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用“真本領”讓青春出彩
要善始善終、腳踏實地。“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天下的道路都有坦途坎坷之分,只有腳踏實地,親身實踐才會明白。然而,很多年輕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對待工作三分鐘熱度,缺乏工作熱情;遇到丁點困難,往往消極怠工,虎頭蛇尾。究其根源,在于缺乏工作的熱情,不能對工作持之以恒。熟不知,一輩子干一件事并不易,“萬事開頭難”,行百里者半九十,天下大事作于細,行于易,只有從細小之處著手,才能堅持不懈。要牢記“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對于年輕人要多一定定力,多一些耐心,扎扎實實工作,老老實實做人,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厚積薄發,積水成淵。(點評:本段采用引證法加道理論證,名言警句使用要恰如其分,不要為了使用而使用;此外,段落分析采用大量的短句、短詞、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有氣勢。)
要銳意創新,精益求精。在青年人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困難險阻十分正常,舍易求難看似愚鈍,但同樣需要莫大勇氣。正如愛因斯坦說過“踏著別人的腳步,就看不到自己的腳步”,而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踏著別人的路,看似輕松了很多,但往往也會不落痕跡、蕓蕓眾生、泯然眾人矣。今天,有很多青年人加入到創客的隊伍,他們放棄優越的工作機會,從頭做起,雖然會遇到苦難,但只要敢突破,不放棄,披荊斬棘,就能收獲理想;而創新創業的大潮也會如星星之火,點亮青春的熱情。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科學規劃城市
城市規劃指用經濟行政各種方式合理安排城市發展進程,合理調整城市功能,進而促進城市發展;而生活幸福指讓百姓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二者本應是相互促進、和諧共生的關系,但如今,城市規劃過程中暴露的各種問題卻極大地困擾著人們的正常生活,阻礙民眾幸福生活的腳步:建新宅打破城市歷史古跡完整性,也讓人們的民族認同感缺失;不合理強行拆除民宅引發政府部門與住戶矛盾,給民眾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面對諸多城市規劃弊端,我們應如何化解危機,引導人們在城市發展中體味幸福?
解決城市規劃存在的問題是當務之急,也是保證民眾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的必要手段,那究竟何原因導致我國城市發展中凸現的種種矛盾?有人說是政府盲目追求現代化建設的錯誤思路導致,有人說是城市規劃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人文素養造成。在我看來,缺乏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體系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原因,打造一個完善的城市規劃體系會消除多個問題導火索,最終推動城市健康發展。對此,政府應從規劃、實施、宣傳三方面入手抓建設工作。
制訂科學嚴謹的規劃書,讓城市規劃“有章可循”。欲打造完備的城市規劃體系,第一步驟即撰寫一份合理清晰、便于實施的規劃方案。各地政府應事先對本區域自然、人文等各方面條件作充分了解和綜合分析,根據自身財政能力等現狀制定規劃,并將規劃執行過程中對相關民眾的權益維護,將資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納入其中。
培養認真負責的實施者,保證城市規劃“有法必依”。規劃再完美無缺,也要靠態度認真的實施者落實。政府應加強對城市規劃實施者職業技術、思維能力及工作理念的教育培養,保證其建設過程中嚴格按方案執行,要保護即細致到建筑材料、危害修繕等每個環節毫無漏洞,要拆遷即和平溝通、切實維護群眾權益,讓建設合理推進。
拉開形式多樣的宣傳網,讓城市規劃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在建設過程中應通過博物館展示、多媒體播放來宣傳本城歷史文化習俗、普及相關信息,并通過創新設計作品展等新穎形式讓民眾意識到城市規劃中保護本地傳統的意義。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異地養老”需要突破三個瓶頸
前些年,很多農村的老人,跟著兒女到城市里養老,并成為一種潮流。近些年,很多城市里的老人,結伙搭伴到農村養老,又成為一種潮流。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需要養老的人越來越多。而到農村養老,也成為改善生活品質、緩解城市壓力的一條重要通道。
位于河北三河市燕郊鎮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自2011年對外開放,目前已有超過1000名老人入住。其中,95%來自北京,平均年齡82.5歲。養護中心負責人表示,這里2011年開業,接收老人的人數逐年增加。(6月22日《新京報》)
在大城市人滿為患、物價高昂的現實下,“異地養老”越來越獲城市老人的認同,并成為一種市場或民眾的自發選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準備逃離城市,找一個舒適安逸的地方,享受幸福的生活。“異地養老”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而且優化了資源配置,讓大城市和周邊地區協同發展,形成一種城鄉一體化的新型模式。
但由于傳統體制的束縛和影響,“異地養老”還存在著很多的瓶頸,制約和阻礙著流向農村的人潮。
其一是房子的瓶頸。如果找一個美麗的鄉村,買一個漂亮的小院。近處有小河流水,遠處有高山蒼翠。出去的時候,爬爬山,釣釣魚;回來的時候,種種菜,養養雞;“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真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而且很多城里的老人,都具備這樣的經濟條件。
而我們的現行政策,卻不允許城里人在農村買房。也許是為了維護農村穩定,也許是為了保證農民利益。但有一個現實我們必須承認,很多的農民,已經離開了農村,并希望農村老家的房產,獲得更高的收益。而且世界上的多數經濟發達國家,早就放開了這項政策,鼓勵城里人到農村買房養老。
其二是醫療的瓶頸。對于老人,看病是頭等難事。而到目前,醫療卡異地結算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難以想象,一個在河北養老的老人,又怎么能夠到北京買藥?也有的地方規定,凡在外地養老的老人,看病和買藥必須先自己墊付,然后再回來報銷。折騰的那些老頭老太,出城,返城,再出城,再返城,著急,上火,氣不大 一處來。
據說這里邊的核心問題,是地區和部門利益。甲地人到乙地看病,甲地的錢就會流入乙地。就好像本來我們店的顧客,突然到你們店買東西,我們當然不會愿意。于是就畫地為牢,肥水不流外人田。這種利益固化的藩籬,雖然非常牢固和頑固,但遲早要被打破。因為在現代社會,任何只想著撈錢的權力,都不會長久下去。
其三是管理的瓶頸。目前“異地養老”的模式,還屬于自發性和松散性。沒有統一的規劃和組織。“異地養老”的形式,也以到養老中心和投親靠友為主。一些養老中心之所以積極發動,主要考慮的也是經濟利益。
老人是家庭的功臣,也是社會的財富。看一個時代文明不文明,首先要看老人幸福不幸福。老人的養老問題,不僅是子女的擔當和社會的責任,而且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和契機。所以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都應積極出手,放開政策,加強管理,讓更多的老人通過“異地養老”,獲得安養的機會。
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