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務員申論寫作范文
天津公務員申論寫作范文:重建社會誠信需要“正能量”
營造“扶正祛邪”的社會環境,樹立道德模范,傳播正面陽光的正能量。雷鋒精神是一種對人民友愛、互相幫助;郭明義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羅陽身上是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的敬業精神。他們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尋找最美教師、最美醫生、最美村官……“最美”是中國人今年提到最多的詞匯。“最美”成為流行詞匯的背后,是社會“正能量”逐步成為社會主流,并逐步顯示出其對于社會風尚的引領作用。我們要充分發揮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樣作用,尤其是各級政府的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激發社會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當然,社會信任的重建除了民眾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政府率先以身作則。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政無信不興。政府公信力是社會信任的基礎,增強公信力,匯聚正能量,也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和監督。企業要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和法律,政府加大執法力度,并通過各種媒體多方面宣傳榜樣行為。相信在政府,企業,個人和媒體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全社會定能形成合力,讓社會信任的正能量充實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社會誠信的建設需要從政府到基層百姓,從模范身上汲取道德的力量,從政府的誠信示范引領全社會的誠信建設。注重當下,著眼長遠,讓正面向上的陽光“正能量”滲透進我們的生活,讓社會信任的正能量真的可以在每個人的心間,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她最美麗的幸福之花。
天津公務員申論寫作范文:話風是領導干部的“軟實力”
語言,不僅僅是一種表達工具,有時候它足以產生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影響。古代有“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的說法。前者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毛遂,自薦游說楚國,說服楚王楚趙結盟、聯合抗秦。后者說的是東周重臣顏率,以贈九鼎為由使齊王派軍退秦師救助東周,又以智辯打消齊王私吞九鼎的想法。
說話作為思想的口頭表達,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很多看似零碎、不經意的談話,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談話之間你來我往的互動,往往能夠在偶然中碰撞出新的經驗和智慧,這正是說話的魅力所在。“鍵對鍵”替代不了“面對面”,古人所說的“面授機宜”“耳提面命”,強調的也是當面交流的重要性。黨員干部坐下來和群眾交流,了解他們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不僅可以更好地服務群眾的所需所盼,也能夠獲得群眾真心實意的認可和擁護。
言語是心靈的窗戶,話風是作風的影子。黨的以來,黨風政風有了明顯好轉,文風中的一些惡習也大為改觀。相較而言,“正話風”卻還有待加強。話風關乎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一些不良話風更加根深蒂固。一些黨員干部要么說話不分場合、不看對象,要么無話可說、不會說話,影響了工作開展。更有甚者,口無遮攔,出口便是“你是準備為黨說話,還是為老百姓說話”“老百姓就是事兒多,是吃飽了撐的”這樣的雷人言語,違背黨的宗旨,更傷害群眾感情。
信息化時代,指尖一點,世界觸手可及。自不必說“好話不出門,惡語傳千里”,個別媒體斷章取義,一些傳播者信手轉發,足以讓一段講話在不同的語境下產生不同的解讀甚至曲解。有的領導干部擔心言多必失,因而在應該說話時也三緘其口。“雷言雷語”不行,緘口不言、噤若寒蟬也不行,敢說話、能說話、善說話,是時代提出的群眾工作和宣傳工作的新課題。正視說話、重視說話、提高說話能力,理應成為領導干部的必修課。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話應該說到什么程度,基本的就在于,既要拉近和群眾的距離,又要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尊重新聞傳播規律。
古人有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會說話并不是信口雌黃、左右狡辯,而是要吃透文件、觀照基層、打動人心。“說不上去,說不下去,說不進去,給頂回去”的情況,表面上是個說話的問題,深層來看,在于黨員干部不能很好地堅持群眾路線,對相應領域和群眾困難不了解、不熟悉。虔誠地當小學生,扎實地深入基層,話風問題才會迎刃而解。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闡釋,用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說話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擁護和贊成。
“打鐵還須自身硬”“‘老虎’‘蒼蠅’一起打”“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來中央的新提法、新表述,既通俗又深刻,展示出高超的語言藝術和震撼人心的語言力量。言為心聲,話風從根本上說是思想的體現,是綜合素質的外露。不斷提升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不斷拓展胸懷、氣度和視野,不斷強化實踐能力和執行能力,我們就一定可以從容表達、善于說話,讓話風成為自身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