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7篇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1
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繁榮帶動著經濟的強盛。弘揚文化加以發揚光大,文化的復興,將會是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慢慢長河,悠悠歷史,不見了古羅馬,不見了古埃及,不見了古印度,不見了許多讓人向往的古代文明與文化,但中國文化的血脈卻源遠流長,中華民族以它亙古常青對著世人微笑,但與此同時,在日新月異的文化發展的同時,一些包裝艷麗的偽文化也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隨著科技的發展,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黃色文化”也因為通過各種途徑傳播開來了,我們應在這個時候擦亮雙眼,識別偽文化,并通過合法途徑切除“黃色文化”的根本問題,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育期間,應正確對待這些問題。“掃黃”工作的大力開展,社會將更加和諧;鄉村的迷信也漸漸成為一種文化,大家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去相信那些所謂的“神醫”,因此相信“神醫”的旁門左道對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從根源上消除“偽文化”。
在識別“偽文化”的同時,也要弘揚“真文化”。楊萬里曾說過“春風解惱詩人鼻,非葉非花自是香。”也知道蘇軾的“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大碗茶?!庇纱丝梢姡栉幕脑催h流長,也蘊含著深深的文化底蘊,同時茶對人的健康也是顯而易見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草,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當然,茶文化不止這些,中國的文化剪紙、京劇臉譜、中國書法和中國結等等文化的發展,必將把中國推向繁榮,使中國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符號,文化之于民族,就像水之于生命,蔚藍之于大海一樣!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那些并未了解的真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接納和吸收凈勝,摒除“偽文化”,不讓它玷污中國特色文化,讓中國的文化不間斷,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2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此過程中,除了涌現出無數的英雄人物,更為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民族文化。于是我們身上多了一份無形的責任——弘揚中華文化
弘揚中華文化,我們崇尚真實。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以誠實守信為準則的國家,在文化方面,更應如此。可是總有那么一些人,違背諾言。他們散布謠言說:有一批諾貝爾的得主在結束時的宣言,如果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回過頭去涉及孔子的智慧。但是經過核實后,并無此事。這使得我們的文化遭到了外國人的置疑!我要說;我們的民族精神是真實的,我們的民族文化更是不容置疑的!
弘揚中國文化,我們堅守自信。一百多年來,我們的某件事情或某個商品只要得到洋人的夸獎,就覺得臉上特別有光。而某些商品一旦貼上“洋”標簽,價格便會比普通的貴上幾倍!為什么呢?就是因為缺乏自信,缺少一種對文化的自信!朋友們啊,我們的東西哪點比外國差,難道我們的文化一定要得到外國人的認可才是文化嗎?我們要自信,我們要對我們的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文化,我們重在復興。朋友們,當英國占領香港時,你們不會心痛嗎?當韓國人說端午節的所有權是他們時,你們不會心生怒火嗎?當日本人說茶道是從日本產生并發展時,你們不會為之憤恨嗎?難道我們不該自覺的扛起復興文化的責任嗎?難道我們不該力爭將中華文化弘揚嗎?文化復興,刻不容緩,我們,義不容辭!
中華文化自從產生以來持續不斷,一脈相承的發展到現代。世界文化支脈很多,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等兩河流域文化及古美洲瑪雅文化等早就夭折了;曾輝煌一世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也經歷了中斷發展。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文化雖屢經曲折磨難,甚至幾經傾履消亡的厄運,卻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復興,蹶而復振,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這使得多少國家為之驚嘆!
朋友們,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3
