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先秦時期
(2)藍田人,距今約80萬年,發現于陜西藍田。
(3)北京人,距今約70萬一20萬年,發現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處于舊石器時代,已學會使用天然火。
(4)山頂洞人,距今約1.8萬年,會鉆石取火和制造骨針。
二、氏族公社
(1)半坡氏族,距今約五六千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會制造陶器。
(2)河姆渡氏族,發現于浙江余姚,距今7000年。
(3)大墳口文化中晚期,發現于山東泰安,距今四五千年,處于父系氏族,晚期出現私有財產和明顯的貧富分化。
三、夏、商、西周王朝
1.夏朝
公元前21世紀,禹的兒子啟繼承父親部落聯盟首領的地位,以王位世襲制替代禪讓制,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6世紀,夏架統治后期,社會矛盾激化,商湯起兵滅夏。
2.商朝
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殷,故商朝又稱殷商。
商朝實行殘暴的奴隸制,如“人牲”和“殉葬”制度。
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始自商朝。商朝的青銅器制造業十分發達,代表作品為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商封王殘暴異常,作“炮烙”之刑鎮壓人民反抗,周武王興兵,通過牧野之戰,滅掉商朝。
3.西周
公元前11世紀中期,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公元前841年,發生“國人暴動”,這是我國有明確紀年的開始。
四、戰國七雄與變法圖強
1,大國爭霸與戰國七雄
在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齊國的齊桓公第一個成就霸業,因其北伐戎狄,南御荊楚,成為公認的霸主。齊桓公去世后,宋國的宋襄公欲繼其霸業,被楚國打敗而身亡。晉國的晉文公、楚國的楚莊王又相繼稱霸中原,后晉、楚長期爭霸。接著,秦國的秦穆公想爭霸中原被晉國打敗,遂專力經營西方,成為西霸。
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開端。通過一系列兼并,最后乘」下的主要齊、燕、秦、韓、趙、魏、楚等七個諸侯國,史稱“戰國七雄”。其中秦國通過“商鞍變法”,國力日漸昌盛,最后滅掉了六國。
2.各國的改革
公元前686年,齊桓公實行“相地而衰征”,即按土地肥瘩分等差收實物稅(租)。公元前645年,晉國“作爰田”。在自己長期占有的耕地上實行輪流休耕的制度。公元前594年魯國推行“初稅畝”制度。
公元前350年秦國廢井田,開阡陌,實行土地私人占有制。
五、青銅器和鑄鐵
商朝青銅器冶造技術已達到相當高水平,代表鑄造工藝水平的如司母戊鼎。中國的鑄鐵出現在公元前7世紀中期到前6世紀末。歐洲在13一14世紀才使用鑄鐵,晚于中國18個世紀以上。
春秋后期,人們用木炭作燃料,用皮囊鼓風,冶煉生鐵。戰國時出現了生鐵柔化技術,西方在18一19世紀才出現這一技術,比我國晚了20個世紀以上。
春秋末出現百煉鋼;戰國時又出現了鋼件淬火技術。
鑄鐵、生鐵柔化、鋼三項技術的發明,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它為生產工具的變革、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進步創造了前提。戰國時鋼鐵制品的使用迅速普及,如農具、工匠工具、婦女紉具、兵器等;出現了新的產業、行業;出現了都江堰、鄭國渠等大型水利工程。
六、諸子百家與《詩經》、《楚辭》
1.諸子百家
(1)孔子,名丘,儒家創始人,春秋魯國人,提出“仁”和“禮”的學說,興辦私學,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為孟子和荀子。孟櫻??攏?髡擰懊窆蟆薄ⅰ熬?帷薄\髯櫻??觶?銜?勻喚縭潛浠?模?浠?怯泄媛傻模?碩ㄊぬ臁?BR>
(2)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楚國人,是道家創始人。著有《道德經》,主張“無為而治”,其觀點有辯證觀點,如“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莊子,名周,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鄙視富貴利祿,認為“有用”不如“無用”。
(3)墨子,名翟,墨家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改”,反厚葬殉葬。
(4)韓非子,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實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權專制國家。
(5)孫武,春秋齊國人,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孫殯,為孫武后代,著有《孫殯兵法》。
2.《詩經》與《楚辭》
(1)《詩經》,又稱“詩三百”,相傳為孔子編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楚辭》是以楚國民歌為基礎,經加工、創造而成的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句子和篇幅均較長,適于反映較為復雜的思想內容,打破了《詩經》四言之限。楚辭的主要作家是屈原,其作品主要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