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學科模擬測試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學科模擬測試題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離騷》)
(2) ,唯見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羨長江之無窮。 (蘇軾《赤壁賦》)
(4)復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宮賦》)
(5) ,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6)白頭搔更短, 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
(二)文言文閱讀(1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送虛白上人序
[明]高啟
余始不欲與佛者游,嘗讀東坡所作《勤上人詩序》,見其稱勤之賢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間,必不負歐陽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風壞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與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讀書之暇,因往云巖諸峰間,求所謂可與游者,而得虛白上人焉。
虛白形癯而神清,居眾中不妄言笑。余始識于劍池之上,固心已賢之矣。入其室,無一物,弊簀折鐺①,塵埃蕭然。寒不暖,衣一衲,饑不飽,粥一盂,而逍遙徜徉,若有余樂者。間出所為詩 ,則又紆徐怡愉,無急迫窮苦之態,正與其人類。
方春二三月時,云巖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車馬相屬。主者撞鐘集眾,送 迎唯謹,虛白方閉 戶寂坐如不聞;及余至,則曳敗履起從,指幽導勝于長林絕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賢虛白,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趨于途者駢然,議于廬者歡然,莫不惡約②而愿盈,迭夸而交詆,使虛白襲冠帶以齒其列,有肯為之者乎?或以虛白佛者也,佛之道貴靜而無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無呶呶③焉肆荒唐之言者乎?無逐逐焉從造請之役者乎?無高屋廣廈以居美女豐食以養者乎?然則虛白之賢不惟過吾徒,又能過其徒矣。余是以樂與之游而不知厭也。
今年秋,虛白將東游,來請一言以為贈。余以虛白非有求于世者,豈欲余張之哉?故書所感者如此,一以風④乎人,一以省于己,使無或有愧于虛白者而已。
(選自《高青丘集•鳧藻集》卷三)
【注】 ①弊簀折鐺:破舊的竹席,斷了腿的鍋。②約:窮困。③呶呶:嘮嘮叨叨。④風:同“諷”,諷勸。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正與其人類 類:類別 B.巨官要人,車馬相屬 屬:連綴
C.其能是亦宜耳 宜:適宜 D.一以省于己 省:反省
3.下列四組中,全都在個性上體現虛白上人特立獨行的一組是( )(3分)
①必不負歐陽公 ②居眾中不妄言笑
③弊簀折鐺,塵埃蕭然 ④逍遙徜徉,若有余樂
⑤閉戶寂坐如不聞 ⑥來請一言以為贈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從對佛者的“不喜”與“喜”寫起,再寫與虛白上人的交往,雖只寫一兩件平常事,但足以讓人窺見虛白上人的高尚品格。
B.作者認為,現今的士大夫,沒有不厭惡貧困的,都希望家中財富充盈,他們的思想行為和“今之佛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C.與虛白同時代的佛教徒,有忙碌著登門巴結權貴的,有住著高樓大廈享用著美女豐食的,他們和虛白上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D.在當時士大夫風氣已敗壞很久的社會環境里,虛白上人安貧樂道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作者寫此贈序,也是為了針砭時弊。
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余始識于劍池之上,固心已賢之矣。(3分)
譯:
(2)余以虛白非有求于世者,豈欲余張之哉?(3分)
譯:
(三)古代詩歌閱讀(6分)
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霜天曉角•梅
[宋]蕭泰來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①生來瘦硬,渾不怕、角②吹徹。 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注】①賴是:虧得是,好在。②角,軍中樂器。古曲有《梅花落》。
(1)“千霜萬雪”中“千”、“萬”兩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簡要賞析。(2分)
答:
(2)作者描繪了怎樣的梅花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學名著、文化經典閱讀(16分)
(一)文學名著閱讀(10分)
7.下列各項中,對作品故事情節的敘述,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覺民向高老太爺告狀說,五叔克定騙妻子的首飾拿去賣,在外娶私娼做姨太太等,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高老太爺氣極而責罰克定。(《家》)
B.為了把公債投機的損失轉嫁到工人頭上,吳蓀甫等人決定整頓工廠,他們整頓的手段主要有三種:裁員、減工資和延長工時。(《子夜》)
C.愛斯梅拉達被誣陷刺殺弗比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處她絞刑,在劊子手行刑時,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場。(《巴黎圣母院》)
D.涅赫柳多夫第三次到監獄來探望時,馬斯洛娃已經戒了酒,還到醫院去做雜工,但她拒絕接受涅赫柳多夫的求婚。(《復活》)
E.為了得到葛朗臺的家產,克羅旭一家和德•格拉桑一家,經常出入葛朗臺家門。克羅旭想讓歐也妮嫁給自己的侄子,德•格拉桑想讓歐也妮嫁給自己的兒子。(《歐也妮•葛朗臺》)
8.簡答題。(選做一題)(5分)
(1)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督郵大喝曰:“汝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這等濫官污吏!”
