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帶答案
安徽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一)
【參考答案】
自5月22日起,太原市開展為期3個月的出租汽車營運秩序整治行動,“滴滴”“快車·專車”等也被列入“黑車”名單,市民每舉報一輛“黑車”就可獲100元獎勵。政策一出,讓全民都當偵探,表面上是進行法治監督,在實踐當中卻存在道德和倫理上的危險。
近些年來,互聯網約車平臺的快速發展,諸如“滴滴”“快車·專車”等軟件已經影響到很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極大地優化了資源配置。但是管理難、黑車洗白、約車后的安全事件等問題仍困擾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政府出臺這一政策確實對可能存在的黑車洗白等問題進行了有效的約束,但是具體做法還是需要進一步調整,才能更好地適應發展趨勢和滿足人民訴求。所以,針對該政策的出臺,應該進一步微調,參考其他城市的處理方法。
第一、從時間點上看,過段時間就要出臺國家層面的相關政策,太原目前政策的執行區間是3個月,當國家政策出臺后,將面臨重新的調整和規劃。
第二、網約車揭開了互聯網+出行的新模式,而現在正處于博弈期·轉型期,個別城市已經在向前探索,目前,上海已經在全國率先發出了首張專車牌照,成為合法化管理的探索者。如果太原在如此打擊下,網約車仍然沒有絕跡,那就需要重新考量出臺的政策是否真正符合民意,利于民生。
第三、當前社會普遍存在著信任危機。所以應進一步完善司機安全和服務信用系統以及加強針對乘客的安全措施,從制度層面對網約車的安全加以保障。由于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下,制度層面的法律法規仍有缺位,交通部門應該盡快出臺相關的網約車管理制度,對現有情況進行整改,盡可能地利用所有手段加強對網約平臺的監督,最大限度保證市民權益。
第四、共享經濟是一種能夠增進社會福利的好模式,網約車也是一項惠及公眾的創新,但正因如此,網約車行業和相關企業更應該愛惜自己的品牌。想用戶之所想,憂用戶之所憂,把保障乘客安全的工作做好,用完善的制度防止不法分子混進司機隊伍,靠優質服務和安全保障贏得用戶的口碑和信任。
網約車已經成為太原市民出行必備,便捷實惠,這次政策出臺也讓市民們苦不堪言,因此政府應在監管上投入大力度,而不是從根源掐斷。
安徽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二)
近日,網絡被一條信息多次刷屏:中國癌癥病人擁向大城市,催生“癌癥旅館”.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腫瘤醫院周圍出現的私人小旅館,這些旅館多由普通居民住房隔斷改造,空間小、房價低,里面租住的是異地就醫的癌癥患者及其家屬。對于“癌癥旅館”的出現,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近年來,隨著我國癌癥發病率激增,一場日益嚴峻的健康危機正在挑戰尚未做好準備的醫療體系。隨著癌癥患者人數的上漲,涌向大城市求醫的外地患者也不斷增加。面對這種情境,“癌癥旅館”已在京滬等大都市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癌癥旅館”的出現,雖然位于法律的灰色地帶,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需求,政府應該對其進行更好的規范引導。
“癌癥旅館”并非傳統旅館,而是醫院附近住宅區內配有家具的單元房,每間房每晚的收費也較為便宜,不僅患者及其家屬有了做飯、休息的便利,其費用的低廉也節省了支出。更為重要的是,“癌癥旅館”使患者距離醫院和專家更近,并為患者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場所。 雖然“癌癥旅館”有其存在的意義,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其經營多不正規、缺少護理服務等問題。
“癌癥旅館”的出現需要予以重視。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該行業的標準建立,如房屋的大小、房間設施的配備等,同時注意對旅館日常的監督管理,使其規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幫助引導形成行業的自律協會或組織,使其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規范。
當然,我們還要從根本上解決異地就醫問題。對于醫療資源不均衡,優質資源過于集中大城市的大醫院的情況,國家要合理布局醫療機構、全面提升醫護人員的素質并對中小城市的醫療機構進行更多的財政傾斜。
最后,對于癌癥發病率愈來愈高,國家需要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如醫保異地報銷制度;社會需要呼吁民眾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政府需要對健康產生威脅的環境、食品等問題加強監管;而我們公民個人,則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安徽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三)
近日,廣東省江門臺山市端芬鎮鳳凰峽旅游區近期發生一起事故,游客漂流時突遇山洪襲擊,致8人不幸死亡。事故前,氣象部門已連續發布兩次預警。然而,兩道暴雨預警,卻未能阻擋“奪命漂流”的照常營業。在次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主管部門卻因為責任問題互踢皮球,對此,你怎么看?
【題目分析】
提出觀點:事故發生已經是個悲劇,然而事后主管部門的相互推諉更是令公眾寒心,究竟是誰的責任自然有調查組調查,但是這種相互推諉最起碼暴露了監管缺位的問題。
論證觀點:
背景:長期以來,我們的市場管理中存在“重審批、輕監管”的模式:審批時,各個部門都很積極,都想從中搶得一席之地,當國家推行簡政放權時,往往只肯取消一些無關緊要的事項,而把那些關鍵審批事項當做部門“自留地”,仿佛不審批了就會天下大亂,審批時搶來搶去,而到了監管時則推來推去。因為責任誰也不想負。需要幾個部門審批才能開業經營的企業,貌似有幾雙眼睛在盯著,實則是“三個和尚沒水吃”,公章一蓋、證照一發就沒事了,誰都負責又誰都不負責。
原因:這種現象的背后實則是“權力癮”和“利益欲”在作怪。除此之外,缺乏有力問責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落實觀點:要在今后杜絕此類事故的發生,一是要對當事企業、有關監管部門進行嚴肅問責,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處理,以儆效尤。其次是需要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管理模式,應該痛下決心祛除不必要的審批為企業松綁,同時真正扎緊后續監管剛性約束的制度牢籠,形成“寬進嚴管”的新格局。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這種事情。
看過“安徽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