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
甘肅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一)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的社會工作,是這個哲理在職業方面的最好代表。社會工作,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目前,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面臨的社會矛盾更加復雜,亟需加強社會工作,以促進社會和諧。
馬克思說過,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社會工作的終極目的正是通過外因“助人”,激活內因“自助”。助人是手段,自助是目標,只有做到自助,才能真正幫到受助對象。近年來,我國社工隊伍迅速壯大,為社會文明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民眾普遍不了解社工行業;其次,由于工資待遇偏低、保障不足,本專業學生大部分不愿從事這個行業,而在職人員迫于生活壓力、心理焦慮也大量離開。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工作的意義。加強社會工作,不僅可以化解社會矛盾,而且能完善社會服務。
加強社會工作,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崛起,但社會建設卻嚴重滯后,由此帶來大量的社會矛盾。對于這些矛盾來說,一方面需要政府推動收入分配改革,不斷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則需要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作用,以彌補政府的不足或低效。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清官難斷家務事”。在處理日常矛盾時,社工通常比政府部門更加專業化、職業化,更有優勢。如果能加強社會工作,必然可以將很多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況,阻止其“野火燎原”。
加強社會工作,有利于完善社會服務。政府不是萬能的,無法包辦所有公共服務。對于政府無力提供或無法做好的方面,就需要企業、社會組織、社工行業等來幫忙分擔。這幾年,為了激發市場活力,我國政府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同時積極推動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這為社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大好機會。而社工行業可以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方面發揮所長,剛好可以承接部分政府職能,完善社會服務。例如,明光社區社工通過幫扶,使王大爺解決了護理家人的困難。王大爺能夠走出困境,正是因為社工提供了幫扶服務。
俗話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社會工作是個無比光榮的職業。對于社工來說,在助人的同時,要努力讓人自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相信隨著社會工作的大力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甘肅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二)
垃圾分類需創新治理思維
一段時間以來,類似垃圾偷倒入江、跨地區偷倒等事件不時見諸報端,某種程度反映了一些地方在垃圾處理問題上面臨的窘境。事實上,垃圾處理已經不單單是環境問題,更是治理問題,措置不當會引發“鄰避困境”。在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的同時,做好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必然要求。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并提出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保護好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環境既是“暖心工程”,更關乎人類的生命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相較城市,在鄉村,垃圾圍村、垃圾圍鎮的現象也在加劇。筆者在武陵山區等地的調查發現,鄉村地區的工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激增,原有的垃圾處理能力嚴重滯后。有的縣一年需要處理的生活固體垃圾為7.66萬噸,垃圾廠處理能力卻只有3.65萬噸,處理率僅為47.65%。大量垃圾不經處理直接進入到自然環境當中,露天垃圾場比鄰居民生活區和農田,破壞了居民居住環境、土壤環境、污染地下水。有的鄉村盡管設置了垃圾轉運點、建了固定的垃圾存放設施,但是由于后續處理環節缺失,一到傍晚就“家家點火、戶戶冒煙”,每家每戶都變成了“垃圾焚化場”,嚴重污染空氣。
垃圾分類既可以減輕環境壓力,也是治理能力升級的體現。然而,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試行垃圾分類制度的效果來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十多年來進展不大。各地廣泛設置的分類垃圾桶,也大都成了擺設。垃圾分類是文明進步、公民意識提升的結果,很難想象在環保意識不強、習慣于胡亂丟棄的環境中,垃圾分類能夠推行下去。因此,提升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需要進課堂、進校園,從娃娃抓起,這對習慣養成十分重要;在社區,也有必要讓環保志愿者等群體參與進來,督導人們垃圾分類。這也是日本、韓國、德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在推動垃圾分類方面的經驗。
垃圾分類還需要環境行政管理體制的改善。擺放分類垃圾桶僅僅是最表層的工作,還要根據人們日常的行為習慣設計可行的政策制度。比如,臺北市在世紀之初實施“垃圾費隨袋征收”政策,就是考慮到人們承擔垃圾處理費時的“節約心理”,制定了詳細的垃圾分類標準,清潔隊每天下午5點或者晚上9點到固定地點運輸垃圾。同時,亂丟垃圾者往往會被處以重罰,遍布街頭的攝像頭以及鼓勵市民舉報的政策,讓亂丟垃圾者無所遁形。浙江省金華市把垃圾分為“會爛的”和“不會爛的”,把會爛的垃圾丟進去轉化為有機肥,不會爛的則由保潔員分揀后集中處理。一些城市小區,居民們還可以將可回收的垃圾用來抵繳物業費,這也有效提高了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引入社會力量,調動其積極性,成為參與垃圾分類的重要主體。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地球權益的托管人,必須以負責任的心態更加積極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要基于人們的行為動機和現有的社會環境,構建全過程、多環節的垃圾分類工作體制,形成政府、社會與市場合作互動的工作機制。
甘肅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三)
做好價值觀輸出 成真正大國
無論是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文化,還是崇尚“兼愛非攻尚賢”的墨家文化,亦或者是認為“天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的道家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杰出的文化資源。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這些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化正日漸衰微。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讓位于洋節日、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被美劇和韓劇取而代之,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飲食被淹沒在肯德基和麥當勞等快餐之中,外國人對于中國的文化了解的少之又少。這種局面,與我們日益崛起的大國形象已經嚴重脫節,因此亟需擴大文化價值觀的輸出,讓中華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奪目的光彩!
有人說:“中國在能夠輸出價值觀之前,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這句話深刻地揭示出了當前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中國曾一度被稱為“世界加工廠”,“中國制造”也曾經瘋狂席卷全球。然而我們只是一味地“加工”,輸出的只是產品而毫無中國的價值觀念可言。因此,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還只是停留在諸如北京、故宮、長城、秀水街等這些片面的概念上,對于中國更精髓的文化所知甚少。而文化的輸出是一國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成為世界大國乃至世界強國的根本。所以,只有以文化產品作為依托,輸出中國的價值觀,才能讓世界了解中國,才能讓中國走向世界。
提升文化軟實力,為價值觀輸出奠定基石。曾經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同時也體現出了一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為文化價值觀的輸出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使其成為經濟騰飛的不竭動力。同時也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讓世界更深層次地了解中國。在此基礎上把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貫穿于國際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以此來展示獨具中國特色的價值體系。唯有如此,中國才能成為真正的大國。
打造經濟硬實力,為價值觀輸出提供保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主流的價值體系及其所構建的價值觀,對于其自身的發展壯大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衡量一國能否稱其為一個大國的根本標準。而價值觀的輸出需要建立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之上,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二,為將優秀的中國文化傳播出去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經濟要繼續保持穩步增長,進一步奠定中國文化精神生長點,要輸出文化價值觀,努力實現中西文化平等對話。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具有別樣魅力的中華文明不僅僅是我們的,更是屬于全世界的。輸出文化價值觀,“軟”“硬”兩手,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起為中國文化輸出開辟出一條大道。當中華文化被世界各國認可和接受時,中國必將成為“真正的大國”。
看過“甘肅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