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
北京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一)
經過改革開放的艱苦奮斗,中國人民在政治、經濟多方領域上不斷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然而,在我們不斷取得成績的同時,中華文化發展也逐漸曝露出種種問題:對傳統文化的不信奉,片面化的“英語熱”,不對等的文化輸出……面對日益凸顯的文化缺失,驚人的文化傳播失衡,我們不得不認清現狀:只有加強文化修煉,推動文化傳播,將文化修內功與走出去緊密結合,弘揚中華文化,中國才能真正完成“大國崛起”之路。
弘揚中華文化,加強文化修煉是第一步。眾所周知,‘修內功’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中國文化的傳播發展離不開他的根源——輝煌燦爛的五千年華夏文明,缺乏“故土”的文化是不可能走得遠的。只有從國內基礎文化建設開始,建立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信心,不自慚形穢,不崇洋媚外,才能使本國文化精神不迷失發展的方向。也只有這樣的文化,才能有吸引力,影響力。
弘揚中華文化,推動文化傳播是必由之路。一位文化官員無不感慨的說:“作為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發源地,只出口電視機,不出口電視機播放的內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國的思想觀念,就成了一個‘硬件加工廠’。”中華文化絕不能只是“硬件加工廠”!2004年,標榜“非排他、非競爭、非暴力”的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揭牌,隨著學院的不斷發展,孔子學院很快受到了外國人民的熱烈歡迎,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漢語熱”。設想,如果能有千千萬萬座孔子學院向外傳播,那國外友人對中國的印象就絕不會只停留在長城、故宮等少數文化古跡上,中國特色的電影也不會僅僅只是一年出口幾十部的慘淡局面。走向世界的中華文化也必將受到更多的認同,更深的理解,更好的關注。
弘揚中華文化,必須將“修內功”與“走出去”緊密結合。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正是修內功與走出去相互促進,取長補短的優良典型。中華文化絕不能固步自封,只有走出去,接受多元化思想的洗禮與考驗,才能茁壯成長。當然,走出去也必須以中華文化為根基,絕不能盲目崇洋媚外,貶低自己,迎合他人,只有充滿自信,不卑不亢,才能獲得尊重,取得進步。當然,也只有兩者相互促進,才能使中華文化更加強壯,更富有生命力!
“要著眼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這不僅僅是一種期許,更是一種預見!可以堅信,只要我們努力修煉文化內功,推動文化走向世界,將加強文化修煉與推動文化傳播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中華文化定能再創輝煌,中國的崛起,定能登上新的高峰!
北京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二)
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能源和資源總需求迅速擴大,供需緊張的資源約束矛盾、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的矛盾日益凸顯,能源利用率低效也造成資源嚴重浪費。近年出現的電力、石油、煤炭緊張狀況已經向我們發出了預警:現有資源已經難以承受經濟快速發展之重,我們的生存環境越發“退化”。因此,合理開發、利用、保護資源、改善環境家園是我們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問題。發展循環經濟、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向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的協調之路勢在必行,而且是解決當前能源緊缺、減少污染與改善環境的最好途徑。
今天,在我們大談GDP時,卻很少有人想到 綠色GDP,很多企業確定了自己長遠的經濟發展目標,卻很少引導企業把自己的發展戰略、技術進步和環境保護聯系到一起,企業很少借助高新技術成果來減少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和促進企業利潤的增長。當他們看到這樣的數據時,也該換一種思維了。“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總量的4.4%,而消費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分別占到世界消費量的7.4%、31%、30%、27%、25%和40%。‘十五’期間,我國GDP年平均增長9.5%,而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0%。”如果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就要超過30億噸,石油消費70%靠進口。城市空氣質量污染嚴重,水體污染、水資源短缺情況更不容樂觀。
形成這種局面的關鍵點就在于對效益與環境關系的認識是錯誤的,在單純的獲利者看來,改善環境就是一種純粹的浪費,其實不然。“好的環境不光是免費的”,更是能創造出無限的“效益與財富”,因為“陽光、空氣、水源”是人類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元素。
有效解決效益與環境的“矛盾”,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是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與節能減排的關系,真正把節能減排作為硬任務來抓。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把節能減排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作為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
二是加大政策的調控力度。
把節能減排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重點,通過嚴格的土地、信貸、項目審批、進出口關稅和配額、差別電價等措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過快增長;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的力度;全面實施節能工程和水污染處理、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等減排工程。