“汝”是誰?“督郵大喝”后又發生了什么事?請簡述相關情節。
(2)閱讀下面的《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妙玉自向風爐上煽滾了水,另泡了一壺茶。寶玉便輕輕走進來,笑道:“你們吃體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趕了來撤 茶吃!這里并沒你吃的。”妙玉剛要去取杯,只見道婆收了上面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
“二人”是誰?妙玉為什么不要這個杯子了?這個杯子最后怎么處理的?請簡述相關情節。
答:第( )題
(二)文化經典閱讀(6分)
9.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①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論語•子路》)
②孟子對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1)孔子孟子在實行仁政方面有何共同認識?(2分)
答:
(2)孟子在實行仁政方面提出了怎樣的具體措施?他認為這樣做可以達到怎樣的效果?請簡述。(4分)
答:
三、現代文 閱讀(2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題。
少年閱歷與文學
閻連科
①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摯的文學。少年時期,無論你生長在哪個國度,在什么樣的環境,有什么樣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其所經歷的共同點就是對現實束縛的不滿和叛逆。皇帝的兒子對高大的宮墻感到不滿,渴望跑到田野上爬樹捉蟲;吃不飽肚子的窮人的孩子,渴望每天都吃大魚大肉……一切經歷過的現實,都是他讓自己的想象飛翔的土壤。現實愈是狹小,想象愈為空曠;現實愈為窮困,想象愈為華美,如窮困潦倒的孩子幻想登上皇帝寶座一樣,現實的不可能性轉化成了想象中的可能性。因此少年的經歷最符合文學的兩大主義,即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大主義是文學之根,其他的任何主義都是在這根上生長的花草果木。
②少年的經歷是文學的,而文學的經歷卻不能是少年的。所見所聞的現實主義和想象飛翔的浪漫主義,是所有文學最為寶貴的庫藏。誰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誰都曾經擁有這兩座文學的黃金庫房。可惜的是,在擁有這兩庫文學黃金時,人們通常沒有表現的能力,沒有創作經典的能力,缺乏打開兩庫房門的鑰匙;隨著你年齡的增長,當有一天你有能力時,那兩庫文學的黃金又漸漸遠你而去,使你失去了對它的擁有。這是少年經歷與寫作經歷的一對天然的無法協調、吻合的矛盾。在那些偉大的作家中,不乏少年寫作之人,但他們最偉大的作品,絕大部分并非出自他們少年時期,而是出自他們青年、中年時期和之后,出自他們的經歷、閱歷、學歷都有相當的積累之后。這就是說,少年的經歷,是最單純、最質樸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但我們少年時的文學修養,一般都還達不到,或很難達到寫出經典的程度。
③文學創作回到少年的經驗與想象,是一個作家成熟的標志。正是因為我們少年的經歷,對一個人有著最為深刻的印記,當你能夠提筆寫作時,你能夠放下成年人的經驗與思想,重新返回至少年的經驗與想象。這恰恰需要你對創作有獨到的感悟,有一定的寫作實踐,對少年的經歷、想象有篩選、遴挑、把握和表達的能力。
④美國作家塞林格,在寫作《麥田里的守望者》時已有十年的寫作經驗,正是在30來歲的年齡上,他返回到少年時期,抓住少年的共有經驗又品味出每一個少年的獨特,寫出了幾十年暢銷不衰的經典之作《麥田里的守望者》。歌德25歲時返回少年,寫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成為了舉世矚目的作家。這些正是作家本人成年之后,有了豐富的寫作經驗,重又返回自己少年的一次精神體驗后的寫作,正是這些作品的產生,標志了這些作家寫作的成熟和練達。
