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
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一)
建筑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如果說紅墻金瓦的故宮展現了北京的大氣磅礴,那么十里洋場的風光則是上海外灘發展的寫照。截至2014年,我國位居世界遺產名錄第二,而這些世界遺產則大都是古代建筑。縱然歷經千年洗禮,這些建筑仍記載著城市的歷史,見證著城市的輝煌,它們是城市真正的靈魂。
建筑記載城市文化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建筑則是這座城市文化的載體,二者宛如并蒂蓮,承載著城市形象和文明的傳遞。南京烏衣巷狹小幽靜,最初僅為三國時孫權駐兵之地,只是由于東吳軍隊身著黑衣,故以“烏衣”為名。但是后來居住于此的王導、謝安協助東晉立國,王羲之、謝靈運脫穎而出,使得此地成為文人騷客千百年來競相憑吊、懷念昔日王謝風流的圣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不但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更是兩晉歷史的寫照,這座小小的建筑記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
建筑蘊含城市發展魂。當前,我國部分城市建筑直接山寨國外經典設計,雖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脫離城市發展的靈魂,這些建筑就難以融入城市整體。反觀北京,故宮始建于明,修繕于清,昔日的設計依據《周禮》,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宮殿風格,其中蘊含著兩朝古都中皇權的威嚴氣派。如今,北京的設計別出心裁,國家大劇院居中而立,央視新大樓拔地而起,國家體育場放飛夢想。這些充滿時代氣息與發展期望的建筑,是對北京騰飛夢想的最好詮釋,它們寄托著發展創新的戰略思考,其自身寓意蘊含著市民對城市發展的期許。
建筑彰顯城市風向魂。近年來,世界最高、建筑最快這類字眼在我國各地的地標建筑中頻頻出現,希望以此展現城市的獨特風格。其實,城市是人們生活之所,高大上的地標固然美觀,但與生活關聯不多。多次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對城市建筑發展提出了人性要求,而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更是對建筑未來的指引。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我國節能環保建筑不斷增多,綠色建筑漸受關注,而諸多地區更是將昔日恢宏雄偉的地標規劃改為保障性住房建設,這一切都是在告訴著我們城市建筑的轉變彰顯著城市發展的最新風向。
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一座有特色的建筑就是一座豐碑。文學大師果戈理也曾說過,“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建筑還在說話。”城市建筑既是物質文化形態,更是精神文化形態。任何一個城市,都需要造就出無愧于時代和民族的建筑文化瑰寶為后世所珍惜永存。
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二)
正視茍且 擁有詩意和遠方
風,不會總朝海員希望的方向吹。人生,也總不會讓每個人都得償所愿。/在世俗深處的人群里,青年人常常對生活的不盡人意,深感無力。但是,就如歌曲所唱,“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這令青年啟迪:即使是暫處蠅營狗茍之中,也不要只對“茍且”哀嘆痛惜,而是應正視生活的茍且,擁有詩和遠方的夢想。
然而,撿拾起當前的一些青年精神百態,便可知此問之迫切與意義:網絡青年加班成風,深感疲憊不堪;北上廣獨居青年嘗盡孤獨,不禁大放悲聲;空巢青年悲觀論調,依晰猶在耳畔……不一而足,青年對于生活的迷茫、困惑、懷疑的聲音不是矯揉造作,而是不得不觸碰之痛,不得不正視的青春之殤。由是觀之,擁有正視茍且的勇氣,擁抱夢想的智慧,意義非凡。
安身之本——正視茍且,激發創新創造,釋放青年活力。在紛繁復雜的時代,青年常面臨著各種尷尬:在觥籌交錯中,社交卻日益狹窄;在天價房價前,憧憬卻畏葸不前;在寂然凝慮后,精神倍感孤獨……這是中國青年一種特有的“茍且”圖景,猶如漫長的黑夜,磨礪著青年的神經,時時刻刻。當青年擁有正視這些茍且的勇氣,就能激發創新創造的能力。“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理應走在創新創造前列”的這一擲地有聲的聲音,傳遞的是對青年人的殷切期盼。 正視茍且,不啻是青年安身之本,是激揚青年活力的關鍵。
