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熱點分析
公考申論熱點分析(一)
綜合分析
[不看好的原因]
一是傳統固有觀念,我們一直在倡導勞動最光榮,職業無貴賤。職業本就無所謂貴賤,但是人們的心中卻有所傾斜。仿佛從清華北大畢業就必須要人中龍鳳,沒受過教育的就必須是社會的最底層。
二是近兩年,在資本的推動下,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的數量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然而直播平臺亂象叢生、網絡主播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也不斷出現,打情色擦邊球的數不勝數。
[支持的原因]
建筑師和游戲主播是兩份職業,沒有認為孰高孰低,貴賤在自身,高低靠用心。
直播行業作為一個日漸壯大,對年輕人影響力日盛的新興行業,有女流這種不見得是壞事。只要合法合規,正當正確,不低俗,三觀正,有修養,有內容,親切自然風格隨性,對這個行業更多的是好事,對社會的貢獻不一定比她做建筑師小。馬云是師范畢業,難不成要當一輩子的老師?倘若那時他沒有遵循自己的內心,現在就不會有作為行業領袖引領時代的發展,再順便做自己的鄉村教師公益計劃。
居廟堂之高是夢想,處江湖之遠也同樣是夢想,做游戲主播又何嘗不能是呢?祖國的繁榮富強給了個體更多選擇,新時代青年人的職業規劃太過多樣,無論哪一種,只要有益于個體和整體的進步都應該贏得尊重。
對策措施
一是喧囂中保持理性是主播與平臺們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除了專業技能的培養,主播個人素養的提升也十分必要。
二是不要用所謂的道德和世俗成見綁架人的選擇和發展的自由,包容多元化發展,尊重個性發展。
三是每個年輕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天賦、秉性、興趣、潛能等只有自己知道,一份工作喜歡熱愛是干好的基礎,只要堅持自己的夢想認真去干,活出自我,就該被尊重。
公考申論熱點分析(二)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到9.72億人。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9億人、7.5億人、1.8億人、2.2億人、1.8億人;五項基金總收入為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7%,總支出為4.7萬億元,同比增長19.3%.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待遇水平不斷提高,經辦管理服務和基金投資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
2016年12月,人社部表示,2017年社保卡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拓展,使人社服務網絡快速延展到人民群眾經濟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預計持卡人員規模將突破10億,2017年底將基本實現跨業務、跨地域的一卡通用。持一張社保卡,就能滿足掛號就醫、金融支付等多種需求。
綜合分析
[意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社保卡的改革,是現實的需要,也是服務民生的必然。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的社保服務,還停留在“劃疆而治”的階段。而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遷移的加速,讓醫療、養老等問題早已突破了地域的界限。社保卡不能在全國范圍內互通互用,影響著社保作用的發揮,也讓人們的獲得感打了折扣。
實現社保卡的全國通用,打通異地就醫和民生領域的“中梗阻”,實現本地和跨地醫療保險費即時結算,為醫療保險實現全國漫游提供了有力的依托;整合掛號、就診、結算、查詢等服務,將有助于緩解看病難、掛號難;未來社保卡還將充分發揮身份憑證的功能,簡化辦事流程……可以說,社保卡由“本地通”變成“通天下”,在釋放民生紅利的背后,是人社、民政、公安、衛生等各個政府部門的橫向配合、協同聯動,是政府管理流程和服務能力的不斷優化。這是一件民生大事,也是一項重要改革。
事實上,打通、并軌、異地辦理、全國接續等,日益成為民生領域改革的關鍵詞。可以說,簡除煩苛、打通梗阻,對接發展需要、降低管理成本,讓民眾共享改革的紅利,社保卡“一卡通”所體現的改革思路,正是黨的以來民生領域改革的基本脈絡。下好簡政放權的“先手棋”,讓“我媽是我媽”的“奇葩證明”銷聲匿跡;增加養老服務供給,讓1.3億老年人接受醫療服務更加便利;實現城鄉醫保并軌,報銷從此變得“方便又實惠”……民生保障網越織越密,人民的獲得感越來越強,正是因為改革刀鋒銳意剪除枝枝蔓蔓,讓政府運行更加高效順暢,以大道至簡之政,惠民生改善之利。
[難點]
事實上,醫保“漫游”在技術上沒有障礙,難點在于其在政策上“牽一發而動全身”.目前我國醫保基金的統籌層次大部分在地市一級,各地繳費和保障水平不統一,醫保藥品、診療、服務設施更是千差萬別。在配套改革沒有協同發力情況下,醫保“漫游”單兵突進容易造成部分地方基金吃緊,也會加劇醫療資源的錯配。
參考對策
第一,實現醫保“漫游”,不是一張社保卡、一個部門、一個文件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周詳的頂層設計,協調整個醫療體系: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諸多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第二,要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例如提高醫務人員薪酬待遇,完善醫師多點執業政策,暢通基層人員職業上升通道,形成以品德、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等。
第三,要在市場準入、社會保險定點、重點專科建設、評價機制等方面對社會醫療機構給予同等待遇,并鼓勵社會力量投向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
公考申論熱點分析(三)
2016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專心創新創業。
深度分析
[企業家精神核心]
