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分析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背景鏈接
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PM2.5濃度控制劃定“紅線”。如今,第一個五年時限過半,治霾取得一定成效。在各地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大氣污染治理被寫入31省份政府工作報告。在2016年的兩會上,許多代表將紛紛將目光投向大氣防治。
實踐對策
為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確定了十項具體措施:
一、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減少多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加快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綜合整治城市揚塵和餐飲油煙污染。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提升燃油品質。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決停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
三、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促進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產品的創新開發與產業化應用。
四、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五、嚴格投資項目節能環保準入,提高準入門檻,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嚴格限制在生態脆弱或環境敏感地區建設“兩高”行業項目。
六、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實施以獎代補政策。調整完善價格、稅收等方面的政策,鼓勵民間和社會資本進入大氣污染防治領域。
七、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嚴格依法監督管理。國家定期公布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建立重污染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
八、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國務院與各省級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進行年度考核,嚴格責任追究。
九、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制定完善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十是明確各方責任,動員全民參與,共同改善空氣質量。
重大意義
大氣污染防治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各級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我國制定并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計劃行動》意義重大。
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藍天白云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最質樸的理解。天空沒有藍天白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無從談起。必須通過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這個突破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解決民生環境問題的必然要求。
不損害群眾健康的、優美宜居的環境質量是各級政府必須提供的公共產品和基本服務。扎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大幅減少重污染天氣,逐步改善空氣質量,讓人們看到希望,才能取信于民。
三、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有力抓手。
我國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這是造成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是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內在要求,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四、是樹立負責任國家形象的有效途徑。
深化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可以協同控制和減少多污染物的排放量,更好地彰顯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有利于我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占據主動。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背景鏈接
歲末年初,節日氛圍日益濃厚,城市商圈往往人氣“爆棚”,人潮洶涌。如何確保公共安全、維持社會秩序,防止出現類似上海外灘踩踏慘劇,對城市管理者來說是一大挑戰。
2016年平安夜、圣誕夜期間,一些城市對城區主要商圈實行交通管制,有的要求商場提前一小時停止營業,有的安排輕軌、地鐵過站不停,公交車臨時改變線路不進入商圈站點,并且這樣的非常規措施在元旦之前的新年夜還將延續。
綜合分析
進行限制的做法的確起到了避免人群過度聚集、減輕安全管理壓力的積極效果。但另一方面,這些非常規的交通限行也給市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引發一些爭議。多個公交站、地鐵站不再停靠,乘客無法換乘公交地鐵,有人因此沒能趕上飛機、高鐵,有人進商圈購物卻只能走路回家,市民的正常出行受到影響。
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安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底線,必須擺在第一位,一刻也不能放松。但對群眾來講,節日生活和出行是否便利同樣重要,它事關群眾的基本生活感受,也是衡量一個城市管理是否科學的重要標準。如何統籌兼顧、在安全和便民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二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為矛盾,考驗著每一個城市的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地方城市的管理者似乎得了“限令依賴癥”,從節日交通限流限入,到開車限行限號……遇到問題就選擇一“限”了事,管理簡單化,把方便留給自己,把不便留給群眾。本該“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就成了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對策措施
不是只有“限”才能達到保障節日安全的效果。為了實現交通秩序安全平穩,完全可以選擇加開公交地鐵班次、縮小行車間距、延長運營時間、加強交通疏導等措施來實現。我們也看到,南京、成都等城市就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平安夜延長地鐵收班時間,以滿足市民過節出行的需求。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這對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學的城市管理應當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確保城市節日安全,也應盡量滿足群眾需求、方便群眾生活,不能簡單地一“限”了事。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背景鏈接
2017年1月,,有記者從北京市急救中心獲悉,為確保市民不被“山寨救護車”所誤,北京急救中心在官方網站等平臺上開設專門模塊,方便市民分辨救護車真偽,目前全市120救護車信息均已納入平臺。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劉紅梅透露,未來平臺將納入全國120急救車信息(1月2日《新京報》)。
綜合分析
山寨救護車參與急救服務,且生意火爆,并非北京獨有的現象,幾乎遍及全國。山寨救護車屢禁不絕,依然猖獗,或許也表明,其頑強生命力背后,必然有足夠的利益驅動以及監管的缺位。如此語境下,北京率先將120救護車納入查偽系統,并對救護車外觀標識、證件、設備、票據等進行統一規范,方便市民查偽和投訴,具有樣本意義。
山寨救護車收費過高還在其次,關鍵是設備簡陋,救護不專業,沒有制度約束和安全保障,存在諸多致命弊端。再者,山寨救護車承載太多的利益糾葛,一旦上路運營,就改變了救護車向社會提供公共急救服務的屬性,使其變成了一樁買賣。既然急救服務成了一樁買賣,就會以逐利為主要目的,甚至“要錢不要命”,讓急救服務失去了人性溫度,勢必與公共利益背道而馳。可見,北京建立救護車查偽系統,積累經驗后將覆蓋全國,如果各地執行有力,那么山寨救護車將會無處遁形。
然而,必須正視的是,盡管各地均對急救制度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包括硬件、人員配置、出診時間、收費標準等。但是,目前我國城市120急救模式仍按1984年制定的“每5萬人一輛救護車”標準設置,救護車和急救人員都不能滿足需求,不僅造成“物以稀為貴”,而且讓山寨救護車乘虛而入,與急救中心、醫院進行幕后交易。雖然救護車收費標準經物價部門核定,有關方面一再強調急救服務的公益性,但山寨救護車游離在監管之外,向患者漫天要價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一些醫院或急救中心重利益、輕監管,當甩手掌柜,甚至為了斂財,不惜將危重病人“倒賣”給山寨救護車,更是讓急救服務駛進了“要錢不要命”的歧途。
對策措施
規范救護車,去偽更要存真,要打假也要增量。治理山寨黑救護車、查處相關醫院或急救中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山寨救護車如此猖獗,顯然不能僅僅寄望于市民監督和有關部門的治理,只要利潤空間依然巨大,逐利沖動就不會自動消失。因此,應建立和完善非營利性的120救護體系,政府加大財力、人力、物力投入,還120急救服務公益本質,這才是醫療保障體系發展進步的主要路徑,也是山寨救護車被市場淘汰,并最終退出的治本之策。
看過“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