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務員申論考試范文
吉林公務員申論考試范文篇一:
做好經濟普查工作,需要政府牽引帶頭。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經濟普查程序繁瑣、細節繁多,為保證數年一次的國家級普查的有序開展,國家及相關部門需通力合作,攜手發揮政府領導力量,保障經濟普查工作順利進行。一方面,最高政府需設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也應響應政府號召,成立經濟普查工作協同工作小組,負責完成本級政府被指定的經濟普查任務。另一方面,嚴格遵守《經濟普查條例》規定,對于違規單位堅決嚴懲。
做好經濟普查工作,需要社會協同配合。普查中,無論是法人單位還是個體經營戶均出現了躲避甚至是抵制經濟普查員的常規性工作。并且出于商業機密的保護以及稅收問題的擔憂,大量虛報、假報、謊報的案例層出不窮,給普查數據的真實性畫上問號。這就要求各單位、企業、個體經營者在整個普查中積極配合工作人員,真實匯報經營數據,如實填寫經濟信息普查表,切實承擔責任,踐行義務。
做好經濟普查工作,需要全民身體力行。經濟普查作為我國經濟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不僅政府機關、社會企業、單位應該積極響應,每位公民都應密切關注。經濟普查員需提升普查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堅持科學普查、嚴格普查的態度。被普查公民個人應積極響應,關注普查數據,根據普查結果及時調整經營戰略與經營方式。配合經濟普查工作人員,真正把我國經濟“家底”摸清弄透。
了解昨天、把握今天,是為了更好地規劃明天。作為一項常規性掌握國情工作,經濟普查能夠警醒我們發展歷程中的教訓,提醒我們當代發展的任務,覺醒未來發展道路的方向。對此,唯有全體華夏公民團結攜手,才能讓經濟普查取得圓滿成功。也唯有如此,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優質的統計保障。
吉林公務員申論考試范文篇二:
前些年,很多農村的老人,跟著兒女到城市里養老,并成為一種潮流。近些年,很多城市里的老人,結伙搭伴到農村養老,又成為一種潮流。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需要養老的人越來越多。而到農村養老,也成為改善生活品質、緩解城市壓力的一條重要通道。
位于河北三河市燕郊鎮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自2011年對外開放,目前已有超過1000名老人入住。其中,95%來自北京,平均年齡82.5歲。養護中心負責人表示,這里2011年開業,接收老人的人數逐年增加。(6月22日《新京報》)
在大城市人滿為患、物價高昂的現實下,“異地養老”越來越獲城市老人的認同,并成為一種市場或民眾的自發選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準備逃離城市,找一個舒適安逸的地方,享受幸福的生活。“異地養老”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而且優化了資源配置,讓大城市和周邊地區協同發展,形成一種城鄉一體化的新型模式。
但由于傳統體制的束縛和影響,“異地養老”還存在著很多的瓶頸,制約和阻礙著流向農村的人潮。
其一是房子的瓶頸。如果找一個美麗的鄉村,買一個漂亮的小院。近處有小河流水,遠處有高山蒼翠。出去的時候,爬爬山,釣釣魚;回來的時候,種種菜,養養雞;“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真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而且很多城里的老人,都具備這樣的經濟條件。
而我們的現行政策,卻不允許城里人在農村買房。也許是為了維護農村穩定,也許是為了保證農民利益。但有一個現實我們必須承認,很多的農民,已經離開了農村,并希望農村老家的房產,獲得更高的收益。而且世界上的多數經濟發達國家,早就放開了這項政策,鼓勵城里人到農村買房養老。
其二是醫療的瓶頸。對于老人,看病是頭等難事。而到目前,醫療卡異地結算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難以想象,一個在河北養老的老人,又怎么能夠到北京買藥?也有的地方規定,凡在外地養老的老人,看病和買藥必須先自己墊付,然后再回來報銷。折騰的那些老頭老太,出城,返城,再出城,再返城,著急,上火,氣不大 一處來。
據說這里邊的核心問題,是地區和部門利益。甲地人到乙地看病,甲地的錢就會流入乙地。就好像本來我們店的顧客,突然到你們店買東西,我們當然不會愿意。于是就畫地為牢,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種利益固化的藩籬,雖然非常牢固和頑固,但遲早要被打破。因為在現代社會,任何只想著撈錢的權力,都不會長久下去。
其三是管理的瓶頸。目前“異地養老”的模式,還屬于自發性和松散性。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組織。“異地養老”的形式,也以到養老中心和投親靠友為主。一些養老中心之所以積極發動,主要考慮的也是經濟利益。
老人是家庭的功臣,也是社會的財富。看一個時代文明不文明,首先要看老人幸福不幸福。老人的養老問題,不僅是子女的擔當和社會的責任,而且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和契機。所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都應積極出手,放開政策,加強管理,讓更多的老人通過“異地養老”,獲得安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