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學期語文高考模擬卷帶答案
高三下學期語文高考模擬卷一、閱讀(80分)
振動詩歌自由翱翔的羽翼
劉金祥
①處在一個高度物欲化的時代,詩人似乎必然地站在對抗的位置上,否則只有向商業邏輯繳械,向世俗社會投降,從而徹底放棄詩人的立場。對抗,導致遠離中心據守邊緣,當代詩歌的處境就這樣被尷尬地界定。因此,詩歌界的懷舊、田園情結在內部像流行感冒一樣擴散;同時,一部分詩人頻頻向商品世界投送媚眼……總之,詩歌的低俗情緒和灰暗心理在滋長和蔓延。尤其在詩的旁觀者看來,會一臉茫然與隔膜地說:“這是詩嗎?”在他們的生活中,顯然已觸及不到詩歌自由翱翔的羽翼,感受不到詩歌曾經給他們帶來的靈動和快慰。
②但從詩的自由飛翔的本性出發,由詩的本體立場來言說,事情似乎還沒那么悲觀和可怕。我們知道,森林里的云雀比靠近人群的鸚鵡更自由,甚至也更安全,盡管它需依靠自己解決飲食問題,換言之,一只正常、健康、沒有被豢養損害了本性的鳥兒,應當說天然具備自由飛翔的能力。事情并不那么悲觀和可怕的另一層含意是,即使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由工業社會進入后工業社會的一百多年時間里,詩歌并沒有死亡與失蹤。恰恰相反,二十世紀是世界級的大詩人接連涌現的時代,從艾略特、葉芝到布羅茨基、帕斯等等,僅二十世紀最后十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詩人就幾近一半。
③工業化或后工業化社會,沒有某種權力強制要求用制造成批產品的方式來生產詩人與詩歌。
在這個意義上,少數意識到與表達出的思想家和藝術家,猶如人類這一巨大有機體清醒的頭腦部分,必然敏捷地率先作出反應。
④由一般的、整體的角度去審視,在后工業社會,機器與科學引發了實用主義高度泛濫,扼制了人的思辨的自由與可能性。譬如世界在某種程度上被廣告、影視、畫報、大眾攝影圖像化了,卻消解了多重啟示的形象性;廣泛流行的、庸俗的藝術顯示出技術化、缺乏創造性與商業化的特性等。但從個別、具體的角度認知,機器與科學又給了人的思辨以更大的自由和可能性。正是現代科學在粒子領域的新發現,促成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建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對文學藝術中非理性領域開拓的直接啟示,分子生物學、科學的系統理論與文學藝術批評中的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的緊密關聯;相對思維與解構主義之間的聯系,一一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對人性發展的正面作用。可以說科學技術也給藝術對現實存在俯視性的懷疑和非理性的體驗與表達提供了依據。
⑤思想與藝術的自由,在表象上看來,并不由占多數的群體來體現,只由少數個人獲得與完成。詩歌在現實社會中位置的邊緣性,正是由此所決定。大眾一般被遮蔽在基礎性的生活狀態里,“我的母親和L夫婦在隔壁房間里聊天。他們在談論小蟲與雞眼,很容易發現,通過這種談話是不會產生實質性的進展的。”(卡夫卡日記。這里“小蟲和雞眼”,可以充填進許多別的名詞,而不會改變判斷的性質。)
⑥站在詩的本體立場,我認為當下詩歌應在的位置與實在的位置已在接近契合。據了解,歐美的大學中很多開有詩歌創作課程,有影響的詩人會被這些大學直接聘為教授,這確定了詩歌在現代化社會中的又一種位置。社會的發展,也在人類行為分工的精細狀態中得以表現。詩歌寫作需要很高的文化素質,尤其是語言的修養。語言的操作本身意味著高度的技藝,對詞語要素的體會,對結構關系的把握等等,專業化的訓練必不可少。“藝術家之為藝術家,全在于他對美的精微感覺。”(波德萊爾)精微的表達需要專門的努力,所以卡夫卡才說:“我的生活方式僅僅是為寫作設置的,如果它發生變化,無非是為了盡可能更適合于寫作而已。”
⑦對于現代社會來說,要振動詩歌自由翱翔的翅翼,讓人們感受與領會到它的力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事情已經是這樣,事情原本就是這樣。
(節選自《解放日報》)
1.第①段中加點詞語“投送媚眼”在文中的含義是
(2分)
2.第②段中作者從詩歌的□□□□和□□□□兩個層面論述了事情并沒有那么悲觀和可怕。(2分)
