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
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一)
(一)意義分析
長假是旅游高峰期,不少游客和景區、導游之間是“愉快地玩耍”,但也有一些游客在景區胡亂刻字,有些導游強迫購物,有些景區服務太差、秩序太亂。此番,國家旅游局把其中一些典型的或優秀或惡劣的人和事,總結到一份榜單上,挺有意義。
比如,它不是隨機抽查的結果,而是匯集了各地旅游主管部門掌握的本地假日旅游市場秩序的信息;它有具體考核分類和指標,涵蓋景區、旅行社、旅游工作人員、導游、游客五大類,景區又分綜合秩序和廁所革命、旅游市場秩序、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服務四個專項。也就是說,這份榜單還是相對權威和全面的。
對公眾而言,榜單的意義在于簡潔明了,具體明確。哪些旅行社、景區、導游值得信賴,哪些陷阱較多、問題較重、“選擇須謹慎”,都一清二楚。而接下來,自然是“用腳投票”,再想旅游時,“紅榜”上的優先考慮,“黑榜”上的盡量遠離。
(二)問題
國家旅游局發布了十一假日旅游“紅黑榜”,這是為了鼓勵優秀景區,同時批評問題景區和不文明游客,以此來達到旅游行業的良性發展。但是,只是簡單的公布旅游“紅黑榜”,恐怕其效果還是顯得太局限了。
事后,還有許多上了黑榜的旅游景區對于自己出現的問題表示漫不經心,甚至有些旅游景區對于自己存在的問題更是矢口否認。一邊是旅游局的權威調查結果,一邊又是旅游景區的不承認,這需要公布更多的細節和調查結果,讓真相得到進一步還原。如果調查有誤,可以為那些上了黑榜的旅游景點正名。對那些明明出現問題而不愿意承認整改的景點,就需要更多的懲罰措施來讓景點“長記性”。
(三)對策措施
首先,對于上了黑榜的旅游景點,需要更加精準的長期觀察制度。對于那些屢屢上了黑榜,同時又不愿意整改的旅游景點,就應該有懲罰措施,除了常規的罰錢手段以外,還可以考慮使用景點更加害怕的“摘A”手段,降低旅游景點的級別,以此來達到更加大的威懾力。
其次。對于那些屢屢上了紅榜的旅游景區,旅游部門可以適當的進行表揚和推送,讓這些旅游景點獲得更多游客的關注,聚集更高的人氣,讓旅游景點能進紅榜獲得更多的直接利益。只有如此,才能鼓勵更多旅游景點來做好服務工作,為了爭取上紅榜獲得更多利益而倒逼自己的服務常態化升級。
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
2016年9月,有消息曝出,某互聯網企業以口頭傳達的方式要求全體員工都采用“996工作制”,并且所有的加班都不會有任何形式的補貼。所謂的“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消息一出迅速在互聯網上掀起一番激烈討論。事實上,實行類似制度的遠不只這一家企業。
(一)綜合分析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企業加班需要與勞動者協商,但最多每天不能超過3小時,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并且,加班必須要支付加班費,平日加班為工資的150%,休息日加班為工資的200%.這些規定在很多加班兇猛的公司,可能都沒有得到嚴格實施。所以,從勞動者的權益保護來看,996工作制存在涉嫌違法的規定。
事實上,“996”工作制已經成為了互聯網行業“潛規則”。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互聯網行業的工作節奏快,競爭壓力大,有些工作需要加班加點完成;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業的“剝削心態”作祟,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把加班作為剝削勞動力的工具,擅自制定“土政策”逼迫員工加班加點。尤其是一些經營情況不太好的互聯網企業,為了“開源節流”,用不支出額外成本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讓承受不了加班的低競爭力員工自己走人。由于目前我國的勞動保障情況并不盡如人意,企業鉆這樣的空子成本很低。
在強大的工作壓力下,互聯網公司員工的生存狀態堪憂。近年來,互聯網公司頻現員工猝死事件,而關于互聯網公司“過勞死”的爭議一直存在。長時間熬夜、勞動時間過長、透支身體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現狀,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二)對策措施
第一,有關部門要運用法律的力量為勞動者撐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有關部門要把廣大勞動者的委屈放在心上,為弱勢的勞動者撐腰,讓踐踏法律者付出應有的代價,積極主動作為,加大執法力度,還勞動者一個風清氣正的就業環境。
