觀粒子的運動理解溶解的過程。 指導學生學會對比、分析,學會歸納總結,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鞏固溶質、溶質的知識。 激發興趣,增強學生探究欲。 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給學生反思與質 |
溶液的形成教學反思
我們都知道水和空氣一樣是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觀察我們的生活,可以發現溶液也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也離不開溶液, 那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物質在溶解過程中產生的現象有哪些?除水以外還有哪些常用的溶劑?為什么廚房中用洗滌劑就可能把帶油污的碗筷洗干凈?等等一些問題都是我們想探究的。
本節課我從熟悉的大海引入,大海表面看來清澈透明,但是卻又苦又咸,這是因為海水中溶解有許多其它的物質,這就是一種溶液。繼而提出問題1:同學們所見過或用過哪些溶液,大家想不想知道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學生暢所欲言)此時向學生展示實驗室中常用的幾種溶液(顏色不同,便于學生觀察)接著給學生演示課本[實驗9-1]我又多增設了2個實驗:砂土、二氧化錳加入水中。(為形成溶液的概念做對比鋪墊)提出討論問題:1)觀察到什么現象?2)蔗糖、氯化鈉、硫酸銅到哪里去了?最后形成了什么?3)后2組實驗與前幾組有何不同?通過問題討論歸納總結出溶液的概念、溶液的組成和特征,重點強調溶液均一性、穩定性這兩個特征,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此還要從微觀的角度解釋溶液的形成過程,以蔗糖溶液和食鹽溶液為例,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出問題2:水是唯一的溶劑嗎?水能溶解所有物質嗎?溶質都為固體嗎?一種溶液中溶質只能是一種嗎?怎樣確定溶液中誰是溶質,誰是溶劑?給學生演示課本[實驗9-2] [實驗9-3]再增設一組實驗:向溶解的蔗糖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學生觀察完實驗進行討論,總結歸納出溶質與溶劑的3個關系。使學生了解到通常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不論水的含量是多少,一般都把水作為溶劑。水能溶解許多物質,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是應用最廣泛的溶劑。所以,當不特別指明溶劑時,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汽水中溶解的許多物質,如糖、檸檬酸、二氧化碳氣體等,它們都是溶質。汽油、酒精能象水一樣溶解其它物質(比如碘)。不同的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樣的;同一物質,在不同的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這說明水不是萬能溶劑。
學生在形成了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之后,又引入了懸濁液和乳濁液以及乳化作用的概念。將化學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到一起,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化學。最后通過幾道練習題考察了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課后我又布置了課外作業(抄題),進一步鞏固了本節內容。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是演示實驗過程中操作太快,有些學生課下說沒有看清楚實驗現象。在講溶液的定義時對溶液的特征沒有給一定的練習題;還有在提到不同狀態的物質都可以做溶質時,例舉碳酸有些不當,因為碳酸中的溶質是h2co3而不是co2;還有就是在講溶液組成時,也應該強調m液=m質+m劑,這樣可以為后面講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做好鋪墊。
溶液的形成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