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學科模擬測試題及答案(2)
高考語文學科模擬測試題答案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6分)
(1)雖九死其猶未悔 (2)東船西舫悄無言 (3)哀吾生之須臾
(4)不霽何虹 (5)大漠孤煙直 (6)渾欲不勝簪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2.(3分)A(類,相似)
3.(3分)C(①是蘇軾稱贊勤上人的,⑥跟“特立獨行”無關)
4.(3分)B(應是和虛白上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5.(6分)
(1)我最初在劍池邊認識了他,當時在心里就堅定地認為他是位賢人。(“識于劍池之上”句式1分,“賢”1分,句意通順1分)
(2)我認為虛白不是對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會想讓我去宣揚他的名聲呢?(“以”1分,“張”1分,句意通順1分)
(三)古代詩歌閱讀
6.(6分)
(1)①“千”“萬”兩個簡單的數詞卻極力寫出了霜雪降次多,范圍廣,分量重,來勢猛;②為表現梅花的品質作了很好的襯托。(2分)
(2)①詞的上片寫梅花受盡寒冬折磨,不畏霜雪,不怕角聲之哀怨,凜然開放,表現出梅花的鐵骨錚錚,堅貞不屈。②下片寫梅花清潔得一塵不染,只與一輪朦朧素月為伴,不愿與凡卉爭勝,極力地勾勒出了梅花清白、清高、超凡脫俗的個性。(4分)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
7.A(告狀的是克定的妻子)
C(“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處絞刑”有誤,是法院判處愛斯梅拉達絞刑)
8.(5分)
(1)(第一問)劉備(1分)
(第二問)【要點】①督郵逼縣吏誣陷劉備禍害百姓,劉備求見被擋。②張飛得知老人們想說明實情反被打,大怒。③后將督郵揪出門來拴在馬樁上鞭打,被劉備勸阻。④ 劉關張三人放了督郵后棄官另謀出路。(4分)
(意思對即可)
(2)(第一問)寶釵 黛玉(1分)
(第二問)【要點】①妙玉捧了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給賈母奉茶,賈母嘗了以后給劉姥姥喝。②妙玉嫌棄劉姥姥喝過就不要了。(2分)
(第三問)【要點】①寶玉向妙玉要了這個杯子送給劉姥姥,②權當資助她。(2分)
(意思對即可)
(二)文化經典 閱讀(6分)
9.(6分)
(1)孔子孟子都認識到改善民生與教化百姓的重要性。(2分)(意思對即可)
(2)孟子提出實行仁政要減刑罰、少賦稅、精耕細作,(1分)并要對壯者實行“孝、悌、忠、信”的教育。(1分)孟子認為,這樣做了,就是讓他們拿著木棒也可以打擊那些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2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①孔子到了衛國,冉有為孔子駕車。孔子說:“人口真多啊!”冉有說:“人口很多了,還需要做什么呢?”說:“使他們富有。”說:“富有以后還要做什么呢?”說:“教育他們。”
②孟子回答說:“大王如果對老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精耕細作,及時除草;讓身強力壯的人抽出時間修養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誠、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尊敬長輩上級。這樣就是讓他們拿著木棒也可以打擊那些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
三、現代文閱讀(24分)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
(甲)文學類文本閱讀(15 分)
13.(5分)B(“深深地感染了歷代文人”錯) C(“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和認同”錯)
14.(4分)
①作者選取典型景物,抓住特征,充分寫出北京香山秋天的色彩美、形象美、情感美;②作者以濃墨重彩的筆調渲染出北京香山秋天色彩之濃、面積之廣,使人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景的美感;③“點燃”、“幻化”二詞富有表現力,巧妙地賦予紅楓與黃櫨等自然景物動態之美;④“幻化為童話”“詩意地飄落著” 寫出北京香山秋葉的情調,給讀者以無限想象的空間;⑤“仿佛有一架輕攏慢捻的古琴,在那里閑閑地彈奏”運用了通感,用聽覺形象表現視覺形象,手法新奇,富有韻味,增強了北京香山秋天的藝術感染力。(答對一點2分,答對兩點4分,意思對即可)
15.(6分)
