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公務員申論范文
海南省公務員申論范文一
——強化責任意識 打造責任政府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某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當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 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边@是河南內鄉縣衙(中國保存最完成的縣衙)門口的一服對聯,通俗的語言中道出了官民之間的關系,而“地方全靠一官”,“靠”的就是公務員的責任心和為民服務的精神。而在政府職能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強化公務員的責任意識,打造一個責任政府。
問題意識是責任意識的前提。強化責任意識要具備問題意識,這就要求公務員要善于發現群眾中的問題,不能滿足于當“太平官”,做“太平事”,守攤子,保位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安穩太平日子,要在內心深處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要有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心態,第一時間發現群眾的問題,將問題在萌芽狀態就有效地解決好,避免“破窗效應”帶來的事情的惡化。
服務意識是責任意識的保障。強化責任意識要具備服務意識。服務意識是黨的宗旨的要求,服務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著群眾對政府的評價,影響著政府公信力的建設,更影響著責任政府的實現,因此,公務員責任意識的體現集中在服務意識的體現,“白了頭發,綠了青山”的楊善洲,一秉至公,帶領村民致富的段愛平……這些具有較強責任心的公務員楷模,無不都是把服務意識牢記心中,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為民服務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篤行精神是責任意識的關鍵。強化責任意識要具備篤行精神。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公務員的責任意識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付諸于實踐中。篤行精神體現在慎獨精神的踐行??思悍罟瑫r刻保持黨員干部的純潔性,需要在實踐踐行慎獨精神,銘記身上的使命,不越雷池半步;篤行精神體現在處理群眾問題的高效性。對待群眾問題一絲不茍,不拖延,不磨蹭,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群眾的問題,讓群眾滿意,才是責任意識的核心體現,才能塑造百姓心中政府的好形象。
“你是一粒種子,深深地埋進了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幟,高高地飄揚在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舉過頭頂!站起來,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豐碑!”這是李源潮寫給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沈浩的話,這同時也是寫給我們廣大公務員的一句話,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一個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在責任政府的要求下,當代公職人員要強化責任意識,因為責任重于泰山。
海南省公務員申論范文二
堅持廉政建設與勤政建設相結合
將廉政建設與勤政建設結合起來,是對黨的各級領導機關和全黨同志提出的一個重要要求。
廉政和勤政,是對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達到的兩個相互聯系的重要目標。廉政建設搞好了,有利于廣大干部發揚優良作風,規范從政行為,正確使用權力,為勤政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勤政建設搞好了,有利于廣大干部形成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恪盡職守,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充實精神生活,為廉政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我們既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設,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設。
抓好廉政建設,需要重視教育和引導廣大干部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我們要認真遵守中央關于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刻警惕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自覺防止權力濫用。需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積極開展批評自我批評,嚴格執行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函詢和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事項等制度,加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需要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嚴格禁止黨員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規定。需要改革和完善公務消費管理制度,認真清理違規建設樓堂館所,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需要繼續完善領導干部從政行為規范,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減少權力“尋租”機會。
廉政建設,既要立足于當前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布局,又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既著力解決導致腐敗現象的老問題,又注重研究和解決引發腐敗現象的新問題,有針對性地拓展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不斷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把廉政建設的要求貫穿于勤政建設之中,通過加強勤政建設促進廉政建設。抓好勤政建設,關鍵是提高廣大干部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我們要有高度負責地承擔和履行自己的職責,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中央的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工作,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敢于直面困難、正視矛盾,努力打開工作局面。
以黨風廉政建設新成效取信于民。我們要務必堅定理想信念,務必堅持廉潔自律,務必把反腐倡廉當做政治必修課來認真對待,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務必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對黨和人民事業的責任心,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海南省公務員申論范文三
簡政放權 激發活力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通過政府集中力量解除發展難題,快速沖破改革阻力,形成改革合力,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出現了政府職能越位、錯位、缺位,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問題,比如行政權力邊界不清、行政權力錯配、行政權力約束較弱等。問題倒逼改革,改革解決問題。從深處著力,實行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簡政放權,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具體舉措?!昂喺保唇鉀Q機構職能交叉、政出多門、人浮于事、相互掣肘的現象,解決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提供不足、行政效率低下的問題。“放權”,則是解決對經濟活動審批過多、審批程序復雜、審批周期長效率低的問題,解決政府管了一些不該管的事情、一些該管的事情卻沒管好的問題。
簡政放權,要做到“做減法”與“做加法”的有機統一。把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務管好,處理好行政權力的進退問題。譬如,切斷政府干預企業微觀活動這只“手”,是做減法;加強政府公共服務這只“手”,是做加法。二者的有機統一,是政府轉變職能的基礎,是權力配置有序化的過程,也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的過程。做好簡政放權的加減法,一方面需要明晰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凡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另一方面需要厘清政府與社會的邊界,把政府包攬的一些社會事務交給社會。
當然,“放權”并不是放任,而是要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督;“放權”更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依法管理。事實上,“放權”對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政府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研判、分析和預測,制定出臺合理的規劃、標準、政策和制度,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因此,各級政府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努力形成與服務型政府相匹配的管理能力。
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是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必然之舉。正所謂“少則得、多則惑”,把該放的權真正放開放到位,把該管的事切實管住管好,才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真正落實“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的改革要求。
看過“海南省公務員申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