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
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一
人生路,虛心請教是保障。三國爭霸,魏蜀吳三足鼎立,給我們呈現了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其中,劉皇叔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為世人津津樂道。反之,歷數古往今來,王朝滅國之君王者,從驕奢淫逸的商紂王,到閉目塞聽的胡亥,再到親小人遠賢臣的隋煬帝。歷史無不告訴后人,虛心使人進步,虛心請教他人,聽取被人建議,能夠使自己有所收獲,能夠做到揚長避短,發揮自己長處,收獲成功。反之,過度自負自滿,聽不進他人話語,只會固步自封,墨守成規。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人生之路,難道無數英雄好漢,引無數豪杰競折腰。需要每個人徐徐圖之,遇到困難,不能畏葸不前,不能因循守舊。唯有做到走自己的路,以信念引領前進的方向;同時兼顧傾聽他人意見,虛心請教。如此,琴瑟和鳴、左右開弓、雙管齊下,方能為個人的發展插上兩翼,裝上兩輪。
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二
依靠制度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互聯網金融是信息化時代金融業創新的體現,近年來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直接面向小微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以直接金融為核心競爭業態,使金融的資金融通功能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得到有效發揮。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并未降低金融活動的風險,相反,互聯網的快捷性和大眾化在一定程度上還給金融 活動增加了新的風險。這就要求我們將互聯網金融納入金融監管體系,依靠制度保護創新、防范風險,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有序發展。
相對于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呈現出一些新特征。比如,交易成本低。依托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互聯網金融改變了交易互動模式,使得小規模、分散化的金融交易更易處理,體現出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優勢。然而,這種金融模式也將許多低風險承受者納入金融體系中,這些低風險承受 者在享受金融紅利的同時,也放大了金融風險。再如,成長周期短。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從事互聯網金融的企業從孵化期到成熟期的成長周期大大縮短。以 P2P(個人對個人)行業為例,我國P2P行業的發展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2015年全行業成交額就達到萬億元,P2P平臺則超過2000家。在我國金融 監管體系相對滯后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行業這種快速的大范圍“野蠻生長”,導致潛在系統性風險較高。
與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狀況相比,相關制度和法律的制定與完善工作相對滯后。比如,對P2P行業和股權眾籌的監管還存在較大空白,長期缺乏較為 明確的行業準則;相關企業的信息披露機制并不健全,如何處理信息披露不實的情況也沒有統一規定;對如何保護投資者還沒有推出有效舉措;等等。制度建設上的滯后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當前,我們應堅持審慎態度,既鼓勵金融創新,又控制系統性風險,通過完善制度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創新監管體系。針對分業監管難以應對互聯網金融監管中存在的監管空白問題,應考慮建立綜合性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這種綜合性監管體系在P2P領域可以 考慮以銀監會為主導,在股權眾籌領域可以考慮以證監會為主導,同時以其他部門為協調機構,并實現監管信息與數據共享。應秉持開放監管原則,堅持事中、事后監管并重理念。堅持開放監管、降低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并不意味著監管不作為,而是要建立動態監管體系,監督行業整體風險,并及時發現個案風險。監管部門 應善于借助行業自律組織的力量,及時發現行業里的問題并妥善依法解決。
建立強制信息披露機制。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產生的信用風險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風險,建立強制信息披露機制是保護小微投資者、金融消費者權益的重要環節。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營、資產、財務等方面的狀況,以及其他可能會影響投資者、消費者是否選擇該公司的信息,均應強制進行信息披露。信息披露不到位 甚至存在信息欺詐的,應明確相應法律責任,促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合規經營、誠信經營。同時,應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行業風險作出有效、準確的評估和預警。
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保護投資者是互聯網金融風險規制要實現的重要目的。應建立專門的投資者分類制度,對不同類別的投資者設定不同的投資限額。允許具有較高風險承擔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參與具有較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對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識別能力較低的個人投資者,對其投資額度進 行限制,避免投資風險超過自身承受能力。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領域糾紛解決機制,確立合理的糾紛解決程序,以高效、便捷地保護投資者。
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三
治理大城市病,要用好治本良策
北京城市已經進入功能重組、有機更新的發展階段。要切實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治理大城市病、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治本良策。要自覺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來統籌謀劃,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對北京市來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與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相一致、相協調,更好地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 物質文化需求。我們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解決發展中的難題,也要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進一步推進我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總的考慮就是要在“去、治、進”上下功夫,瘦身健體,補齊短板,提質增效。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切實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治理大城市病、實現更高水平發展的治本良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就是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要素流動和配置的通道,提高要素配置的效率,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促進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
創新創造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也是北京發展的最大優勢。北京要著眼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 力做好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軍民融合創新、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等工作,加強科技供給,推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研發邁進“領并跑”的軌道,塑造更多依靠 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北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服務業是北京的優勢所在,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中央把北京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 合試點城市,這是一個全市域的開放,不是特定區域的開放,這個平臺目前是唯一的。這一項改革對北京的重大意義,認識還要更到位,什么是需要探索、需要創造、需要向上爭取的,都要梳理得清清楚楚。我們要充分認識這個改革發展平臺的重大意義,在改革市場準入機制和監管模式、建設配套支撐體系、健全服務業促進 體系等方面,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要創新補短板的體制機制。北京城市已經進入功能重組、有機更新的發展階段,要在修補短板、治理難題中,更好傳承歷史文化、保護自然生態,提升核心功能 和城市發展品質。補短板直接面對的是一系列熱點難點問題,也會不斷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關鍵是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資源合理配置。
要推動存量資源優化配置的改革突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我們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城市功能重組、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本質 上都是資源優化配置問題,要自覺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來統籌謀劃,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我們落實“降成本”的任務,突出集中在降低土地資源的使用 成本上,要把稀缺的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好。
看過“安徽省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