①以古今人們普遍的對秋風表現出一種悲的情感(懷)為始,開篇自然,富有韻味;②中間敘述作者在一定閱歷基礎上對秋風的理解欣賞和向往,緊扣文題,揭示秋風意蘊,為下文進一步具體表現秋之美作鋪墊;③以作者北京香山一次聆聽秋風為結尾,從色彩、感覺、體悟等方面具體而有層次地表現北京香山秋風(天)之美,既照應文題,又首尾呼應。(意思對即可)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 分)
13.(5分) D(沒有因果關系)、 E(沒有“抑”,“希望用‘人道主義’來振興國家”屬于曲解)
14.(4分)
譯本與原著的藝術風格幾乎一致,譯本的人物形象神形兼備,翻譯家深厚的文學功底,這些都使作者產生崇拜之情。(2分)但翻譯家只是翻譯,不是創作。在崇拜翻譯家的同時,被翻譯者總是如影隨形,因此讓作者感到“異樣”。(2分)
15.(6分)
(1)對比(反差)強烈(1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1分)
(2)①平易、謙遜的人格;②不慕官職,堅守純粹的翻譯;③精準、深刻、神契,大師級的翻譯水平;④認識到翻譯的社會價值,表現了憂國擔當之重。(答對一點得1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16.(1)“敝”改為“弊” (1分)
(2)贅 (1分)
17.(1)⑧ (1分)
(2)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1分)
18.B(2分)
19.(7分)
【示例1】
我認為漢字應該簡化。①簡化字筆畫簡單,降低了認讀難度,易于在文化程度較低的人群中普及、推廣,提高識字率,讓更多的人掌握社會文明最起碼的技能。②簡化字減少了字的筆劃,加快了書寫速度。③在電腦和其他數碼設備上,簡化字因筆畫較繁體字少,顯示較清楚。④由于筆劃減少,印刷或書寫時可減少用墨,更環保。
【示例2】
我認為漢字應該廢簡用繁。①推廣簡化字,不利于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比如受簡化字教育的人,卻難以閱讀古籍。②在社會生活中無法廢除繁體字,如古籍中的漢字,還有刻在古跡或古建筑物上的漢字,皆無法取代。③簡化字削弱了漢字的科學性與邏輯性,只著重“表音”,失去“表意”能力,學習者不能憑“字型”推測出字的實義。④出現了兩種漢字字體,可能令想學中文的外國人卻步,不利于文化傳播。
(看法合理1分,理由充分 ,表達簡明連貫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五、寫作(70分)
20.(70 分)略
參考觀點(題目):
【文言文參考譯文】
我當初不想跟佛教徒交往,曾經讀蘇東坡所寫的《勤上人詩序》,看見他稱贊惠勤的賢明說:“假如他能夠排列在士大夫中而積極追求功名,他一定不會辜負歐陽公。”我于是悲嘆士大夫的風氣已經敗壞很久,對有值得與之交往的佛教徒這件事感到高興。
去年春天,我寄居在蘇州城西,讀書之余,就到虎丘山的云巖寺,尋找所說的值得與之交往的僧人,因而在那里遇見了虛白上人。
虛白形體消瘦,心神清朗,在眾人之中不茍言笑。我最初在虎丘山的劍池邊認識了他,當時在心里就堅定地認為他是位賢人。進入他住的房間,沒有一件多余的東西,只有破舊的竹席,斷了腿的鍋,異常簡陋冷清。天冷也不求穿的暖和,只穿一件僧衣,餓了也不求吃飽,只喝一碗稀粥,卻優游自得,安閑自在,快樂得很。有時候拿出他寫的詩(來看),他的詩寫得文辭委婉舒緩,表達出和悅愉快的心情,絲毫沒有緊迫的不如意不得志的情感,正好和他這個人相似。
正當春天二三月的時候,云巖寺里游人眾多,達官貴人,車馬相連。寺中住持敲鐘集合眾僧送往迎來,唯恐招待不周,而虛白正關起門靜坐像沒聽到一樣。等我們到了,就穿著破鞋子起身陪著我們,在長林絕壁之下給我們介紹這兒的景觀,一直到太陽下山才結束。我越發認為虛白是位賢士,為他嘆息而有所感慨。 現在的士大夫們,在路上追逐利益的接連不斷,在家里談論利益的興高采烈,沒有不厭惡貧困的,都希望財富充盈,聚在一起,不是輪流夸耀,就是相互詆毀,如果讓虛白上人穿戴上冠袍,和士大夫們同列,那么虛白上人肯做那些士大夫所做的事嗎?有人也許會認為,虛白是個佛教徒,而佛道是崇尚清靜無私的,他這樣做是很適宜的。我說,現今的佛教徒,難道就沒有嘮嘮叨叨放縱地說著荒唐話的嗎?難道就沒有忙忙碌碌登門拜訪巴結權貴的嗎?難道就沒有住著高樓大廈享用著美女豐食的嗎?這樣看來,虛白的賢能不只是超過我們這些人,而且又能超過那些人了。我所以很樂意跟他交往并且從不感到滿足。
今年秋天,虛白將到東邊游歷,請我為他寫些文字作為贈序。我認為虛白不是對世人有所求的人,哪里會想讓我去宣揚他的名聲呢?所以寫下這樣的感想,一方面用來諷勸世人,一方面用來反省自己,讓自己無愧于虛白上人罷了。
猜你感興趣:
1.2017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帶答案
2.2017年高考語文模擬試卷及答案
3.2017年高三語文模擬檢測試題及答案
4.高考語文閱讀模擬練習題及答案
5.2017高考語文單元課時復習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