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一)
大國篤行,是為常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鄭板橋對竹子品格的描述,也是在北大座談時的寄語,更是今日中國砥礪前行之際的基本氣質。
篤者,定也。目標定,第一個百年目標近在咫尺、正逢決勝,第二個百年目標遙遙招手、時不我待;道路定,走中國道路而不是什么別的路,路正,便不懼其遠;制度定,“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已寫進全面小康新的目標里;氣韻定,自豪但不自滿,昂揚但不張揚,遇難題不慌張,成功業不浮躁,得失在握,篤定向前。
行者,實也。“頂層設計”要實,得讓解決方案的針尖,對上疑難雜癥的麥芒,防止制度虛設,不讓改革車輪空轉;“基層探索”要實,既不盲人摸象,也不大而化之,以因地制宜求實,以抓鐵有痕求實;“治國治黨”要實,讓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全社會的言行,更要把黨紀挺在國法前面,讓8700萬人經得起挑剔和檢驗;“獲得感”要實,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便利安全、公平公正,讓獲得有分量,讓期待更理性。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大國者,并非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不是玩霸權、搞干涉,不是天上掉下餡餅,不是美夢自動成真。大國之大,是治國安邦的責任大,是為民謀福祉的壓力大,是攻堅克難時的風險大,是引領和平與發展的影響大。
大國篤行,得有自信、有胸懷、有品格。看得見的進步,仍然存在的差距,大大方方講出來。已經選定的道路,不斷完善的制度,大大方方走下去。到地球村里交朋友,一回生,二回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改革難關前謀突破,得敢闖敢試,經得起挫折,容得下試錯,縱有百轉千回,不降格以求,不失高遠之志。
大國篤行,得帶著底線意識、短板思維、問題導向。中國經濟已穩中向好,但合理區間的底線仍要堅守,經濟轉型的難關遠未攻克。城鄉治理、安全生產更顯依法有序,但“東方之星”翻沉、天津港爆炸、深圳滑坡等仍不斷暴露漏洞。大氣治污已做了不少治本努力,但驅散眼前霧霾,暫時不免還要靠風。大自然中的綠水青山,“政治上的綠水青山”,都已見新貌,仍有待鞏固定型。
大國篤行,得準確把握好每一點滴的“權”。法治時代,需依法尊重和保障人的權利,新的一年、新的五年里,全社會都更渴望這樣的良習、善治。深化改革,既要用好、也要約束好政府的權力,如此才能讓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得以發揮。搞市場經濟,得把仍欠缺的基本產權制度建立完善。而推進所有努力之際,要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權,不如此,中國道路走不好。
大國篤行,得尊重規律、按規律而行。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自然規律,我們跟它們打了多少年的交道。尊重規律時就能往前走,違背了規律就要付出代價。一多半的國人已經住進了城鎮里,在城市治理規律面前,我們頂多還只是初中生。創新亦有其內在規律可循,莫以為“雙創”只靠靈思一閃。2016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95歲生日,執政將愈67載。對執政黨的執政規律,必須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
大國篤行,得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關鍵是,只強調“增加獲得感”不夠,得更多關注獲得感的得來途徑;只強調“公平很重要”不夠,得更深入地認識“什么是公平”;只強調“改善民生”不夠,得對改善民生的循序漸進特征有充分認識;只強調“人人享有”不夠,還得把“人人參與、人人盡力” 變成你我他的共同遵循。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提及過“篤行”,這是所有認識過程的最終落腳點。發展理念,要靠篤行來具體體現。改革方案,要靠篤行來細細落實。2015年下半年的6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會議上,連續6次,次次咬住“落實”講,明確要求“提高改革的行動能力”。 2016年咱們要忙些什么,黨政干部要擔當些什么,一目了然。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日子過得真快。以來這三年,8700萬黨員中的絕大多數很拼很努力,但每一個明天到來時,仍須臾不可松懈,應始終負重前行。“十二五”這五年,13億中國人都很拼很努力,但當“十三五”到來時,我們仍需在攻克難題中品嘗機遇的味道,在防范風險中體會獲得的多少。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二)
政府應善于進行網絡理政
當前,我國網民數量達7億多,互聯網已成為人們主要的交流渠道和溝通平臺。在與政府溝通方面,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借助互聯網向政府提出意見建議,將其作為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適應這一新形勢,政府必須善于進行網絡理政。
網絡理政主要是指政府利用互聯網、新媒體與社會各界溝通,及時了解社會動態和公眾利益訴求,宣傳和解釋自己的方針政策,主動征求公眾意見建議。網絡理政并非就是把網絡作為手段進行理政那么簡單,而是強調以人民為中心,涉及政府信息公開、公眾參與決策、多主體協同治理以及個性化便民服務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它在理念上強調民主、開放、參與和協商,通過多方參與治理的方式來解決治理中遇到的問題,實現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網絡理政要求建立服務型數字政府,使政府依托數字信息技術進行決策、管理和服務。建設開放、透明、負責任的數字政府,可以大幅度提高行政效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實踐中,建設數字政府、進行網絡理政,需要在機制上進行一系列創新。
網絡民意測量機制。今天的社情民意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網絡反映出來的,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建立網絡民意測量機制,對于網絡民意的總體趨向、主要觀點、網民情緒進行實時研判,并把網民的主要意見經過分類整合及時傳遞到決策部門。這一機制有助于精準把握公眾訴求、有效防范社會安全事件。
