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走進屠場-蕭紅閱讀練習及答案
老馬走進屠場-蕭紅閱讀原文
⑵老王婆不牽著她的馬兒,在后面用一條短枝驅著它前進。
⑶大樹林子里有黃葉回旋著,那是些呼叫著的黃葉。望向林子的那端,全林的樹棵,仿佛是關落下來的大傘。凄沉的陽光,曬著所有的禿樹。田間望遍了遠近的人家。深秋的田地好像沒有感覺的光了毛的皮革,遠近平鋪著。夏季埋在植物里的家屋,現在明顯地好像突出地面一般,好象新從地面突出。
⑷深秋帶來的黃葉,趕走了夏季的蝴蝶。一張葉子落到王婆的頭上,葉子是安靜地伏貼在那里。王婆驅著她的老馬,頭上頂著飄落的黃葉;老馬,老人,配著一張老的葉子,他們走在進城的大道。
⑸王婆她自己想著:一個人怎么變得這樣厲害?年青的時候,不是常常為著送老馬或是老牛進過屠場嗎?她寒顫起來,幻想著屠刀要象穿過自己的背脊,于是,手中的短枝脫落了!她茫然暈昏地停在道旁,頭發舞著好像個鬼魂樣。等她重新拾起短枝來,老馬不見了!它到前面小水溝的地方喝水去了!這是它最末一次飲水吧!老馬需要飲水,它也需要休息,在水溝旁倒臥下了!它慢慢呼吸著。王婆用低音、慈和的音調呼喚著:“起來吧!走進城去吧,有什么法子呢?”馬仍然仰臥著。王婆看一看日午了,還要趕回去燒午飯,但,任她怎樣拉韁繩,馬仍是沒有移動。
⑹王婆惱怒著了!她用短枝打著它起來。雖是起來,老馬仍然貪戀著小水溝。王婆因為苦痛的人生,使她易于暴怒,樹枝在馬兒的脊骨上斷成半截。
⑺又安然走在大道上了!經過一些荒涼的家屋,經過幾座頹敗的小廟。一個小廟前躺著個死了的小孩,那是用一捆谷草束扎著的。孩子小小的頭頂露在外面,可憐的小腳從草梢直伸出來;他是誰家的孩子睡在這曠野的小廟前?
⑻屠場近著了,城門就在眼前;王婆的心更翻著不停了。
⑼五年前它也是一匹年青的馬,為了耕種,傷害得只有毛皮蒙遮著骨架。現在它是老了!秋末了!收割完了!沒有用處了!只為一張馬皮,主人忍心把它送進屠場。就是一張馬皮的價值,地主又要從王婆的手里奪去。
⑽王婆的心自己感覺得好像懸起來;好像要掉落一般,當她看見板墻釘著一張牛皮的時候。那一條小街盡是一些要坍落的房屋;女人啦,孩子啦,散集在兩旁。地面踏起的灰粉,污沒著鞋子,沖上人的鼻孔。孩子們抬起土塊,或是垃圾團打擊著馬兒,王婆罵道:“該死的呀!你們這該死的一群。”
⑾這是一條短短的街。就在短街的盡頭,張開兩張黑色的門扇。再走近一點,可以發見門扇斑斑點點的血印。被血痕所恐嚇的老太婆好像自己踏在刑場了!她努力鎮壓著自己,不讓一些年青時所見到的刑場上的回憶翻動。但,那回憶卻連續的開始織張:——一個小伙子倒下來了,一個老頭也倒下來了!揮刀的人又向第三個人作著勢子。
⑿仿佛是箭,又象火刺燒著王婆,她看不見那一群孩子在打馬,她忘記怎樣去罵那一群頑皮的孩子。走著,走著,立在院心了。四面板墻釘住無數張毛皮。靠近房檐立了兩條高桿,高桿中央橫著橫梁;馬蹄或是牛蹄折下來用麻繩把兩只蹄端扎連在一起,做一個叉形掛在上面,一團一團的腸子也攪在上面;腸子因為日久了,干成黑色不動而僵直的片狀的繩索。并且那些折斷的腿骨,有的從折斷處涔滴著血。
⒀在南面靠墻的地方也立著高桿,桿頭曬著在蒸氣的腸索。這是說,那個動物是被殺死不久哩!腸子還熱著呀!
⒁滿院在蒸發腥氣,在這腥味的人間,王婆快要變做一塊鉛了!沉重而沒有感覺了!
⒂老馬——棕色的馬,它孤獨地站在板墻下,它借助那張釘好的毛皮在搔癢。此刻它仍是馬,過一會它將也是一張皮了!
⒃一個大眼睛的惡面孔跑出來,裂著胸襟。說話時,可見它胸膛在起伏:“牽來了嗎?啊!價錢好說,我好來看一下。”
⒄王婆說:“給幾個錢我就走了!不要麻煩啦。”
⒅那個人打一打馬的尾巴,用腳踢一踢馬蹄;這是怎樣難忍的一刻呀!