如果,我是一個畫家,我要用最好的畫筆描繪你最美的姿態;如果,我是一個舞者,我要與你舞出世上最獨特的舞蹈;如果,我是一個作家,用最質樸,不摻和任何虛偽的語言寫出你的博大精深;如果,我是個歌唱家,我要用最美的音調,來表達我對你尊敬和熱愛???,我現在只是一個學生,一個聆聽著你諄諄教誨的學生,一個接受著你的洗禮,陶醉于你的非凡魅力的學生。我現在只能用稚嫩的語言來書寫你——中華文明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看,李清照的精神一幕幕浮現在眼前?!叭酥?,性本善……”聽《三字經》的韻律悅耳動聽。老人們像喝茶一樣細細品嘗這詩里蘊含著的哲理;就連還沒上學的小孩們,嘴里也背著廣為流傳的唐詩宋詞。中華文明就像一個森林,而我們就是那探險者,探索著這“森林”里的奧秘。但又有多少個“探險者”無功而返,又有幾個能滿載而歸?中華文化是先輩留給子子孫孫巨大的財富,是智慧的結晶。
小時候,常常做作業不會做的直接上網搜,搜到了之后想都不想直接往上抄,每次考試就算有原題也沒有印象,直到有一年暑假,媽媽帶我重溫了《論語》,里面有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知道學習,卻不知道思考,到頭來等于白學;只知道思考卻不去學習,則就變得有害了。自此,就算有不會的題目上網搜了也會看懂了再抄上去。
中華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中華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酒越釀越純,厲久彌香。一本好書就像一壇陳年佳釀,無時無刻不散發幽香?!度纸洝罚墩撜Z》,《童年》……經典的好書一本接一本。伴隨我走過一路艱辛與坎坷。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4
盛唐,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高峻、最綿長的一條山脈,而李白無疑是這座山脈的“最高峰”。他如站立在喜馬拉雅之上的珠穆朗瑪,俯視著中國文化中的一切,也代表著這片天地中“最精華”的一切。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豪情。伏劍擊國,游歷天下;散盡千金,揮灑光陰;結交八方豪士,縱覽天地無垠;萬里江山任由腳步踏遍,無邊江湖任由心靈馳騁。在李白的眼里,自己就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天地由我一人連。地雖廣闊,我也能恣意奔騰,天雖高迥,我也能盡情遨翔。李白的豪情,是西域的情調與中原的古典的融合,包羅萬象的盛唐甚至已經盛不下他的豪情,李白的豪情,理應存在于整個天下。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志向。李白一直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直都想象著“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李白希望以自己的學識與才華,名震江湖,出入朝廷,整頓綱紀,兼濟天下,將這一最偉大的盛世延續至千秋萬代。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傲骨。李白不愿意以科舉入仕,在他的眼里,這樣會玷污他的才華。而他最終也如愿以償,憑著自己的才華進入了宮廷,到了唐玄宗的身邊,但他沒有科舉的背景,也就沒有入仕的資本,他有的只是皇帝的青睞。同時,李白并不滿足于成為一個御用文人,他想要有真正的權力,也想要以布衣之身謀求權貴的平等。可是經歷了“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呼來不上船”之后,無奈的李白只能吶喊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最終,賜舍放還,結束了他短暫卻傳奇的宮廷生活。
李白,有著中國文化的無奈。看似風風光光的賜舍放還,卻標志著李白夢想的破滅。曾游歷天下的他只能“欲渡黃河冰塞川”;曾胸懷大志的他卻只能“但愿長醉不愿醒”;曾一身傲骨的他只能“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是一個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但現實的世界與他的世界相差甚遠,即使是盛唐,也沒有讓他的世界發展壯大的土壤。
李白終究是屬于盛唐的,盛唐一去,詩仙也就跟著仙逝了。但李白的精神不會散去,因為它不只屬于盛唐,甚至也不只屬于李白,它屬于整個中華文化。在我心中,李白就是中國文化的巔峰。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5
提筆、揮毫、潑墨,全副意念傾注于飽滿的筆端,不一味的使“剛勁”,柔韌轉鋒輕輕帶過這才是上乘書法,才是剛柔并濟相生相成的絕品。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亦是如此,先哲們對“剛”與“柔”的拿捏分外到位。
中國戲曲無疑是“剛柔并濟”最絕美的產物。粗獷豪放自成一派的秦腔,恢宏恣肆,氣場十足,淋漓地盡顯疏狂曠達的陜北風情;溫婉秀美的越劇、昆曲,則把那骨子柔媚勁兒盡收其中。南北戲派的分異就好比一疏朗大漢與一清秀綺麗的閨閣女子,一剛一柔,調和得格外相諧、有趣,倘失了任一方,可就全乏味難耐。
中國詩詞自當是“剛柔相濟”的盛宴。無數墨客騷人,亦剛亦柔,亦情亦理,為中國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東坡居士便是上佳的例子?!皶斓窆鐫M月,西北望,射天狼”豪放的蘇子,襟懷坦蕩縱橫恣肆。一腔豪邁也滿腹柔情,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真性情的蘇子便成就了他的不朽因了,“剛柔相濟”的緣故。李易安這飄搖風雨中絕世美神,柔情似水襯起點點相思,“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水做的骨肉綿延著數縷情思,卻也能剛毅得高呼“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國難當頭時,在聚散離合時,剛性與柔情融入了她的詩魂,也給了我們恒久的綿續