第二,企業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實現企業的長久發展。企業的“加班文化”在我國雖然很普遍,但人非機器,需要有工作之外的家庭生活、娛樂休閑,這是員工的合法權益。而滿足員工的這種權利,既是一個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和人性化的體現,也是企業保持活力,實現良性發展的前提。
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三)
【背景銜接】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在我們的周圍就充斥著各種被要求開奇葩證明的吐槽,本來就是個“辦證難”的時代,加上奇葩證明,更是難上加難。
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對“你媽是你媽”的奇葩證明表示,“這怎么證明呢?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其實,類似“奇葩證明”并不少見,自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后,一周來各地至少有28起“審批難”事件曝光,廣泛涉及房管、社保、教育、公安、房產、計生、民政等15個政府部門。
專家認為,根本癥結在于行政部門、辦事機構搞官僚主義,是權利濫用的表現。
【原因分析】
奇葩證明能夠野蠻生長甚至大行其道,主要有五方面原因。
一是權力太任性。不少地方不少領域,由于缺乏具體明確的權力清單和程序規定,權力運行機制不完善。公章意味著權力,權力意味著有尋租的可能,權力一旦變味,打官腔、甩冷臉、踢皮球就在所難免。
二是利益存勾兌。個別人員把權力當資源做等價交換,是培育奇葩證明、不必要審批的堅實土壤。正常申請辦證層層卡殼,但塞點灰色收入很快就“特事特辦”,這種行為大行其道的后果是,越來越多的證明,到最后都得通過花錢找人解決,比如去派出所塞紅包證明自己沒犯過罪,其實是“用犯罪方法證明自己沒犯罪”。
三是信息存壁壘。客觀而言,政府各部門之間目前還存在嚴重的信息壁壘,一個部門審批,需要多個部門的核實,一張證明的開具,需要多個部門輪回打游擊。審批事項多、辦事程序不科學,A部門說需要B部門的證明,而B部門說沒有A部門的證明我用什么來證明,容易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死循環。
四是問責制度不健全。須看到,在“反腐”、“反四風”大背景下,很多公務人員不再明目張膽地權力尋租,但還有給老百姓辦事設置障礙的慣性。一些機關人員不敢再吃、拿、卡、要,就通過奇葩證明搞點“故意刁難”,在被人討厭中尋得權力的快感。說到底,還是問責機制不夠健全,有權必有責、失職被追責沒有成為共識。
【危害分析】
一方面,“荒唐證明”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老百姓。從出生的準生證到死后的骨灰存放證,不足百年時間里,常用證件就一百多個,再加上各種“荒唐證明”,一個人一生中花在辦證的時間成本難以估算。而為了辦一個“荒唐證明”,不少人“跑斷腿”蓋章,花在上面的時間、人力、物力等成本“不計其數”,這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傷害了簡政放權的成色,明顯與中央簡政放權的初衷、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道而馳,暴露出目前審批煩瑣的問題依然存在。當前中央大力提倡“簡政放權”,要各相關職能部門行政審批時明確時限和責任主體,要求將繁雜行政審批事項程序簡化,打破簡政放權“最后一公里”困境;諸如此類“荒唐證明”,是職能部門之間不愿擔責、獨自為政、又不愿意互相核實的體現。
【對策分析】
一是鏟除奇葩證明存在的土壤。相關部門必須拿出責任意識、擔當情懷和改革勇氣,以釘釘子的精神推進改革,各部門要明晰職權范圍、規范辦事程序、打破信息壁壘把“方便自己”轉變為“方便群眾”。
二是完善相關制度。一方面,“法無規定不可為”是公共服務的底線,對于那些于法有據的證明,要清清楚楚貼在墻上,明明白白掛在網上,扎扎實實記在心里,給具體辦事人戴上“緊箍咒”,要通過制度約束具體的執行人。另一方面,通過嚴肅問責倒逼執行人的責任擔當和服務意識。
三是提供人性化服務。讓“奇葩證明”絕跡的關鍵在于做到人性化的服務,尤其是,政府在設定審批事項、設計辦事流程時,要從人性的常識出發,不是囿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以管制思維行事。
看過“福建省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