3.把下列各句組織起來填入第③段方框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3分)
①因為人當中的一部分可以認識到這一點
②并且努力對之表示出人應有的姿態
③人可能成為“數學、自然科學、管理科學及計算機的犧牲品”
④這種焦慮感往往首先呈現于杰出的思想與藝術作品中
⑤但不是一定成為犧牲品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③⑤④ C.③⑤①②④ D.③①②④⑤
4.第⑤段中作者引用卡夫卡日記內容有何作用?(3分)
5.下列各項對第⑦段劃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兩個“這樣”表現了作者無奈失落情感。
B.“已經這樣”具體指詩歌的處境尷尬。
C.“原本就是這樣”是對前一分句的強調。
D.兩個“事情”具體指代的內容有差別。
6.對詩歌“如何振動詩歌自由翱翔的羽翼”作者做了相應的思考,請你在此基礎上加以探究。(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2題。(19分)
給記憶一個座架
毛韻華
①打點行囊,離開家鄉的那一天,我去父母最后共同生活過的那個小屋去和父親告別。在塵封多年的某個抽屜的角落,發現了那只牛角,它帶著一身斑駁的傷痕,靜靜地躺在那里,有些落拓,有些凄涼。我拿起它來,托在手心里,沉沉的。似乎比當年托在我一雙小小的手掌里更沉更重了。
②它被擱在這個角落里是可以找到理由的,這彎彎的牛角,沒有可以站立的面,沒法子把它擺放在哪里;再者,這不過是個普通的牛角,哪里配和青花瓷之類的東西獲得相同的待遇呢?更何況角身上布滿了“瘡疤”,一道道裂痕里泛出白白的干裂了的骨粉的顏色,放哪里都免不了增添落拓的境致。
③“啊,這個東西,怎么還在?”父親笑著伸手過來撫摸了一下這牛角,他的手胖胖的,手背上有四個深深的“福窩”。
④父親的笑有些慘淡。
⑤原本,對于我去南京,我的母親是萬不放心的,一方面因了我的孩子栩塵未滿周歲,是進不了托兒所的年齡,另一面又聽說我們沒有房子,要擠在臨時搭建的棚子里“餐風宿露”地過日子,從未出過遠門的她就打定了主意要陪我去南京,幫我帶孩子。誰知,忽然一病不起,很快就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⑥對于父親,母親突然離去,最寵愛的女兒又要遠走他鄉,我不敢去想他獨自坐在這陰暗的小房子里會想些什么,然而他知道我有必須離開的原因。我深信,沒有人知道的原因,他知道。
⑦“這東西,沒什么用了,太重……”他竟知道我想帶它走。是的,我要帶走它,我早就該帶走它了。
⑧忘不了那幾年,為了我的病,父母四處尋方,醫院似乎沒有多少希望了,他們便到處去打聽民間的偏方,不管什么奇奇怪怪的說法,都深信不疑,一個個的拿來試驗。那年夏天,母親從遠房親戚那兒聽來,說把新鮮的牛角磨成粉來吃可以治我的病,父親就跑了幾次老家,不知道求到了誰,不久就拎回來兩個堅硬的牛角。
⑨夏天的夜晚,晚飯后,大院里大人們開始提井水沖刷白天被烈日烤得冒火的場院水泥地,這邊那邊發出“嗞嗞”的聲音。病房里實在太熱了,晚上父親會把我駝回來,放在竹榻上。漫天星斗亮起來的時候,場院上各家就開始開西瓜、喝“冷飲”。哥哥們原本在滿場的瘋跑,只要父親一聲喊“開西瓜咯”,就會飛快地跑回來。夜深人靜的時候,老人們拉著不情不愿的孩子回到屋內去了,母親在屋里陪我們睡。場院上留下幾個父親那樣耐得住夜寒耐不住熱的人,零星地發出扇子拍打腿腳的聲音。那時沒有空調,有電扇的人家也很少,但是記憶中留下的卻都是清涼的感受。
⑩然而,那個夏天,晚飯后的父親一直貓在屋子里。赤著膊,關上門窗,避開每一絲風。擦干凈長凳的一端,用繩子把牛角固定在上面,兩腿橫跨在長凳上,弓下背,用一把長長的銼刀去銼那牛角,等到有白色的粉末掉在凳面上時,再輕輕跨下凳子,慢慢蹲下身子,屏住呼吸,用小刷子把粉末刷進一個棕色的小藥瓶里去,塞緊了,然后極快地站起來,跨上板凳接著再干。然而他只是個拙劣的工匠,一開始他那雙拿慣了筆的手無法掌控牛角彎彎的身形和光滑的身體,銼刀左偏右移找不到方向。起初的幾天,他肥厚的手背和手指上開始出現東一條西一塊的血痕。晚上綁上紗布繼續銼。一天晚飯的時候,父親說,原來,綁上紗布干活很有效果,摩擦力大了,手里的銼刀不打滑了。他笑起來,仿佛找到了一個妙手回春的仙方一般。
⑪果然,牛角上開始出現一道道白色的銼痕,并且一天天深凹下去。棕色的小瓶子里的粉末開始像小雪似的一厘米一厘米層積起來,父親的脖子、前胸的痱子也火燒云似的一片一片地蔓延開來。母親開始每天拿小頭的藥匙從小瓶子里挖出點兒來,撒上白砂糖,喂進我嘴里。砂糖好甜,那粉末是什么味道,我不知道。