中國哲學發展史更是始終闡釋著“剛柔相濟”的理兒。外儒內法輔之以道的治國方略把“剛柔并濟”發揮到了極致,嚴刑峻法以正綱常明法度,內修義理道德教化使人人向善,“無為即有為”,若失之以偏頗一味重法則過于“剛”而失活力,若一味尚儒則過柔而難以威懾天下,儒、法、道、陰陽等各家亦在亦剛亦柔相生相成的規律中發展,于是有了如此絢麗的哲學史和文明歷程。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就是對剛與柔最貼切的注解,小到修身齊家,大至中國文化,無不遵循此理。
楚霸王項羽過于剛愎自用終落得自刎烏江功敗垂成;李煜醉心柔靡詩詞無心理政終淪為階下囚國破家亡。這些個失于“剛柔之度”把持不好的歷史遺憾便是悖于“剛柔相濟方能成事”的惡果。
以柔克剛,以剛制柔,剛柔相濟方能相成,細味深思中國文化時,我以粗陋管窺瞥見了她因剛柔相濟而驚艷寰宇的絕世芳華。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6
歲月流長,悠悠幾許,千年的歷史舞臺上,大紅幕演繹不盡的烽火狼煙,管弦嘔啞訴說無休的亂世情長,一出出的折子戲,不變的是那宋朝女子的淺淺吟唱,不變的是多情柳永的傷感別離,不朽的是破碎中的永恒文化。
總有些時候,想從紛亂中逃離,從紅塵中隱逸,倚著那棵古槐,和一壺清風,任它山重水復抑或燈火闌珊,只賞美人如花,看江山如畫。陪著你,伴著你,聽著你,續著你,你是傳承,你是經典,你是文化。唐詩宋詞,明清元曲,文化中國,中國文化。
我懂你,懂你的赤膽忠心。
你從彎彎曲曲八百多年前的小路走來,你從狼煙四起的南宋走來,凝望著破碎的河山,灰色的天空,仰天長嘆: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稼軒,你醉里還在挑燈看劍,面對山河破碎,你不解,你憂慮,你彳亍,你彷徨,你向蒼天發出無休的怒問,你把血淚凝成不朽的篇章,你用詞篇,你用豪情,演繹著你“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你沉默了,你只能“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聽,文化那根弦斷了,隱于山水間,隱于夢里。
我懂你,懂你的一宿梵唱。
易安風骨,黃花秋意,簾卷西風是人比黃花瘦的你;些許愁情,是詠著“凄凄慘慘威威”的你,你如一朵蓮花,把心事遣入歲月間,熒熒光只一抹,你也讓它輝煌地開過,你如銀白色梨花,不需千樹萬樹,也綻放在頭頂那片天空,你的乍暖還寒時候敵不住那絲絲秋意,你的三杯兩盞,又怎能耐得了晚來風急。李清照,一個傳奇,一個奇好,你的心比天高,你才情溢天地之間,上下五千間,歷史記住了你,文化銘刻了你,無論走到哪里,你的文化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鐘聲斂住又飄散,這城市夜的空曠,霓虹燈下,又會憶起怎樣的文化風情,是容若那“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是文天祥的“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是一段段經典,一縷縷傳承,不變的是文化,不變的是信仰,是崛起的中國范兒,是不滅的微光。
香蘭于岸,時于流水潺湲,中國范,文化自信!愁聽陽光第回聲,且且叮嚀,中國范,文化自強!
有多少永遠值得堅持,有多少永遠配得上永遠,永遠的中國范,永遠的文化情,閃光發燙,走向輝煌!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作文篇7
中國漢字結構復雜,變化多樣,如青松,剛勁有力;如彩蝶,翩翩起舞躍然于紙上;如盤龍,有靈氣變化莫測。一筆一畫之中皆有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從遠古時代的甲骨文,到各大書法家得心應手的草書、楷書,更是讓中國漢字變了另一翻模樣。草書,灑脫,如野馬奔騰于無邊的草原上,無拘無束;楷書,端正,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一骨子剛正的氣息,容不得一點沾染。
中國漢字不僅僅是字有著非凡文化內涵,字意更是讓外國人摸不著頭腦,讓他們打心眼里敬佩漢字,敬佩中國人的智慧,比如中國的“神”字,就有多種不同的意思,一種是中國古代人人都信奉的一種有著無邊法力,無所不能的神;另一種“神”是人在思考時的聚精會神,這里的“神”可不是神靈的神,“會神”就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還有一種便是神采飛揚中的“神”,這個神指的是人的一種生理狀態。關于“神”這個字的意思多到讓你想不到,因為創造它的不是別人而是一個個充滿智慧的中國人。
漢字的結構也很讓人感到有趣。比如“旦”,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一條線一個太陽,太陽也叫做日,這樣一加起來不就是“旦”嗎?!坝辍痹谟曜掷镉兴膫€小點,想一想下雨時的雨不是一點一點的嗎?!疤稹敝杏袃蓚€字組成,一個舌頭的“舌”,一個“甘”,甘在漢語中的意思是甜,例如成語苦盡甘來中的甘就是甜的意思,用舌頭嘗到了甘就要說“甜”。還有“罵”,人在罵他人時用的是口,兩人騎在馬上指責對方就是“罵”。組字看起來是那么有趣,又是那么生動、形象,又像小孩過家家一樣非常有趣,但中國漢字可是經過千百年創造出來的,可以說是中國的代表。
一個個有趣的漢字結合在一起就是中國的“特色菜”成語。中國的成語,成千上萬、變化無常,讓人驚嘆不已,中國成語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無與倫比,我也很喜歡成語用它寫作文,這樣可以妙筆生花,讓作文錦上添花,用成語交流讓人對你另眼相看,久而久之你的文化程度可以日行千里,蒸蒸日上。
我很自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有一個偉大的祖國,有永垂不朽的中國文化,有美妙、精巧的漢字。中國就像一座寶庫,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藏,我們也應該讓中國文化千年傳承,讓漢語登上世界舞臺,成為世界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