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標點符號復習指導(2)
(五)表示后面是補充說明或解釋性的話。
例:只是我總以為沒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銜接起來,夏才去冬又開始了。
(六)用在強調動詞后面的賓語,提起讀者注意。冒號前的動詞常用的有:“想”“說”“問”“是”“記住”“認為”“證明”“宣布”“指出”等,賓語往往較長或復雜。例: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例:事實證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
總括上文:
在分項或從幾個方面說了以后,用冒號表示后面還有一句總括的話。
例: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關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號是句內點號。沒有提示的意思,沒有較大的停頓(即使出現了上述“想”“說”等動詞),就不要用冒號。
例:華老師批評他:不尊守課堂紀律。(冒號沒有提示作用,因此應刪掉冒號。)
例:我認為這首詩很好。(沒有冒號,使用正確)
(二)冒號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長,要管幾句或一段話,一般要用序次語或引號標明。例:本詞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訂:一、增加了一千多個新詞;二修改了釋義下確切之處。例:姐姐來信說:“最近上海天氣很熱。媽媽已遷入新居。”
(三)“某某說”之類放在引用的話前頭,用冒號,放在引用話中間或者后邊,不用冒號。例:李老師說:“我走了還有王老師,王老師會照顧她的。”
例:“謝謝你,”李老師說,“車快來了吧?”
例:“李老師,現在是什么時候了?”范福喜問。
(四)帶有強烈感情和表示大聲呼叫的稱呼語后邊不用冒號,用嘆號;屬于相互交談的稱呼語后邊一般也不用冒號,用逗號。
例:同志們!你們辛苦了!例:小高,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個句子里套用兩個冒號。
例:小劉來信說:近來農村中出現了三多現象:小企業多了,使用家用電器的多了,騎摩托車的多了。
這句話改為:小劉來信說近來農村中出現的一些現象,這些現象可以歸納為三多:小企業多了,使用家用電器的多了,騎摩托車的多了。
標號: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
引號引號用途主要有下邊兩種:
(一)表示話在引號里的話是實際那樣說的(或者想說的),或者是引用來的。
例:船工從酣睡中醒來:“敲門干什么?”
(二)表示放在引號里的話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義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別有含義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懷疑這種說法的,以及諷刺、反語等。
例:母親是個“平凡”的人。(表示突出、強調)
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績”完全暴露出來了。(反語)
此外需要指出的詞語以及專名、術語、成語之類有時候也用引號。
例:這就是“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由來。
例:好就好在它點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個“充”字。
使用引號,有三點需要特別注意:
(一)用引號的話里還有需要引用的話,外邊一層用雙引號,里邊一層用單引號。
(二)凡是把引用的話獨立來用,末尾的標點放在引號里邊;凡是把引用的話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末尾不點標點。但是,引用的話末了的標點如果是問號或嘆號,那么,即使作為作者自己的話的一部分,一般也要予以保留。
例:賈島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例:寫文章要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例:他把“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個回?”兩句反復吟誦了好幾遍。
例:那天晚上,我剛走到胡洞口,就聽到“啊呀!”一聲。
(三)只說出別人的話的意思,不照原樣引用,叫做轉述。轉述的話不用引號。
例:有的說,你們走了,就像我掉了一扇膀子;有說的,你們走了,就像是吃飯時缺少了鹽;有的說,要是背得動,媽媽要把你們背著送過鴨綠江。
破折號用法:破折號是標號中的重點。它有多種用途,主要有下邊兩種。
(一)表示它后邊是解釋或補充說明的話。
例: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小屋。
