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
輕輕翻過一頁書,身體就像是蝴蝶一般隨著飛舞進入這書中的世界。我看見了許多許多淳樸的人們,蒼涼的故事……一切的一切如走馬觀花一般從我面前翩然飛過,晃花人眼卻體味不深。
于是又重新翻開了這一頁,文學的韻沉沉地把自己往下拉,又輕靈地往上提,心情便在這悲喜之間越飛越遠。也許兩遍還不夠,于是就來三遍,四遍……我想,文學的魅力不僅于此。
當你遇見一處景,吐出的話語不是單純的感嘆句而是“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時,我想,這大千世界所包含的情與魅,便在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給包含了。
當窗外鳥兒互鳴,鳴聲綿長清利,忽而一處靈感迸發,大筆一揮,在紙上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時,會有一種極大的滿足,我想,這也是文學的魅力。我想,文學的魅力不僅在文字上。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處處體現出了文學的美。古人戰場上,政場上吐露出的每一句話,都體現除了古人的智慧,文學的精辟,我想這是一種意蘊豐富的美。依舊是看見鳥兒,看見鳥兒站在枝頭,叫聲清亮。依舊是站在山間,俯瞰江海濤濤,爭相奔涌向前,心中不由涌起一股豪情壯志,我想,這觸景生情的一刻,也是文學之美的再現。
忽然想起《老子》里的一句話:“大道無形”,忽然想到文學這種龐大巨物也是無形的;也忽然醒悟到了自己的知識之淺薄,是無法完全講清楚,弄明白文學的魅力的。但是,我把持著自己的心。跟著自己的心去走,是不會有錯的。學無止境,我會在文學的道路上走下去,我會掌握文學的力量,我會體味文學的魅力,我會在這條路上,一直、一直地走下去。
任何事物都映射出文學的魅力,這時候的我,堅信。
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篇2
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見你心中的全部海洋。我說中國的文化一半是浸在海水中的,咸澀的焦灼,凄苦的迷離,構建了華夏的高閣。
回望歷史,我們無法不直視那些才華橫溢的詩人,無法躲避他們臉上長流的淚。那淚,是一種包含,包含了人生諸多的坎坷,包含了時代留下的痕跡,包含了中華文明蹣跚的腳步。你看,李煜總在哭,哭聲中是他泣訴朱顏改的悲哀;陸游總在哭,哭聲中是他北國久失的無奈;杜甫總在哭,哭聲中是他渴望國強的期待;李白總在哭,哭聲中是他一醉千年的姿態。淚,飄灑。你聽,蘇軾在淚中低吟:“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柳永在淚水中默念:“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淚,表達了千種風情。我聽到阮籍呼號,“天下無智者,使豎子成名”而窮途而哭,那是魏紛亂的憤恨之淚;我聽到李清照低吟“梧桐落,又還秋風又還寂寞”而雙淚長流,那是對南宋敗落的無奈之淚。淚,記錄了一個時代。
中國,也許正因為這些淚流滿面的感傷文人才有它更為鮮活的生命力。而這些淚,又幾經流傳,流在后人的眼中。我們無法忘卻這些感傷的文人,他們對人世的種種必然的丟失不能對之坦然,對人世必有得缺憾總耿耿于懷,他們無法安寧于生活的定數,然而卻既不能戰勝世界又不能戰勝自己。這樣的現實于是只能由淚來承擔。
是的,一個又一個,一代接一代,悄然而來,溘然而逝,終于流下了風雨飄搖中的身影,流下了永不干涸的淚,而對無數的后人來說,則是流下了一個永遠的標志,一個屬于東方的文化情結,一個不息地祈禱著昌盛的記憶。淚,于是化為血液,流動在文化的全身;淚,于是成為烙印,鐫刻著中華的文明;淚,于是折射著一種永恒的文化流轉。我總是這樣想,在這個年代,我們不怕笑容的消亡,而是害怕在淚眼中無法了悟人生,了悟中國的文化。淚,不只是一種實物的液體,而我們應該清楚地明白,淚是一種精神的包含,在那里,我們可以看見一切的一切。
原來,小小的一滴淚,卻滋潤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原來,小小的淚滴,我們看見過去與未來。中華文化千古不朽,永遠是世界文明不可揩去的一部分。
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篇3
縱觀歷史,文化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羅馬文明……但這些古文明經過歲月的流逝,時間的沉淀,全都隱匿了起來,即便有些保存了下來,也是殘缺不齊的,這些文化在歲月的長河留下了一筆輕微的色彩。唯有我中國,上下何止幾千年歷史,放眼望去,中國文化是一條閃亮的金龍,騰舞著,又如一條長河,浩瀚奔騰,頗有一番“長河一去不復返”的雄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飽受了外來勢力的侵蝕,卻也留下了精髓,竟別有一番滋味,細細想來,不禁自我驕傲,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似乎望向了那世界的長河,望到了那色彩斑斕的中華文化。
古有黃帝戰蚩尤,開創了我國文化的先河;古有倉頡造漢字,記載了我國文化的歷史;古有鄭和下西洋,傳播了我國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經久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我想,最主要的是它的包容性。世間萬物,有容乃大,唯有包容,才能彌久長流。其次,是整個中華民族骨子里自帶的一種和平的精神吧。再其次,是借鑒。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梁啟超學習西方制度,雖說最后的結果是失敗了,但也極大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這也加快了我國近代化歷程。而對于其他國家優秀文化來講,我們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唯有這樣,中華文化就更能進一步發展,獨占世界鰲頭。
作為中學生,我們要傳承我國優秀文化,至于那些腐朽的、落后的,我們應自覺抵制,甚至剔除,但歸根結底,總歸是歷史的產物,即便是落后腐朽的,也有它一定的特色吧。總之,作為一個擁有如此久遠文化國家的子民,我為我所屬國家的文化感到驕傲!