(摘編自《拆解與疊拼:閻連科文學演講》2008年)
10.下列對文章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學并非只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但其它主義在文學創作中的地位顯然無法與這兩者相提并論。
B.作者用“鑰匙”作比喻,形象貼切地說明了表現能力和創作經典的能力在文學寫作中起最關鍵作用。
C.少年經歷與寫作經歷這一對天然的矛盾決定了絕大部分作家的最偉大作品都不是在少年時期創作的。
D.作者認為,在少年經歷與文學經歷的矛盾中,塞林格和歌德是處理和協調得最為成功的兩個典型作家。
11.文章說“少年的一切都是最真摯的文學”,請簡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成熟期的作家有什么特點?請根據原文簡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選考)(15分)
本題為選考題,請從甲乙兩類文本中選一類作答,不得再做另一類文本的題目。
(甲)文學類文本閱讀(15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題。
亦如我們誤 讀秋風
查干
①人,一言秋風,常生悲情。這是因為,秋風一起,萬物便開始蕭條。在我的童年,每當秋風開始吹拂,母親的心情便低落起來,有時,蹲下去撫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淚。
②后來,書讀得多了才發現,悲秋情結不僅今人有,古人更甚。譬如唐詩人李白,在他的《秋風詞》里就寫:“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是啊,面對秋風,不光人,連鴉雀都有所驚恐,心緒不定呢。還有賈島的兩句詩“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尤為出神入化。乍看,寫得十分隨意,細品卻有著撼動人心的力量。遂成為千古絕句,誦者無數。詩為白描,像一幅一揮而就的風情畫。然而,給人以 遼闊、蒼涼、入骨的凄楚之感。
③受這些影響,漸漸地,我也有了些許悲秋情結。現在回頭看來,所寫悲秋詩章,該有百首之多。后來,有了一定閱歷,開始理解秋風所含有的豐富內涵,心緒變得坦然起來。再后來,聆聽秋風,則成為了我的一種生命需求。本來嘛,秋天屬于季節中的黃金時光,萬物成熟并結果之后,收獲便成為了壓倒一切的喜慶景象。何來那么多悲情?更何況,對廣大的自然界而言,季節交替是一種稀松平常的事情。因為,一切都還存在著,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出現罷了。枯萎,只是一種轉換,而非滅絕。
④對于秋天,有了客觀認知之后,聆聽秋風,便成為一種情趣和詩意享受了。之后,每當秋天到來之時,有去高山野嶺踏足的機會,我是一概不會放過的。因為,只有在那里,秋風才顯得更為遼闊、空靈、爽氣。音與色,也才歸于完美。這樣的時候,人一臨秋風,心中的污濁與悶氣,便被蕩盡。仿佛,聆得一次浩蕩秋風,靈魂便崇高了 一次一樣。血流,干凈了許多,也暢快了許多。
⑤有一年秋日,沒有機會去遠足,便去香山碰碰運氣,尋覓一處聽風之地。然而,觀光紅葉的那些地方,太過噪鬧,秋聲也顯得雜亂不堪。有幸,終于在香山植物園西北角,遇有一處高聳的寬大平臺,上架純原木的方形長廊,造型樸拙,也顯得達雅。此處,可來聽風,也可遠目。視野開闊得讓人可敞開心懷。由此俯視東方,浩然古都,清晰在目。回首西望,即是起伏連綿的香山眾峰。目光所及,均為金輝與紅光。初霜之后的紅楓與黃櫨,點燃起所有的景致,遠遠近近皆幻化為童話。金色的銀杏葉,在詩意地飄落著。仿佛有一架輕攏慢捻的古琴,在那里閑閑地彈奏。
⑥此刻,最好輕微地閉起雙目,讓睫毛輕合、舒緩。然后,身倚廊柱,將雙手抱在胸前,像胎中等待出世的嬰兒。你聽到了嗎?從山巒背后,有什么在輕輕然、嚯嚯然,但又是空空然地流瀉而來。你的衣領、衣角有輕微的掀動,你的發絲開始輕撫你的額、臉頰、鼻尖,使你進入一種睡眠狀態,就像在母親的溫懷里一樣。你的心靈之氣,像一股清流,不知要流向何處?遽然,你感覺到有人在輕輕地,吻了你。那是秋風在留給你一個屬于哲思的印記,且帶有深深的祝福。
