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省考申論范文
廣東省省考申論范文篇一:以“人”筑起文化大國之路
但是,文化交流不同于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歸根結底是人的交流和感情的交融。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要依靠人,依靠一個個鮮活的、立體的、有性格、有溫度的人。充分發揮人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才能在文化的直接碰撞中帶來彼此的了解和欣賞,這也是中國對外進行“文化輸出”的最有效的方式。
“普通人”是文化交流中最廣泛的影響力。他們所能夠對外輸出的,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是溫良恭儉讓等修身之道,是敬業樂群的奉獻精神,是自強不息的昂揚銳氣,是包容大度的廣闊胸襟。在當下的中國,像小瓊這樣的走出國門的中國“土人”不在少數,我也相信小瓊所獲得的高度評價也不是個案,因為她身上所反映出的優秀品格,例如包容、耐心、溫柔、善良和無私奉獻,都是中國文化的印記。每一個身在異國的中國人都是中國文化的代言人。因此,在文化輸出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重視民間文化交往,充分發揮 “普通人”的力量,使他們在與國外的溝通和交流中傳播中華文化,才能在最大的范圍內實現中華文化的有效輸出。
“專業人”是文化交流中最強大的推動力。他們所能夠對外輸出的,是凝結著民俗文化結晶的文化產品。這些產品蘊含著中國文明博大、雄奇的氣魄,凝結著完整的中國審美價值。廣靈剪紙之所以能夠走出中國走上國際舞臺,贏得世界的認可,離不開以高清紅為代表的“青紅人”的努力。正是他們的熱情與專業,才使得這項漸趨衰落的傳統文化精品重新煥發生命。因此,中國文化要想實現更好、更快、更大范圍的有效輸出,必須重視“專業人”的培養。相關政府部門需要主動深入民間,去發現更多的民間文化的傳承者,將這些寶貴的文化和經驗記錄、保存下來,并且大規模培養新生代文化人才隊伍,在此基礎民間文化產業化,讓越來越多的文化精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虛擬人”是文化交流中最柔性的滲透力。他們能夠對外輸出的,是中國的普世價值觀,是時下中國人的真實生活狀態,是中國人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是我們國家的精神面貌和未來前景。美劇、韓劇的熱潮告訴我們,影視作品可以在無形之中,通過娛樂的方式完成文化輸出,完全不著痕跡,“潤物細無聲”。但是,我國在影視文化輸出的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不足。我們要學習美劇、韓劇的成功經驗,提升我們的影視產品的制作水平,塑造出帶有中國符號的典型角色,并且推廣出去,在世界范圍內刮起一股“中國風”。
“人”是文化交流中最鮮活的載體,能夠代表國家形象、人民形象和民族文化形象。只有充分發揮人的作用,才能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實現中國的文化輸出,實現我們的“文化”大國夢。
廣東省省考申論范文篇二:增強政府工作實效 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隨著經濟水平的穩步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興起,對公共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工作也面臨更多挑戰。從改革醫療制度到創新養老模式,公共服務滿意度是百姓幸福感的集中體現,也是政府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試金石。
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就是在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辦事處處碰壁,看病一等再等,出行一堵再堵,長期體驗這樣的公共服務,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將大打折扣。山東省萊陽市為了方便老年證的辦理,在各鄉鎮設置辦理點,實現辦理系統統一聯網,原本需要十多天才能辦下來的證件現在不到五分鐘就能辦好,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并不來源于不斷上漲的GDP,而是來自生活中的點滴便利。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是否滿意,就在于公共服務是否能給他們的生活提供方便。而網上流傳的“證明自己還活著”“證明你媽是你媽”的各種奇葩證明讓人啼笑皆非,人民群眾對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和生活的幸福感也在一趟趟的來回證明中逐漸降低。
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就是在增強政府工作實效。近年來,眾多基層公文文化服務體系拔地而起,小至農村讀書室,大至城市博物館,不能說這樣的建設毫無成效,但多數百姓似乎更愿意在公園、街頭巷尾自娛自樂。一流的設施,卻無人使用,歸根究底是政府工作不到位,公共服務成擺設,公共服務滿意度自然無法提升。真正卓有成效的公共服務建設需要以人為本,以服務為前提的。上海市首開先河,提出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理念并率先實踐。通過招標或撥款,將原本的公共服務事項交給有資質的社會服務機構,一方面老人們能享受到更專業的服務,滿意度大為提升,另一方面政府也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公共服務滿意度核心在于給公眾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這也是對政府工作實效的檢驗。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公共服務滿意度關乎人民幸福感,也關乎政府工作實效。它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提升,但社會管理的點滴改變都與其息息相關。唯有政府以民為本,以服務為前提,扎實做好每一項公共服務,公共服務滿意度才會隨之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才能有質的飛躍。
廣東省省考申論范文篇三:完善市場監管體系 釋放市場活力
去年以來,青島大蝦30元一只、游客被強制消費等市場亂象屢見報端,全民熱議。如何發揮政府職能,完善當前市場監管體系,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推動當前經濟持續發展呢?以古鑒今,宋代楊時“立治有體,施治有序”的政務管理思想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
立治有體,顧名思義,就是要為市場立規矩,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體系建設,達到尊重民意,滿足群眾需求和維護群眾利益的目的;而施治有序,則需要厘清政府職能,科學設計治理程序、流程、方式方法,比如市場監管中,行政干預要有其限度和邊界。總之,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實現善治,既要有健全的制度體系,還要有科學合理的治理方法,形成有效的治理能力,要立得起來,實施得下去。
完善市場監管體系,首先要“立治有體”,即要完善市場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體系,給各行各業的發展確立規矩和方向,做到始終以尊重百姓需求,千方百計維護百姓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規矩不成方圓。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進依法市場監管,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當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諸多市場亂象,比如遇到商家虛假宣傳、單方面更改服務條款,以及電商超低價炒作、價格欺詐,旅行遭遇宰客、甩客、強制消費……等,消費者往往投訴無門。這和當前市場監管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政府監管缺失缺位有很大關系。而國家出臺《反不當競爭法》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出臺“史上最嚴”廣告法,規范商家宣傳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正是對“立治有體”的反省和踐行。
但光有法律法規,而沒有科學有效執法體系來執行落實,也絕難實現良好的市場監管效果。健全市場監管體系,還需要“施治有序”,當務之急是要厘清政府職能,明確政府和市場邊界,更好的發揮政府監管,同時發揮市場自身調解和媒體、群眾、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社會共治等功能,發揮出最大監管效果。要避免出現政府管理越位、錯位現象。要改變長期盛行的“重審批、輕監管”“以罰代管、一罰了之”等庸政懶政做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對互聯網+出行的網約車模式,互聯網+教育、醫療、金融模式等,要做到放、管、治相結合。比如一些地方對中小微企業發展在其初創運營、發展壯大等不同階段,分別給予幫導式、疏導式、引導式行政指導就值得提倡。古人云,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實現施治有序,政府要不斷加強自身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能力,維護市場秩序。
我們要知道,“立治有體,施治有序”是市場監管的一體兩面,相互依存,共同促進,最終達到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各行各業經濟蓬勃發展的目的。政府必須從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確立市場主體的道德規范、法律法規底線、制度紅線,嚴格執法,確保商家誠信經營、公平競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對市場經濟規律和政府職能的深刻認識,為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更科學合理、更有效的市場監管指明了方向。
看了“廣東省省考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