三是加快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建設。
加快制定、修訂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法等節能減排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節能減排的監督檢查和執法力度。強制實行能源審計和清潔生產審核、限期整改、經濟重罰、追究領導和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四是通過深化改革消除制約節能減排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利用經濟手段激勵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將節能減排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引導企業自覺地實施引進新技術、改造舊設備、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等節能減排行動。
五是推進節能減排科技進步。
增加財政投入,設立專項科研資金,加大節能減排的科技攻關力度,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
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把大量消耗、大量生產、大量廢棄、效率低下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變為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資源最優利用、循環利用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
七是把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情況與循環經濟的實現情況以及當地環境保護情況納入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標準體系;
八是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到節能減排行動中來。
節能減排不僅是企業和政府的事情,還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力量。通過廣泛的新聞宣傳,使全社會了解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國家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全民的節能環保意識,在全社會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從而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
九是要大力加強替代性能源的研究,緩解對碳資源的依賴性,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是要“酸雨毒霧”還是“藍天碧水”,是只要單純的經濟指標,還是綠色經濟指標,是當前中國人必須認真面對的兩個問題,惟有妥善解決低度資源消耗、適度消費,并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環境友好與生態文明大發展,才有機會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北京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三)
保護文化遺產 精神和思想重視是前提
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綿延古今的除了遼闊疆域、華夏子民、自然風情,還有燦若星河的文化瑰寶。四大文明源起于中國,孔圣先賢誕生于中國,一部部思想巨著代表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
然而,一場精神與文化的漠視整被滾滾發展的車輪碾壓得喧囂塵上。傳統婚俗被貼上繁雜與落伍的標簽,耳熟能詳的歌謠變成耳畔不再響起的絕唱、古樸的賀蘭巖畫在時光中斑駁脫落……歲月失語,惟石能言。那些古老文明的碎片,言說歷史、記載變遷,也傳承民族的精神。因此,我們要科學保護、全民行動、去粗取精批判繼承,三位一體保護文化遺產,守衛民族精神!
保護文化遺產,全民行動是關鍵。文化是全民的精神家園,文化的綺麗也恩惠全民,因此文化的拯救也自然意在全民。這個全民,是政府官員也是普通民眾,是花甲老人也是蹣跚孩童。從閱讀一本經典起,與思想巨匠、古圣先賢來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從學習一門手工技藝起,在環環相扣的過程中感受技藝的繁雜、精湛與嘆為觀止;從欣賞一次戲劇起,在情景與韻律間感受文化的莊重與唯美……保護文化遺產,全民捍衛自己的文化陣地,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
保護文化遺產,科學保護是手段。文化遺產的保護,精神與思想的重視是前提,科學的保護才是手段和落腳。菊兒胡同正是借由“有機更新”的理論,才找到了傳統肌理與現代元素的完美交融,也才有了都市人難得的閑情逸致;上海豫園正是循著歷史淵源與民族特色的藤蔓,而重遇發展的陽光,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芙蓉古鎮也在原樣原修、原貌原現的保護中,保留獨特而可貴的原真性……文化遺產的保護戰,絕不是無人問津的淡漠不為,更不是意氣用事的盲目亂為,而應是科學保護的真正有所作為。
保護文化遺產,去粗取精、批判繼承是態度。一如陽光多元的光譜有長短,各色的光種有利弊,文化遺產亦是如此。有傳承民族精神的精湛技藝,如賀蘭皮影、鶴溪缸窯;也有夾雜著糟粕,如女人的裹小腳、男人的妻妾成群;還有不符合現代生活的陳詞濫調……作為有思想的現代人,在汲取文化遺產給予我們精神食糧的同事,也應剔除不符時代潮流的陳雜。保護文化,去粗取精、批判繼承,讓優秀的文化遺產歷經時空的雕琢和打磨,光照華夏。
歷史更迭,時代變遷。我們在不斷刷新經濟面貌的同時,也別淡漠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寶貴財富——文化遺產,別讓它在悄然流失中,荒漠了民族的根、精神的魂。讓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采取科學保護、動員全民行動,讓文化遺產綻放耀眼的光芒。
看過“北京公務員申論參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