例: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行文中通常用一個破折號引出解釋或補充說明的話,如上二例。如果這類語句插在一個句子的當中,往往前后兩處都用破折號。
例:作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的喜悅……
(二)表示后面是跳躍或轉折的話。
例:“好香的菜,--聽到了風聲了嗎?”趙七爺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子的對面說。
破折號還有其他一些用法:
(一)表示說話中斷。
例:“你--”老張看了看我,親切地說,“未來屬于你們,你們青年人一定要刻苦學習,力爭成為本行的專家。”
(二)表示聲音的延長。
例:我們對著大海喊:周--
(三)副標題的前后,或只用在前面。
例:為了周的囑托……
--記農民科學家吳吉昌
(四)表示事項的列舉。這種用法多用于文件和科技文獻。
(五)引文后面注明出處。
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六)注釋后,說明注釋者。
例:……如格林(英國新康德學派和新里格爾的創始者--譯者)給他的影響更大了。
此外,破折號有時也可用于總括前文。
例:革命和革命戰爭是進攻的,但是也有防御和后退,--這種說法才是完全正確的。
使用破折號需要注意的是:破折號前面的詞句原來有標點,用了破折號以后,一般說不必再保留那個標點、跳躍或轉折的話除外。因為讀到破折號時,總要停頓,省去那個標點不影響理解語意。
括號括號主要表示括起來的話是注釋或補充說明前邊的詞語或句子。這種注釋或補充說明面比較寬,可以解釋語義,注明時間,也可以交代引出處,列舉具體內容,還可以諷刺、批評、訂正錯誤等。
使用括號要注意:
(一)括號要緊挨前面被注釋或說明的詞語或句子。
(二)按注釋范圍大小來分,括號可分為句內括號和句外括號兩種。前者只注釋句中一部分詞語,括號前如有點號要放在括號外邊,括號內的最后一個點號(問號、嘆號除外)應當省去。后者要放在全句句末點號之后,括號內的標點按一般情況處理。
例:他高聲念道:“萬道光芒地,將出現了喲--新生的太陽。”(郭沫若:《太陽禮贊》)
例:猿人是第一次能用雙手制造工具的人,他和那種只能本能地使用自然工具(石塊、木棒)的一般南方古猿,有了本質的區別。
括號和破折號都可以注釋前邊的話,兩者的區別大致是:內容重要,屬于正文的部分的,用破折號;內容不太重要,不是正文的一部分,只是注釋,沒有它也不影響意思完整的,用括號。
這時附帶說明一下常用序次語的表示方式。
(一)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等,后面用逗號。
例:首先,思想上要重視。……其次,要掌握有關知識。
(二)用“一”“二”“三”或“甲”“乙”“丙”等,后面用頓號。
例:根據代詞指代的對象的不同,代詞可分為三種:一、人稱代詞,二、疑問代詞,三、指示代詞。
(三)數字外面加了括號,序次語后面就不再加點號。
例:第一單元有下面幾篇課文:(一)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二)說“小”(三)文學評論兩篇(四)用阿拉伯數字時,后面用小圓點。
省略號用法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話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復的或者類似的語氣的省略,還表示列舉同類事物和序數詞語的省略。
(二)表示話未說完、語意未盡、說話空隙,或者說話斷續、沉默不語等。
例;原來如此!……
例:喂!是小陳嗎?你托我買的書買到了……你什么時候來取?……好,好,再見!
使用省略號要注意下邊三點;
(一)省略號所表示的不必盡舉的同類事物省略,一般要在列出三項以后再用,以便讀者據以聯想和補充省略的內容。
(二)省略號前邊的話如果到了需要停頓的地方,應該用什么標點符號就用什么標點符號(如果是頓號、逗號、也可以用):省略號后邊不必再用表示停頓的符號。
(三)省略號相當于“等”“等等”,所以省略號后面不必再用“等”“等等”。
省略號和破折號都可表示語言的中斷,兩者的不同之處是:省略號表示余聲未盡,破折號表示戛然而止。
關于標點符號的用法,上述幾種特別重要,在中考中此題設題往往向多種標點符號的綜合使用方向發展。對此考點的復習原則應本著熟悉類型,通透概念,輔以練習的標準,進行大膽的實戰意義上的實踐,這樣不斷參核,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那種單純背熟概念的作法,無疑是紙上談兵,其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書名號
主要用業標明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名、歌曲名、圖畫名等
1.書名號之間可用頓號,也可不用任何點號。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先寫書名,后寫篇名,中間用間隔號,然后加上書名號。如:《茍子•勸學》。
三、其他應注意的問題:
1.嘆號、問號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間,因為其語氣停頓相當于句號。
如:我呀,還得再活上一陣子呀!
