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經典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經典范文(一)
當前,我國面臨著出口萎靡、內需不振的巨大壓力,值此關鍵時期,高瞻遠矚地指出:“大力發展服務業,既是當前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舉措,也是調整優化結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選擇。”由此,服務業承擔起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使命,更成為保證社會和諧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服務業存在著一種傾向:只注重量的增長而忽略質的提升。這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基本權利,更不利于服務業的長遠發展。因此,發展服務業要正確處理“質”與“量”的關系。
量是服務業發展的必需。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經營范圍廣泛、綜合連帶寬闊、業務技術強勁、分散地方性大的特點,對解決我國當前主要依靠高耗能高污染型工業促進增長、大學生等群體就業難、消費不足等問題具有深遠意義。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要發揮服務業的作用,就必須有量的增長。
質是服務業健康的核心和靈魂。當前,我國服務業量的增長速度之快、成績之顯著毋庸置疑。然而,量的增長并不等于發展,質的增長才是健康發展的保證。事實證明,我國服務業因質量不高,導致整體競爭力不強。旅游服務忽視產業鏈條,住宿餐飲暗含衛生隱患,金融地產發展壟斷。凡此種種皆是服務業發展罔顧質量的錯誤行徑,長此以往,必將令社會大眾對我國服務業喪失信心。因此,發展服務業應抓住其核心和靈魂,注重質的增長。
質與量是服務業發展的一體兩面,兩者看似矛盾,實則統一。促進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就要實現質與量的統一。一方面,要實現服務業“量”的增長。要結合當前發展的時代背景,根據人民不斷增多的物質與精神需求,開拓服務領域,為服務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拓寬服務業發展的融資渠道,幫助服務企業百花齊放。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服務業“質”的提升。針對當前服務行業存在的多小散亂問題,政府要通過市場調控的無形之手,助力規范,以此保證服務質量。同時依靠政府決策,逐漸開放壟斷領域,為服務業發展創立良好的生活環境,以拉動消費、緩解就業壓力。
“失今不治,必為錮疾,后雖有扁鵲,不能為已。”目前,單純注重服務業“量增長”的傾向雖然尚不嚴重,但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到“治之其未亂,為之其未有”,否則服務業的發展將偏離穩增長、保就業、調結構、推四化的軌道。因此,促進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要盡快做到“質”“量”齊升,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回升向好。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經典范文(二)
以千萬家庭好家風支撐全社會好風氣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要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家庭文明建設,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從廣為流傳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故事,到備受推崇的《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溫公家訓》,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進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成為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黨的以來,黨中央把家庭建設作為國家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工程,推動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良好氛圍。“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的深刻論述,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全國億萬家庭的親切關懷,為推進家庭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二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一方面,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另一方面,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家庭夢才能夢想成真。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必須遵照的重要指示,把家庭文明建設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引導廣大家庭都要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用我們4億多家庭、13億多人民的智慧和熱情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正如所指出:“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把品德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家庭成員特別是下一代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推動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社會的良好民風是以千千萬萬家庭的良好家風為基礎的,一個執政黨的良好黨風政風也與廣大領導干部的良好家風密切相關。正如所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弘揚良好家風,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抓好家風,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向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等同志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要教育親屬子女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要將家風建設作為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紅色家風制度化,以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好家風促進形成好的黨風政風。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縱觀全國首屆文明家庭的豐富事跡,他們于言傳身教中傳遞誠實守信的道德風尚、涵養樸實無華的良好家風,生動地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了正能量,為全國億萬家庭樹立了榜樣。全省上下要以全國文明家庭為學習標桿,認真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養分,推動核心價值觀在家庭中生根,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經典范文(三)
聚力創新 聚焦富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江蘇是東部沿海省份,多年來,全省上下為圓夢小康孜孜以求、扎實奮斗,創造了豐碩成果。2014年底,視察江蘇,為我們勾畫了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的美好藍圖。我們要積極展開實踐,賦予全面小康建設新的內涵;我們要在已經凝聚起強大力量、邁出堅實步伐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以新江蘇定位引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確保如期全面建成,而且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建成一個貫徹新發展理念、體現“強富美高”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會。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應體現在經濟發展更高質量、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文化發展更加繁榮、城鄉區域更加協調、社會治理更加完善6個方面,核心要義就是發展水平要更高、群眾獲得感要更強。圍繞這一要求,今后5年我們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斗指向是:聚力創新,引領發展轉型升級;聚焦富民,讓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江蘇省的發展轉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正在經受著調整的陣痛。未來5年,我們能不能沖出轉型的關口、實現發展的鳳凰涅槃,能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先機、贏得優勢,根本上取決于發展動力轉換的速度,取決于創新這個驅動發展的新引擎能不能成為主動力。在這一階段,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快馬加鞭持續推進。要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要推動全面創新,著力推進發展理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創新,讓改革創新貫穿全省一切工作,成為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征。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直接、最根本的是提高廣大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質量。現在江蘇省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相稱,有些地方老百姓收入還不高。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必須更加自覺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工作追求,千方百計加快富民步伐,下大力氣解決好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切實幫扶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確保全省人民在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無論是抓改革還是促發展,都要強化民生導向,實現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共同創造全省人民幸福生活。
聚力創新,大勢使然;聚焦富民,民心所盼。這是我們最應干、能夠干、必須干好的事情,也是我們今后5年要打贏的主攻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