⒆王婆得到三張票子,這可以充納一畝地租。看著錢比較自慰些,她低著頭向大門走去,她想還余下一點錢到酒店去買一點酒帶回去,她已經跨出大門,后面發著響聲:“不行,不行,……馬走啦!”
⒇王婆回過頭來,馬又走在后面;馬什么也不知道,仍想回家。屠場中出來一些男人,那些惡面孔們,想要把馬抬回去,終于馬躺在道旁了!像樹根盤結在地中。無法,王婆又走回院中,馬也跟回院中。她給馬搔著頭頂,它漸漸臥在地面了!漸漸想睡著了!忽然王婆站起來向大門奔走。在道口聽見一陣關門聲。
(21)她哪有心腸買酒?她哭著回家,兩只袖子完全濕透。那好象是送葬歸來一般。
(22)家中地主的使人早等在門前,地主們就連一塊銅板也從不舍棄在貧農們的身上,那個使人取了錢走去。
(23)王婆半日的痛苦沒有代價了!王婆一生的痛苦也都是沒有代價。
——《生死場》有刪減
老馬走進屠場-蕭紅閱讀題目
12.請欣賞選文第三段環境描寫的作用。(3分)
13.請恰當分析下面一處語言中包含的人物情感。(2分)
王婆的心 自己感覺得好像懸起來;好像要掉落一般,當她看見板墻釘著一張牛皮的時候。
14.作者第7段寫小廟前“死了的小孩”,有什么用意?(3)
15.小說的結尾有什么作用?(3分)
老馬走進屠場-蕭紅答案解析
12、(3分)①借黃葉、凄沉的陽光、禿樹等景物營造了一種凄涼、蕭瑟的氛圍。
②烘托了人物慘淡、苦痛、矛盾的復雜心情。
③暗示老馬被屠殺和老王婆一無所有的悲劇命運。(答出兩點給滿分)
13、(2分)體現了王婆痛苦、揪心;自責、內疚;無可奈何的沉重心情。
14、(3分)此段刻畫了小孩被棄尸于頹敗的小廟前的情節,交代了社會環境,這是一個貧窮、動蕩、民不聊生的舊(灰色、黑暗)時代。
15、(3分)①收束全文,點明悲劇主題。
②以反復手法突出體現舊時代貧農因貧困和地主壓榨不可改變的悲劇命運。
③引發思考,帶給讀者震撼。(寫出兩點給滿分)
關于作者蕭紅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11 年6 月2 日生于黑龍江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 1942年1 月22 日病歿香港。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等。幼年喪母,父親性格暴戾,她只有從年邁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許人間溫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蕭紅性格中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的一面。
蕭紅是中國30年代著名女作家,有代表作《呼蘭河傳》。蕭紅故居,坐落在呼蘭縣城南二道街204號,始建于1908年。蕭紅故居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蕭紅故居是中國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出生地,現辟為蕭紅紀念館,1986年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為清末傳統八旗式住宅,青磚青瓦,土木建造,修復后的蕭紅故居青磚院墻,院門面東而開,正門門楣上懸“蕭紅故居”橫匾,乃陳雷題寫,院內五間正房,東西間陳列蕭紅祖母用過的部分物品;西兩間屋展出蕭紅生前照片、中外名人留景、題詞、信函,迎門堂屋擺放著蕭紅故居原貌沙盤,院內有一座2米高漢白玉的蕭紅塑像,后花園西側有碾房一座。
在迎門堂屋中間擺設著“蕭紅故居”原始的砂盤模型。西屋兩間做了展室,墻上懸掛著蕭紅生前的照片和中外名人參觀蕭紅故居的留影三十多幅。還懸掛有美國研究蕭紅的學者葛治文先生、日本前野淑子女士以及著名瑞士女作家趙淑俠女士,加拿大女作家陳若曦女士的題詞;有國內著名作家蕭軍、端木蕻良、舒群、羅烽、白朗、方冰、方未艾,著名書法家廖敬文等人懷念蕭紅的題詞與詩作。在展覽的書柜中陳列著蕭紅的著作、傳記小說、“張家的族譜”、研究蕭紅的論文集;北京“吟紅社”搜集著名的藝術家、作家、詩人贈給蕭紅故鄉的名著,瑞士女作家趙淑俠的贈書和老詩人柳亞子尋找蕭紅墓的拜墓詞以及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參贊邱明倫等人的信函。展柜中還有以尤里·蘇羅夫采夫為團長的蘇聯作家代表團贈給蕭紅故居的紀念章和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品。 院內有一座2米高漢白玉的蕭紅塑像,后花園西側有碾房一座。
現在,“蕭紅故居”已近3000平方米,是原面積的五分之二,但它卻以古樸典雅的新貌和不斷充實的“紀念蕭紅的展覽”贏得了來訪者的普遍贊譽。從1986年端午節開放以來,蕭紅故居已接待了20多萬中外游人,僅國際友人就有15個國家600多人來訪。這里已成為北國進行文化交流的文明窗口、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廣大文學愛好者旅游的文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