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
北京公務員面試題一
英國一條有關“愛心墻”的新聞刷爆了全球人民的朋友圈。“如果你不需要這件衣服, 請把它掛在這里;如果你需要這件衣服,可以把它帶走……”現在,這樣的愛心傳遞方式也被中國人民學了起來,鄭州、哈爾濱等城市相繼傳出了愛心墻的地址和宣傳。如此溫暖人心的善舉,更是一種對于受助人群的尊重。
【分析】
一面墻,簡單的圖案,艷麗的色彩,再掛上幾件衣物,簡單的陳設,卻讓有需要的人暖到心里。這里的“有需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那些需要衣服的人,另一個是需要送衣服的人。愛心墻連接了愛心,成為愛的載體,為我們的社會增加了信任度,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有尊嚴的溫度。
之所以說有尊嚴,就在于無論取還是予,都是自在的,既不附加任何條件,也不需要有任何心理負擔。愛心墻的出現,就緩解了經濟拮據人群的窘態。同時,對于捐贈衣服的人來說,將穿不著的衣服洗干凈后,掛在愛心墻上,雖只是舉手之勞,卻能幫助有需求的人。古人說得好,“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給予別人,不求回報,是一種境界。對受贈者有尊嚴,是一種道德。
而現實生活中經常存在缺乏人文關懷的例子,捐贈過程有失妥當。比如媒體披露過這樣的情況,某學校舉辦資助貧困大學新生的捐贈儀式。在捐贈儀式現場,主辦方把幾十名貧困大學新生代表召集到會議室,先是聆聽領導講話,而后又是集體拍照,還請來電視臺拍攝錄像,對個別貧困生進行采訪,鏡頭中的貧困生表情極不自然。與之相比,愛心墻就避免了受領者的尷尬,值得稱道。
做善事本不需要大張旗鼓,盡管如此,我們希望愛心墻越來越多,“溫暖更多素不相識的貧弱者,讓他們的冬天不再冷”。希望行善時越來越有人情味,越來越注重對方感受,讓善行更純粹。
北京公務員面試題二
因為航班晚點,長沙黃花機場旅客對地勤人員灑盒飯、扇耳光;“五一”期間,一對母女又在太原飛海口的航班上與機組人員發生沖突,并在飛機落地后大鬧美蘭機場。發生醫患糾紛,毆打醫生甚至逼迫下跪;道路交通摩擦,直接拉開車門打人;網上討論辯論,動輒粗口相向乃至“約架”
【模擬試題】
從“路怒”“醫鬧”到“機鬧”,此類事件頻頻出現,有人說這些行為是在維護自己的權益,有人說這些行為素質低下的表現,你怎么看?
【參考答案】
像“路怒”“醫鬧”“機鬧”這樣的鬧劇不斷上演,正反映了各種維權的“偏航”,恰恰顯示出權利意識有余、文明觀念不足的“落差”。
不少人“沖冠一怒”的背后,是對禁止項了解不夠,對權利項認識模糊。而怒也好、鬧也好,又照見溝通的匱乏、精神的焦慮以及素養的單薄。最終,不僅扭曲了權利主張的本意,也干擾了他人的正當權益,甚至影響到國家形象。就拿最近發生的“機鬧”事件而言,總是發端于服務糾紛,發酵于情緒失控。乘客本來的訴求并不一定過分,也許只是對延誤原因要求答復,或許是對服務不滿要求改進,或者是因為利益受損要求賠償,無論參照旅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還是航空公司的服務承諾,都有章可循,也總能解決。然而,維權一旦破開“安全門”,權責分配的圖景就變了。從大鬧值機臺到沖上飛機跑道,從強開逃生門到機上刀叉互毆,不看客觀因素、不講規則制度、不顧公共利益,已經變成了“過度維權”。
面對這些問題,一方面,一些公共服務機構應該提供高端的服務,如各大航空公司對乘客的服務應該更加細致一些,對乘客的焦慮回應更及時一些。從這個角度看,個人的文明素養的提升,與公共服務的水平,有著強烈的正相關。景區整潔干凈,游客也不好意思亂丟垃圾;面對禁煙提示,有心吞云吐霧者也難免心存壓力。不管是旅途中還是生活里,文明素養的涵養都需要“兩翼齊飛”。
另一方面,剛性的制度約束也必不可少。既離不開常識的普及,更脫離不了制度的完善,以及對違法行為及時、果斷的處理。可以說,制度不僅能把權力關進籠子,也能讓權利各歸其位,促使更多人盡到自己的“文明義務”。《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公布了多批游客不文明記錄名單,不過名單的“強制力”,也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可以說,制度是一種喚醒,它喚起人們的文明意識,形成人們對文明的敬畏,最終讓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北京公務員面試題三
4月19日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群眾所思所愿。
【預測題目】
對于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要多上網,你有什么感悟?
【解析】
曾幾何時,領導干部儼然已經成了和人民群眾漸行漸遠的一個特殊群體。回想過去的干部傳統,都是挽起褲腳,下到田間地頭,工礦企業,同農民工人打成一片心連心。后來就慢慢的變了,變成西裝革履衣冠楚楚,坐在豪華車里還得凈街。不是人民群眾疏遠了干部,而是干部遠離了人民。如今,網絡讓民意跨越了時空距離,不管是“PC端”還是移動端,動動鼠標或滑動指尖就能實現政府與老百姓間的互動往來。成本降低、效率提高、溝通便捷,網絡賦予民意新的內涵,給政府新的契機。
第一,領導干部上網,是治國理政的需要。長期以來,少數黨員干部存在偏見,認為上網是年輕人的事,不懂網也不會上網。然而,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這塊陣地絕不能拱手相讓,必須與時俱進、順勢而為。
第二,領導干部上網,要與網民心連心。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交互性,交互性體現的是一種平等的意識,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作為黨員干部,要克服官僚主義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做網民的貼心人,才能從網民中聽到真心話。
第三,領導干部上網,要養成網絡交流習慣。“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要讓國家的政策變成網民耳熟能詳的故事,學會用沾著泥土、帶著露珠的話語叩開網民的心扉;講的話群眾喜歡聽,寫的文章群眾喜歡看,在網上能很快同網民打成一片。只有經過學習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網上行家里手。
第四,領導干部上網,要正確對待網民意見。正如所說,“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待網民的批評言論,不能一味打壓,堵塞言路。讓網民更積極參與討論熱點問題,有利于工作開展。
第五,領導干部上網,要回應網民關切。上網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這就要急百姓之所急,思百姓之所思,千萬百計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圍繞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開展工作。金杯銀杯不如網民的口杯,金獎銀獎不如網民的夸獎。要把網民是否滿意,作為考核各級干部業績的重要依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多元的民意民情需要理性表達,良好的網絡生態需要共建共享。領導干部請勿給自己裝上“防火墻”,因為民意在網上,群眾也在網上。要讓網絡成為體現真善美的平臺、宣傳正能量的平臺、化解糾紛的平臺、創業發展的平臺、黨與人民聯系的平臺。
看過“北京公務員面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