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的準備工作
我們一些家長認為,填報志愿不就是選幾個學校和專業,有那么復雜嗎?還有家長坦言,學校在放寒假前,老師就布置了工作,要求家長初步擬定孩子的志愿,千頭萬緒正不知道從何下手呢。對于家長這些想法,我們要誠懇地說一句,填報志愿確實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
往年,不少考生和家長在拿到招生計劃時才開始準備填報志愿,由于時間很短,對志愿填報方面的知識沒有透徹掌握而匆忙填報,導致很多遺憾發生,成了事后諸葛亮。有的考生家長對各種分數線分析不細致,不到位,結果與所報學校失之交臂;有的考生家長忽視體檢結果填報了不適宜選報的專業,導致高分落榜;有的考生家長對選報專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孩子進入大學后發現并不喜歡所學專業等等。究其原因,都是沒把填報志愿的工作做細,做到位。
舉個例子,某北京理科生的高考成績是640,這是高分考生了吧?可在志愿填報實際操作中,依然謹小慎微。因為他會糾結于沖擊北大清華,還是另“謀”高校?假如這是一名2011年的考生,在本科一批一志愿填報北大或清華,一定會落選,如果選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或中央財經大學,卻能進個不錯的專業。
根據經驗,一般高分考生(高考成績超出一本線80分以上)和低分考生(高考成績三本線附近)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少,高分考生只要稍微調整思路就能海闊天空,低分考生本身選擇較少,影響因素也少。中間段考生,分數分布大,可選擇余地多,就要多方面考慮各種因素(是保一本,還是沖一個重點學校,是選好學校專業選擇余地小,還是確保專業次選高校等等)。其實,這只是在填報志愿中家長遇到的眾多問題中的一個。此外,還有諸如掌握志愿填報政策,搜集高校招生信息,了解高校和專業的學科建設、就業趨勢情況等等一系列問題在等著您。
對于家長來說,從現在開始做填報志愿的準備工作已經稍稍有些晚了。那么,當務之急,家長起碼要做好下面三點工作:
高考志愿的準備工作:主動收集高考政策信息
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收集相關的政策信息。我們家長不能坐等當年的信息發布,還要主動收集往年(至少是2010和2011年)的政策和信息。在當年的某一政策尚未發布時,了解往年高考的政策信息,可以讓您做到心中有數,知道某一時間段要做什么事(比如什么時間高考體檢、什么時間英語口試等等)。當新政策發布,您可以分析出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從而積極應對。關于高考政策的相關信息,家長可以這樣幾個方面進行收集。
1.國家及本地的招生政策、規定、加分政策、志愿填報的方式等。尤其是要掌握本省(市、區)高考志愿的相關政策。
2.近年來本省(市、區)的高考錄取情況。每年各批次的錄取率是多少?全省(市、區)近三年各科類各批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專科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是多少?
3.當年高考形勢。全省(市、區)報考人數。全省(市、區)當年的招生計劃:全省共招生多少人?其中,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等各招多少人?每一批次的院校各招多少人?與往年相比,當年的招生人數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4.孩子參加特殊招生考試的家長還要對相關的信息進行收集。
家長們了解到這些政策信息,就可以對志愿填報有個大體的認識,還可以推測出孩子在本地考生中的大概位置,明確孩子志愿填報的主攻方向,是重點大學,還是一般本科院校,或是專科院校。
高考志愿的準備工作:廣泛了解學校提前篩選目標
在做填報志愿的準備期間,面對眾多的招生院校,怎樣挑選出適合孩子的高校呢?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院校有2400余所。家長們不用對這些學校都有所了解,只需關注那些在本地招生的院校信息。
以北京考生為例,2011年有810所院校在北京招生,北京家長只需了解這800余所在京招生的院校的情況和各個院校的專業設置。當然,這810所學校也不用家長們全部了解情況,在《看“位次”比看“分數”更靠譜》的博文中,我們為考生家長分析了排位的重要性,家長要留心記錄孩子幾次重大考試的分數及排名情況。您可以根據孩子的成績,有選擇地、重點地看某一批次的院校。比如,孩子的成績在一本線以上,就可以著重看一本的院校,孩子的成績在二本線,就可以著重看二本的院校……如果孩子對將來就讀學校的地域有所要求,就可以重點看某地的高校。至于篩選出多少目標院校還要因考生個人狀況而異,對家長來說,當然是準備得越充分選擇的余地越大,等到志愿填報時也就更省時省力。
家長如果想更精細的提前篩選出志愿高校,就要結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當地招生的錄取分數分布統計表》(大厚本)和《高校招生專業目錄》等材料為孩子進一步篩選出適合的高校。這些資料一般在高考前夕發到家長手中,北京一般在4月底5月初,對填報志愿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如果家長想盡早做到心里有數,可以從上一屆高三學生那里借閱去年的資料參考使用。
高考志愿的準備工作:摸準興趣愛好謀劃專業
在將來要填報的那張高考志愿表中,不論你選擇了哪個學校,都要填寫五個志愿專業。孩子考入大學的真正含義是在哪個專業學習,因此,家長盡早幫孩子謀劃專業是十分重要的。
家長可與孩子在一起做個分析:哪些專業是喜歡學的、哪些專業是可以有條件接受的、又有哪些專業是絕對不想學的……這樣,真正到了報志愿的時候,就能夠較為從容地依據孩子的成績,在學校、專業和興趣志向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結合點。您可以參考高老師博客“怎樣當好高三家長(四):抓住興趣愛好是填報志愿的基礎”這篇文章。
在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專業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發現孩子的興趣。有的孩子的興趣愛好很顯而易見,比如有音樂、體育的特長,或者是對某一學科有濃厚的興趣,且成績優異。但是,也有不少孩子的興趣是隱性的,這就需要家長通過觀察、聊天的形式,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不能只看孩子表面的興趣,一定要對孩子有一個全面了解。
2.找出興趣與專業的結合點。興趣雖然是職業選擇的重要參考因素,但也并不意味著孩子對某一行業感興趣將來一定會從事某一職業,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對某職業做深入的了解,重要的是要結合考生的實際情況。
3.準確認識專業。高校設置的專業有幾百個,不少專業的名稱并不能反映出專業的實質和將來的職業。考生家長如何了解專業?在“從報考的角度了解專業”的博文中我們為考生家長提供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4.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長別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逼迫其填報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家長也不能對孩子的專業選擇不管不問,高三生的閱歷畢竟有限,家長要對孩子的選擇進行深層次分析,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我們常說的“填報高考志愿,一定要結合孩子的專業興趣全面考慮”并非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家長們切實的記在心上、付諸行動!
看過“高考志愿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