立命之道——擁抱茍且,胸懷詩和遠方,激揚青春夢想。夢想,是最令人心動的旋律,是催人上進的力量。光怪陸離中,青年只是徒有正視茍且的勇氣,那也是遠遠不夠的。青年作為未來的主力軍,腳踏實地擁抱眼前的茍且,便可仰望星辰擁有夢想的田野。一個胸懷詩和遠方的的青年,便還有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希望,生活就不是死胡同,也不會成為窮途與末路,山窮與水盡,而會是終會別有洞天。擁抱茍且,胸懷詩和遠方的夢想,便可超越人生的境界,詩意地棲息,聆聽生命的真諦。
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青年正視眼前的茍且,努力創造創新,生活便不會萎頓如泥。當然青年在“人生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夠沖過去的。”擁抱茍且,從夢想中汲取一種雄健的力量,獲得一種超越的境界。正視茍且,兼懷詩意遠方的夢想,也正是青年最應該傳承發揚,并使之在歷史長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三)
眾籌:金錢之外的價值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精神的感召下,眾籌——一種公開向群眾募集資金,將創意付諸實踐的新型商業模式出現了。對于眾籌的理解,大多數人可能還停留在“籌錢”的層面上。但對于這一新生事物,我們應該認識到,眾籌的價值,遠在于金錢之外。
除了能快速募集資金,眾籌模式還具有門檻低、多樣性、開放性、依靠大眾、注重創新等特點。這種新模式帶來的不僅僅是金錢,而是機會、夢想、平臺;是新思路、新模式、新視野;是對社會資源的最佳整合和對資源的最佳利用。
眾籌是對機會的把握和對夢想的追逐。眾籌是“大眾創業”的驅動力,它讓創業變得大眾化、平民化、機會均等化,它讓每個普通人都有機會實現夢想,讓廣大群眾都有參與創業的機會,分享創業成果。但是,創業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很多青年在創業過程中,由于缺乏資金和經驗,加之,最初創業的盲目性,以及遇到創業困難和瓶頸時缺乏良好的心態,而選擇半途而廢。當眾籌以一種嶄新的理念注入創業者的頭腦中,就使得增加了創業成功的“砝碼”。創業者可以借助眾籌,把創業計劃放到眾籌平臺進行調研,當更多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對創業者的支持時,自然就增加了創業者的自信心,讓創業者把握機會、堅定創業夢想。
眾籌是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物資、財力、技術等各種資源。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本,市場經濟的競爭最終體現在人才的角逐上。無論是傳統行業受制于“民工荒” ,還是新興行業受制于“人才荒” ,都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只有匯聚志同道合的人才,才可能成就大事。強調,創新驅動根本要靠人才,要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充分激發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在當前的創業大潮中,眾籌無疑是聚集人才的絕佳做法。與此同時,創業形式也是多樣的,創業不必再自己成立經營企業,而是可以通過投入資金、技術、智慧、人脈等多種形式參與。這不僅使參與創業的機會觸手可得,也降低了創業的門檻和風險,整合了社會資源,讓大家共享創業收益的同時共享“創時代”的紅利。
眾籌是增強企業創新活力的主要途徑。銷量是一個產品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標志。在眾籌創業中,眾籌參與者基于相同的理念往往不再是單純的投資者,而會參與到產品的市場宣傳與銷售環節,他們秉承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心態, 使產品的市場前景更為開闊, 產品銷量成倍增長。“比逗咖啡館”的成功創業經驗告訴我們,眾籌的開放性使企業人才多樣化,可以讓創業參與者更加專注于自己關注的領域,為創新營造出寬松的環境。而當生產消費者同時以公司股東的身份出現時,自然會不斷給公司帶來新資源、新思想,避免企業走向單一、呆板、僵化。
在“創時代”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眾籌發展是實現創新中國夢的必經之路。只要從觀念上加強引導,普及大眾對于眾籌價值的意識,讓人人都懷揣著創業的夢想,并且通過政府的扶持讓所有創業者都能夠堅定創業夢想,堅持走下去,才真正能夠實現眾籌的價值,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創業不止。
看過“江蘇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范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