⑫有一天,我們聽到啪的一聲,第一個牛角斷裂了……就這樣,我吃掉了第一個牛角。很快,第二個也開始傷痕累累起來。這時父親已經稱自己為一級木匠了。后來呢……后來,我的病似乎真的漸漸好起來了。
⑬然而,成年后的我一直懷疑當時只是醫生的誤診,夸大了我的病。有一回,我跟父親分析過這個問題,我說,現在的醫學這么發達,也治不好“再障”(白血病),那時候怎么可能靠一些“偏方”治好了呢?父親只是呵呵地笑著,說:“也許吧,也許吧。”
⑭也許,母親的去世喚起了我生命中的一次覺醒。所以當我捧著這只當年“吃剩”的牛角,看著桌頭供著的母親的遺像,我發現我面臨了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當獲知母親得了絕癥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悲痛的,然而也是確信于連“科學技術”也無能為力的事實,一開始就抱著等待“那一天”的心理,我是那么的冷靜,在我給病床上消瘦的母親喂藥的時候、在我晚上窩在病房的躺椅上陪著母親說話的時候、當清理母親病床上一簇簇頭發潸然淚下的時候、在顛簸的卡車上緊緊抱著放棄治療要求回家的母親如柴的身體的時候……我從沒有想過“偏方”之類的問題,在熱烈的哀傷的后面,我是多么的冷靜!
⑮“也好,帶著吧,給栩塵做玩具吧……”父親打斷了我的心思,他是故意的。
⑯顛簸的生活總是想磨掉這些記憶。到南京的頭幾年,我們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白天,衣冠楚楚地忙著活兒;晚上,蓬頭垢臉地忙著生活。晴天,忙著晾曬潮濕得發著霉味兒的衣物被褥;雨天,忙著用沙袋在門口筑著不堪一擊的堤壩,忙著半夜用盆罐接雨水,忙著追逐漂出棚屋的鞋子。夏天,忙著貼紙封窗增強空調的功效,忙著驅蚊抓鼠;冬天,忙著給哮喘的孩子跑醫院、煮中藥,當然還要忙著尋找時間帶孩子玩玩雪、跑跑山……顛簸的生活卻反而加深了多年前的那些記憶,我開始多了回憶。
⑰搬進新家的那天,我去夫子廟的老紅木商店想買一個紅木的座架,店里的老頭說:這個放古董銅鏡或古董瓷盆最好了,又穩又填色。我沒有古董,我只想給那只牛角一個座架,讓它不再被遺忘在抽屜的角落;我只想給記憶一個座架,讓它不被淹沒在時間的旋流里。
⑱我把它放在座架上,擺在栩塵的古棕色的鋼琴上,孩子說:這是古董嗎?我說,這不值錢, 。
(節選自《解放日報》)
7.扣住“似乎”一詞分析第①段畫線句的含義。(3分)
8.試簡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9.賞析第⑩段動作描寫的表達效果。(4分)
10.第⑯段首尾劃線句表達上是否有矛盾,試作簡要分析。(4分)
11.下列各項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④段中父親的笑慘淡是因為回憶起當年醫病的悲涼。
B.第⑦段中“我早就該帶走它了”表明此想法由來已久。
C.第⑫中“似乎”一詞說明我的病并非因牛角而好轉。
D.第⑮段中,“他是故意的”是父親轉移話題以免我傷心。
12.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想象,用一個轉折復句為本文續寫結尾(限30字以內)。(3分)
(三)名句默寫(6分)(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蒹葭采采, 。(《詩經•蒹葭》)
(2) ,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3)懷舊空吟聞笛賦,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守著窗兒, ?(李清照《聲聲慢》)
(5) ,說盡心中無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6)蹴而與之, 。(孟子《魚我所欲也》)
(7)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8)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記》)
(四)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題。(8分)
催 租 行
范成大
輸租得鈔①官更催,踉蹌里正敲門來。
手持文書雜嗔喜:“我亦來營醉歸耳!”