2.省略號不能和“等”同用。如: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慶典,將于七月十日舉行,演出嘉賓包括劉德華、金城武、章子怡……等當紅藝人,演出陣容非常龐大。
3.書名號容易忽視。如:資本論不是很長嗎?你不也要讀嗎?“資本論”應加書名號。
4.破折號與省略號的區別:破折號表聲音延長,省略號表說話斷斷續續。如:“我……不行……了,請……你……”
5.省略號后一般不能再用點號。
6.復指成分之間不能用逗號或頓號,如果用只能用破折號。
如:敬愛的周恩來
四、標點速記口訣
(一)口訣復習法
1、問號:第一注意選擇問,全句末尾才用問。第二注意倒裝問,全句末尾也用問。
第三注意特指問,每句末尾都用問。第四注意無疑問,陳述語氣不用問。
2、感嘆號:關鍵注意倒裝嘆,全句末尾才用嘆。
3、頓號: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頓。并列謂和并列補,中間不要去打頓。
集合詞語連得緊,中間不要插進頓。概數約數不確切,中間也別帶上頓。
4、分號:分句內部有了逗,分句之間才用分。
5、冒號:提示下文用冒號,總結上文要帶冒。
6、引號:引用之語未獨立,標點符號引號外。引用之語能獨立,標點符號引號里。
7、括號:注釋局部緊貼著,注釋整體隔開著。
(二)口訣解說與例句
1、問號:⑴第一注意選擇問,全句末尾才用問。(選擇性的問句,中間的停頓用逗號,只在全句末尾打一個問號。)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還是到廣州去呢?b.你打算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c.你是臨場害怕呢,還是身體不舒服?
?、频诙⒁獾寡b問,全句末尾也用問。(倒裝性的問句,問號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b.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們?
?、堑谌⒁馓刂竼?,每句末尾都用問。(特指性的問句,每個問句的末尾都要打上問號。)
例:除了他能去,還有誰呢?你嗎?你能去嗎?我看你不能去吧?
?、鹊谒淖⒁鉄o疑問,陳述語氣不用問。(有些句子的局部雖然帶上疑問詞,但整個句子的語氣是陳述語氣,這樣的句子就不能打問號。)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誰都不知道他叫什么。c.讓我們來看看這個評價是否恰當。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橋的消息傳出后,許多人都非常關心這座立交橋將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樹木將怎么辦。e.基礎知識究竟扎實不扎實,對今后的繼續深造有重要影響。
2、感嘆號:關鍵注意倒裝嘆,全句末尾才用嘆。(倒裝性的感嘆句,感嘆號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國的春天!
3、頓號: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頓。(有的句子并列詞語中還有并列詞語,大的并列詞語之間用逗號,小的并列詞語之間用頓號。)
例:a.原子彈、氫彈的爆炸,人造衛星的發射和回收,標志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了新的水平。b.這個經濟協作區,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較強的工業基礎,巨大的生活資料、生產資料市場,較豐富的動植物、礦產、海洋、旅游等資源。
⑵并列謂和并列補,中間不要去打頓。(并列性的謂語之間和并列性的補語之間打逗號,而不打頓號。)
a.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b.這個故事講得真實,動人。
?、羌显~語連得緊,中間不要插進頓。(集合詞語是緊密的結構,不能用頓號分隔開來。如“師生員工”,其間就不能用頓號。)
例:a.這次“嚴打”的成功,和廣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和公安干警家屬的支持是分不開的。b.這個縣有30多所中小學。
⑷概數約數不確切,中間也別帶上頓。(概數即約數,是不確切的數目,中間不能打頓號。)
例:a.看上去十七八歲,一副瘦骨伶仃的樣子。b.小河對岸三四里外是淺山。
4、分號:分句內部有了逗,分句之間才用分。(并列分句內部有了逗號,這并列分句間才能用分號。)
例:a.我們過苦日子時,他來了;我們過好日子時,他卻走了。
b.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
5、冒號:提示下文用冒號,總結上文要帶冒。
例:a.下午他揀了好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燭臺,一桿臺秤。b.教師愛護學生,學生尊敬老師:師生關系非常融洽。
6、引號:引用之語未獨立,標點符號引號外;引用之語能獨立,標點符號引號里。(這主要是引號和其它標點符號的配合原則。)
例:a.寫文章應做到“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
b.現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神形皆備,充滿生機”。
c.陸游詩云:“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