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
不同于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看不見摸不著,很多時候會隨著聲源停止而終止,難以取得直接證據,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給監管和治理帶來很大難度。想“靜靜”,在一些地方,竟不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世界衛生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曾發布報告指出,噪聲污染會升高血壓、增加壓力荷爾蒙的血液濃度,即使處于睡眠狀態也會受到影響。如果長期暴露在噪聲污染中,這些癥狀就會不斷積累,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噪聲污染產生的另一個廣泛的負面作用是可能讓人產生憤怒、失望、不滿、無助、抑郁、焦慮、分心、疲憊等負面心理。
關于噪音污染的應對,政府已做了很多工作。據報道,去年國家、地方出臺了三十多部法律法規文件,涉及面大到城市規劃小到綠化建設。然而,噪音污染在很長一段時間,恐怕還是困擾中國城市的大問題。
[參考對策]
一是治理噪音污染,要提高國人的公共意識。生活噪音投訴占了21%,也就是說五件噪音投訴里就有一件是左鄰右舍不注意帶來的。說理無用,投訴無用,只能在“咬著牙堅持”到“忍不住去拍門”之間徘徊——治理這種類型的噪音污染,離不開公眾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持續的宣傳、引導。
二是治理噪音污染,職能部門也要加強執法。當前,關于噪音污染的處罰力度仍有待加強,比如筆者曾經投訴小區隔壁的建筑工地半夜違規施工問題,然后一個調查就要15個工作日來完成,往往數以億元計的項目罰款卻寥寥無幾——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不高,施工方就不會有“痛感”,就會有恃無恐!
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201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構建完備的執法制度體系、規范的執法辦案體系、系統的執法管理體系、實戰的執法培訓體系、有力的執法保障體系,實現執法隊伍專業化、執法行為標準化、執法管理系統化、執法流程信息化。尤其備受輿論關注的是,在深化執法信息化建設方面,《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全面推行現場執法活動視音頻記錄制度。
兩個多月前,公安部印發的《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工作規定》已正式實施。該規定明確各級公安機關在接受群眾報警、當場盤問檢查等6種現場執法活動中,應當進行現場執法視音頻記錄。
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
強調現場執法活動視音頻記錄,其實質就是強調警方應在作為客觀見證的鏡頭監督下進行執法。這一要求的背景,除了視音頻技術的發展,讓輕便式的執法記錄儀日益普及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民眾的權利意識不斷提升,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執法對象不但要求結果正義,更期待看到程序正義。當警方和執法對象在正義的實現上產生分歧時,證據就成了說明對方的最有效工具。這些年來,我們常見執法對象和圍觀者對警方的執法活動舉起手機,這并不是因為民眾對執法者的顏值感興趣,而更多是對警方執法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感興趣。
民眾用鏡頭圍觀執法活動,并通過在網絡上傳播音視頻內容來揭露執法不當,在全媒體時代已成了常見的監督形式。網絡傳播具有放大效應,也許這些執法不當只是所有警方執法活動中的少數,但被網絡放大的警方丑聞,事實上使得警方的執法難度在上升。或者說,民眾對警方執法的期待相應在提高。對一起有爭議的警方執法事件,如果警方拿不出對執法者有利的證據,民眾就很可能在“刻板印象”的引導下,給警方貼上有過錯的標簽。
強調現場執法活動視音頻記錄,既是警方作為紀律部隊的程序要求,又是警方作為網絡輿情事件弱勢方的自我保障。憑借國家權力來強迫執法對象接受警方的判斷,已越來越不可能。結果公正和程序公正有各自獨立的價值,作為警方,也得讓正義以民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參考對策]
執法記錄儀是最方便易用的視音頻記錄工具。這些年,它不斷被公安部和更高的國家機關所推行,眼下的關鍵,在于切實的執行。
高層對此規范性文件不斷,絕大多數的執法問題卻發生在基層,確保這些初衷良好的制度能夠在自上而下的傳遞中不走樣,還需要督查和責任機制的配套跟進。
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2016年8月,國家信訪局向社會公開曝光了5起信訪事項督查問責案例。案件集中反映了多個省市存在的征地拆遷、環境污染等領域的問題,29名相關責任人被問責。
綜合分析
[綜合分析]
長久以來,人們往往談“信訪”而色變。許多人由“信訪”,首先想到的就是人和人的尖銳矛盾、官與民的激烈對抗,甚至認為信訪是“人治”而非“法治”。這一方面與信訪所解決的問題本身千頭萬緒、利益關系復雜有關;另一方面,則是信訪工作的體制機制不完善、過程和結果公開不到位、效率低下造成的。
而此次國家信訪局公開曝光5起案例,恰恰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益嘗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輿論效果。
首先,曝光典型案例有助于加強信訪工作的公開度透明度,便于群眾監督信訪工作的開展落實情況。陽光不僅是最好的防腐劑,更是增進老百姓對政府工作的理解、提升信任的最有效途徑。通過5起案例,老百姓看到信訪部門并不是空殼子,不是花架子,為解決問題“也是蠻拼的”,心里就踏實多了。
其次,曝光典型案例、實現公開透明還只是第一步,更重要在于借此倒逼相關責任人著手解決問題,明確各方責任,杜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輕則勸勉談話,重則紀委調查,5起案例無一例外,突出了對結果的重視、對過失的追查。同時,以這些信訪案例為標桿,也為解決相同類型的糾紛和矛盾樹立規范、形成依據、明確標準,有助于更高效、更快速地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一套完善的信訪事項督察督辦落實機制。
再次,曝光典型案例有助于在實質上化解矛盾,令老百姓打心眼里滿意,同時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教育信訪群眾依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訴求和建議。借助典型案例,能夠實現以案釋法、以案說理、以案訴情的最佳效果。正所謂法越講越通,理越辯越明。曝光的典型案例的背后,宣揚了只有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的方式,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
最后,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曝光信訪事項督查問責案例是對我國信訪制度的創新和完善,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有益補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中,提出要構建“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的總體要求,為新時期開展信訪督查督辦工作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只有堅持公開透明、責任明確、依法依規的原則,才能真正發揮信訪工作的社會功能,維護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參考對策]
第一,應繼續完善綜合施策機制,有效整合信訪資源,搭建起“大信訪”格局。在政府主導、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解決好群眾合理合法的利益訴求,關鍵要加強源頭治理,以避免小事拖大,易事拖難,增加后期的解決難度。目前信訪問題主要在基層,因此應強化基層信訪力量。信訪工作要更注重跟蹤評估和執行效果的反饋,推動信訪工作由單一的辦信接訪向兼具分析研判、提出建議轉變,把更多的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第三,要把是否有效解決問題和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評判標準。對群眾合理合法的訴求推諉扯皮、敷衍塞責、違法壓制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應嚴肅追究有關地方、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切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讓信訪成為紓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渠道。
看過“貴州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