第一,企業家要具有浮士德式不斷進取的精神。德國大文學家歌德筆下的浮士德形象被譽為企業家精神的漫畫式描摹:浮士德因為與魔鬼有約定,必須不斷進取,一旦說出“停留一會吧”這樣的話,他就會墮入地獄。企業家只有像浮士德那樣不斷進取,才能不被殘酷的市場競爭淘汰。
第二,企業家既要節儉又要勤奮。德國大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發現,加爾文教徒具有禁欲精神,并且勤奮工作,從而總是比別人更容易商業成功。
第三,企業家要有不斷冒險和創新的勇氣。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認為,企業家精神就是不斷地冒險和發現新機會,將原來沒有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引入新組合體系,從而實現獲得超額利潤(熊彼特將利潤視為“成功創新的額外獎勵”)的機會。
第四,企業家要具有發現市場機會的靈敏嗅覺。當代奧地利經濟學派掌門人伊斯雷爾·柯茲納認為市場就是通過為有靈敏嗅覺的企業家提供利潤的機會,使得人類合作擴展秩序得到不斷擴大,企業家就是要發現由于市場的無知而產生的利潤機會。
也就是說,企業家精神的核心特征是具有:不斷進取永不停息的堅強意志、不畏艱苦和勤儉節約的理性化工作態度、勇于冒險和積極創新的精神、發現新機會的靈敏嗅覺。
[問題分析]
眾所周知,中國能夠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時間里,就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廣大企業家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夠不斷向前推進,與企業家也是分不開的。而這其中,企業家精神則是支持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最為關鍵的因素。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也不復存在。
然而,從近年來的情況看,企業家精神卻出現了明顯弱化和消失的現象。雖然很多企業的經營者也被外界稱之為企業家,甚至被媒體評為優秀企業家。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卻已經很難再稱其為企業家。因為,在他們的身上,已經看不到企業家精神,看不到創業、創新、開拓、拼搏的意識,更多的都躺在了已經取得的功勞簿上,開始圖享受、爭榮譽了,有的則陷入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即便企業還沒有倒下,也已經完全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可持續發展能力,更不要說與國際同類企業競爭了。更多的企業,只將希望寄托于投機和獲取暴利等方面,從而將市場變成了投機場。
[主要表現]
企業家精神的衰退,就其客觀環境而言,主要表現一些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緩慢、政績考核、官員選拔過多的考慮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個人利益,導致經濟發展規劃的制定、產業布局、城市建設與發展等方面,都與國家的整體發展目標、長遠利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嚴重背離。最突出的,就是房地產業被一些地方政府當作“搖錢樹”,結果導致房地產業的各種投機行為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實體產業的發展。
就主觀方面而言,一部分企業家奮斗的動力開始衰退,奮斗的精神開始喪失,特別從房地產等虛擬領域輕而易舉地獲得遠超過實體產業的利益后,更是把創業、創新等看成是“傻子”、看成是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更令人擔心的是,由于投資虛擬產業很容易獲得暴利,一部分企業家更是陷入了奢侈糜爛的生活、熱衷于賭博等不法活動。意志的衰退,也讓企業家精神面臨著一次嚴重的危機。
對策措施
[參考對策]
從宏觀上講,必須加快解決行政管理層面的問題。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思維和和思路不轉變,繼續沉湎于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發展經濟、建設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環境,企業發展就會迷失方向,企業家精神也難以回到正常的軌道。如果政府不過多地干預企業、干預經濟,企業自然會按照市場的要求發展,企業家也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制定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發展布局,而不是一時的得失。
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發展的環境必須改善。一些地方政府對企業采取“抽血式”的發展思路,不顧企業效益好壞,一味地為了政府利益榨取企業的利益。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還如何創業、創新呢?還如何去施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呢?企業家精神又如何重塑呢?所以,一方面,政府要為企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游戲規則;另一方面,要減少各種對企業的收費。
從企業家層面來看,要確立一切為了企業、為了員工、為了發展的目標,要真正認識創業、創新、開拓、進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要有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眼下是中國經濟最為關鍵的時刻,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等,都需要企業家拿出足夠的勇氣和精神,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勞動。
看過“公考申論熱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