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篇4
我站在中國文壇史前,仰望一個一個的仁人志士,在他們的身后,我看到了不畏艱難,敢于攀登的靈魂。是他們組成了中國優美的文化。
你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你甘心臥于隆中,你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你知天文,曉地理,輔佐劉備,效勞劉禪。司馬懿曾贊你曰:“天下奇才也。”
你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所以你不畏懼權勢,顯示豪情。一句“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寫出了你的性格特點。你的名聲之大,人們稱你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你說:“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所以你的滿懷壯志得以表現了淋漓盡致,你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以你的心胸曠遠,毫不悲觀。
你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你的凜然正義,愛國激情得以被后人傳誦至今。仰望名人,我感受到了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仰望名人,我的思想得到了凈化;仰望名人,我發現中華的文化是如此魅力非凡。仰望名人,我決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個大寫的人,為中國的《名人傳》記上我的名字。
我要快嘴說出天下事,巧手寫出好文章。我要激情滿懷吟華音,妙語讀盡古佳人。我站在中國文壇史前,又一次仰望名人。不過,我的仰望之后不再敬仰,而增加了一份動力,向名人學習的動力。仰望變為了學習。
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篇5
中華傳統文化——漢字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文化的結晶。點,橫,豎,撇,捺,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寫一手中國字。小時候吧,用鉛筆寫字,我不是班級中寫字好的。那是我經常抱怨:這可惡的漢字這么難寫。長大一些覺的這想法似乎有些大逆不道,況且用上了鋼筆,字歪的不那么厲害,也就不那么討厭了。現在,我愛漢字,雖然我的字仍舊歪歪扭扭不好看,雖然老師已經讓用可擦及中性,但是我仍舊喜歡用鋼筆,因為鋼筆可以練字。漢字在整整一天都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早晨起來讀著課文,我愛課本上的漢字。中午,打開練習冊,做著題,我愛練習冊上的漢字。晚上,打開電視,我愛電視上的漢字。整整一天,我都愛漢字!
追遂漢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8000多年的歷史。至于漢字的個數,沒有人細細的統計,但是可以從古代的調查中看出問題。從秦朝的《倉頡》、《博學》開始,一共有3300字。有人統計過十三經(《易經》、《尚書》、《左傳》、《公羊傳》、《論語》、《孟子》等十三部典籍),全部字數為589283個字。漢字在時代的不斷變化中也在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大致可以分為改革和自然流變。漢字的變化好像路的變化一樣,路是人們走出來的;路走出來后,人們隔一段時間就得修繕一次;修繕之后,路又漸漸發生一些變化,如變寬、變直、損毀,或者出現新的分支,需要再次修繕。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的路漸漸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建設新的道路,如鐵路、高速公路等等。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漢字經歷了多少蛻變啊!
我愛漢字。因為它飄逸,它整齊。我愛漢字。因為它輕盈,它歡快。我愛漢字。因為它就像中國人,堅韌不拔,端端正正,因為它是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精髓。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們不但要牢記歷史的恥辱,更要感謝祖先為我們創造了漢字。做一個中國人寫一手中國字!
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篇6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到今天,處處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筑、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貼春聯、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土家族的“走婚”、傣族的“潑水節”。在我國有好多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節和中秋節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春節,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里,春節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為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是個團圓節。人們經過春種、夏播后,到了秋收。這個季節,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征著一年團團圓圓。
另外,端午節是為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詩人屈原不滿當時政府被貶到楚江一帶,詩人感到前途暗淡,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人民為紀念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包粽字、吃粽子,還有的地方舉行賽龍舟的活動。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寫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的作文篇7
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那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書法。
一筆接著一筆,一點壓著一點,書法的每一筆都是這樣剛勁,這樣瀟灑,這樣端莊。在寫書法時,毛筆的筆尖下仿佛有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筆鋒隨意一揮,或隨意一劃,或輕輕一點,一張書法作品便完美無瑕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在眾多的書法作品中,我特別喜歡王羲之的行書。他的行書,每次我看到了都會浮想聯篇。王羲之的每一筆,都龍飛鳳舞、筆走龍蛇。他的《蘭庭集序》更是聞名中外。在這幅作品中,王先生運用他那入木三分的筆鋒,勾畫出了一幅又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
此外,我最喜歡的還是歐陽詢的楷書,我最喜歡寫的也是歐體字。歐陽詢有一本書,上面有他寫過的所有字和作品。他剛勁端莊的方塊字從古至今一直令我們稱贊不已。歐陽詢寫別人的作品也是可以寫出一篇截然不同的風格。歐陽詢寫的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筆畫粗,字形大。很多人認為歐體字好看,就是因為它有力。而更多的人認為歐體字很難,是因為它太大了。但歐體字是最能體現出中國人楷書的精髓的了——嚴謹工整,氣勢奔放。在歐體字面前,所有的楷書都顯得很無力。
剛勁端莊的書法給人們帶來無限的幻想與回味,每一筆、每一劃都叫人贊嘆不已。書法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上一顆璀璨耀眼明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