數據信息公開機制。許多數據和信息其實是公共產品,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向社會公開權威數據和信息,以保障公眾知情權?;ヂ摼W成為重要溝通平臺后,在互聯網上公布數據和信息可以節約很多行政資源,減少紙張印刷、交通郵電等方面的成本。公眾通過互聯網獲取信息也更方便,更容易了解政府法規、條例等各種信息。數據和信息在互聯網上公開要及時、全面、客觀和準確,時間上定時,機制上有保障。
網絡政務服務機制。建立網上政務辦事大廳,利用網絡對公眾進行各類政務服務。公眾對政府機關的服務范圍、服務標準、服務質量等是否達到規定要求可以在網上進行反饋,以督促政府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政府可以根據公眾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并將需求者和服務提供者匹配起來,構建以用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的數字政府。
政府回應機制。政府回應是指政府對公眾提出的訴求及時作出反應,積極解決公眾反映的問題,并定期主動向公民征詢意見、解釋政策和回答問題。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網站開通了“留言板”,讓公眾可以在互聯網上隨時向政府問詢相關事宜,為政府與網民交流提供了常態化平臺。
網絡協商機制?;ヂ摼W為民主協商提供了渠道和平臺,但網絡協商機制的設計應注重線上線下的互動。在互聯網上,網民可以依法充分發表言論、進行交流。但同時也應注意到,互聯網上發表的言論容易情緒化,有時甚至變成個人情緒的宣泄。在這種情況下,網絡民主協商需要將線上協商和線下協商結合起來,努力達成共識。
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三)
讓傳統文化經典流行起來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名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是華夏民族積淀數千年的瑰寶。古詩詞作為文化精粹,在小學教材里卻遭遇邊緣化危機,主席對此表示:“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經典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傳承中弘揚,在發揚中光大。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轍押韻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學家李漁的《笠翁對韻》。幾千字詞歷數自然現象到歷史典故,曾經牙牙學語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誦,而今卻不為大眾熟知。古典詩詞歌賦,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珍貴記憶,一旦棄之如敝屣,勢必割裂傳統文化根脈,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眾傳統觀念日漸淡漠的今天,尤為令人心痛。眾多年輕人熱衷托福雅思而鮮見翻閱四書五經,作為文化傳統重要載體的民俗節日一再被“庸俗化”,傳統文化經典被無知的人們惡搞甚至毀壞,這座數千年燦若星辰的巨大寶藏無奈被深埋。當我們指責世風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貧瘠的現實時,才發現我們與傳統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漸行漸遠。
中國經濟起飛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榮。新興文化價值相較于龐大的傳統經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無論是諸子百家經典著作,還是民間古典詩詞散文,傳統經典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史、哲知識,乃至科學藝術價值,我們能從中深深體會到古代先賢數千年積累下來的人生態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則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傳統經典,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才能大力夯實大國崛起的文化基礎。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作為立黨興國理念,將“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作為干部踐行職責方法,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作為修身養德的座右銘,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匯聚古人智慧結晶;同時敞開胸懷,兼容并蓄,不斷學習吸收其他文化優秀成果,建設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一點點掃清發展中的障礙和惡性現象生存的土壤。
傳統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誤讀。博物館里的文物、歷史長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過現代手段“活”起來,重新被現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窩蜂地開辦“少兒讀經班”,博人眼球的“開筆破蒙”,甚至借“復興”之名行“復古”之實,純為牟利或宣傳封建迷信,則可以休矣。當傳統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難免,需要我們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真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斷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在弘揚傳播中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
看過“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精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