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
“不堪與君成一醉,聊復償君草鞋費。”
【注釋】①鈔:戶鈔。官府發給繳租戶的收據。
14.從詩歌的體裁看,本詩屬于 。(1分)
15.下列對詩句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踉蹌”二字傳神地寫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氣。
B.“雜嗔喜”表現了里正轉怒為喜、嬉皮笑臉的無賴特征。
C.“大如拳”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寫出錢罐很大但僅有小錢。
D.“不堪”、“聊”等詞細膩地寫出農民應對時的謹小慎微。
16.本詩“事文不相屬而情意充沛”,即敘寫時間并不按時間順序,而是有較多省略和留白,且感情充沛。試結合詩歌內容進行賞析。(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17-21題。(17分)
①劉惔字真長,沛國相人也。惔少清遠,有標奇。家貧,織芒屩以為養,雖蓽門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識,惟王導深器之。以惔雅善言理,簡文帝初作相,與王蒙并為談客,俱蒙上賓禮。時孫盛作《易象妙于見形論》,帝使殷浩難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長來,故應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與抗答,辭甚簡至,盛理遂屈。一坐撫掌大笑,咸稱美之。
②累遷丹楊尹,為政清整,門無雜賓。時百姓頗有訟官長者,諸郡往往有相舉正,惔嘆曰:“夫居下訕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豈不以其敦本正源,鎮靜流末乎!君雖不君,下安可以失禮。若此風不革,百姓將往而不反。”遂寢而不問。
③惔每奇溫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跡。及溫為荊州,惔言于帝曰:“溫不可使居形勝地,其位號常宜抑之。”勸帝自鎮上流,而己為軍司,帝不納。又請自行,復不聽。及溫伐蜀,時咸謂未易可制,惟惔以為必克。或問其故。云:“以蒱博驗之,其不必得,則不為也。恐溫終專制朝廷。”及后竟如其言。嘗薦吳郡張憑,憑卒為美士,眾以此服其知人。
(節選自《晉書》)
17.寫出下列加點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以惔雅善言理( ) (2)故應有以制之( )
(3)一坐撫掌大笑 ( ) (4)遂寢而不問( )
18.下列加點字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雖蓽門陋巷 B.君雖不君
C.而知其有不臣之跡 D.時咸謂未易可制
19.翻譯文中劃線句子。(5分)
20.試簡要分析第②段中劉惔“寢而不問”的原因。(3分)
21.結合全文,用四字短語形式概括劉惔的品質。(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焚書辨
清•劉大櫆
①六經之亡,非秦亡之,漢亡之也。書之焚不在于李斯,而在于項籍;及其亡也,不由于始皇帝,而由于蕭何。何則?
②李斯恐天下學者道古以非今,于是禁天下私藏《詩》、《書》百家之語,其法至于偶語《詩》、《書》者棄市。噫,亦烈□!然其所以若此者,將以愚民而固不欲以之自愚也。故曰:“非博士官所職,悉詣守尉雜燒之。”然則博士之所藏具在,未嘗燒也。迨項羽入關,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乃始蕩為灰燼,澌滅無余。當項籍之未至于秦,咸陽之未屠,李斯雖燒之而未盡也。吾故曰:書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項籍之罪也。
③吾以為蕭何漢之功臣,而六經之罪人也。何則?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取金帛財物,而蕭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然蕭何于秦博士所藏之書,所以傳先王之道不絕如線者,獨不聞其愛而惜之,收而寶之,彼固以圣人之經無關于得失存亡,所以取天下之籌策也,故熟視之若無睹耳。今夫富民遺其子孫以室廬,至其后之不肖,以至轉而售之他人;彼鬻而有之者,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遺其梁棟,風雨之所漂搖,蟲蟻之所剝蝕,而向之室廬乃始尺寸無復留者矣。彼不肖而殘毀之誠無足怪,獨奈何鬻而有之,顧遺其梁棟而不知惜也。
④嗚呼!方沛公之入關,蓋六經絕續存亡之頃也。天下之詩書皆已亡,而惟博士官所職尚無恙,當是時,固舉九鼎之重而系之一發哉!且夫圣人之經,其與秦之律令圖書,其為輕重大小何如也?設使蕭何能與其律令圖書并收而藏之,則項羽不能燒;項羽不燒,則圣人之全經猶在也。嗚呼!彼蕭何者,真所謂刀筆之吏矣!
22.填入第②段方框處合適的一項是( )(1分)
A.乎 B.哉 C.焉 D.矣
23.作者認為“書之焚不在于李斯”的根本原因是 (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4.試從論證方式角度賞析第③段內容。(3分)
25.下列對第④段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反復喟嘆,表達了對圣人之全經不得保存的痛惜之情。
B.作者假設蕭何能夠并收六經,則可以使其避免被焚毀之災。
C.作者認為沛公之入關是導致六經最終被毀的重要原因之一。
D.作者對蕭何“刀筆之吏”的稱謂中蘊含著不滿與憤恨之情。
26.簡要評價本文的思想意義。(4分)
高三下學期語文高考模擬卷二、寫作(70分)
27.作文
有人說:你簡單了,這個世界也就簡單了。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就此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要寫成詩歌)。
下一頁查看>>>高三下學期語文高考模擬卷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