⑦山野,靜若夢境。最具禪意的遠方草木之香味,緩緩飄來,熏染得你全身皆是自然香氣。如斯,你不能不想起,那些餐風飲露,坐禪于菩提樹下的得道高僧。你可能也會想起,唐人王維和他那些從濁世中脫穎而出的初蓮般的詩作:“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總之,來聆聽山野里的秋風綿綿,會使你的心靈,由污濁變為清明、由復雜變為簡潔、由世俗變為達觀。由此看來,秋風并非一律以肅殺為能事,而只是改變了一下生存狀態。
⑧抬頭,有一群烏鴉,緩緩飛過頭頂。鳴聲,蒼茫而極富禪味。是一種空靜中的闡釋嗎?對于這秋風和流逝的時光,也不一定呢。山鴉,為黑金鳥,是吉祥之物。誤讀它,是源于我們的偏執,亦如我們誤讀秋風。
(摘編自《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7日)
13.下列對作品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第①段“蹲下去撫摸那些枯萎中的瓜藤,眼里竟噙淚”真切地表現了母親的善良和同情心,也寫出了母親的悲秋之情對作者的影響。
B.李白的詞和賈島的詩,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學性,同時,作者認為它們表現出對秋的悲傷情懷,深深地感染了自己和歷代文人。
C.作者認為我們對吉祥之物山鴉的誤讀與對秋風的誤讀,都有著相同的原因,即受古人影響而不愿變通,這也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和認同。
D.第⑦段前半部分主要寫香山之味引發出的聯想,后半部分則總括說明山野里的綿綿秋風能使人得到享受,使人的心靈變得更加美好。
E.作者說聽秋風,其實并非完全是聽,而是同時調動了視覺、觸覺、嗅覺和心靈的感覺,表現了作者為秋之美所感染和陶醉是全方位的。
14.賞析文中第⑤段畫線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這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實用類文本閱讀(15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題。
草嬰先生瘦小的重
馮驥才
幾年前的春天里,意外接到一個來自上海的電話。一個沙啞的嗓音帶著激動時的震顫在話筒里響著:“我剛讀了你的《一百個人的十年》,叫我感動了好幾天。”我問道:“您是哪一位?”他說:“我是草嬰。”我頗為驚愕:“是大翻譯家草嬰先生?”話筒里說:“是草嬰。”我情不自禁地說:“我才感動您一兩天,可我被您感動了幾十年。”
我自詡為草嬰先生的最忠實的讀者。從《頓河的故事》、《一個人的遭遇》到《復活》,我讀過不止兩三遍,甚至能背誦那些名著里一些精彩的段落。對翻譯家的崇拜是異樣的,你無法分出他們與原作者。比如傅雷和巴爾扎克,汝龍和契訶夫,李丹和雨果,草嬰和托爾斯泰,還有肖洛霍夫。他們好像是一個人。你會深信不疑他們的譯筆就是原文,這些譯本就是那些異國的大師用中文寫的!記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我住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寫長篇小說時,剛剛開禁了世界名著。出版社打算出一本契訶夫的小說選,但不知出于何故,沒有去找專門翻譯契訶夫的翻譯家汝龍,而是想另請他人重譯。為了確保譯本質量,便從契訶夫的小說中選了《套中人》和《一個小公務員之死》兩個短篇,分別交給幾位俄文翻譯高手重譯。誰知交稿后都不如汝龍那么傳神,雖然譯得像照片那樣準確無誤,但契訶夫本人好像從這些譯文里跑走了。文學翻譯就是這樣——如果請汝龍來翻譯肖洛霍夫或托爾斯泰,肯定很難達到草嬰筆下的豪邁與深邃。甚至無法在稿紙上鋪展出托爾斯泰像江河那樣彎彎曲曲又流暢的長句子。然而契訶夫的精短、靈透與傷感,汝龍憑著標點就可以表達出來。究竟是什么可以使翻譯家與原作者這樣靈魂相通?是一種天性的契合嗎?他們在外貌上也會有某些相似嗎?這使我特別想見一見草嬰先生。
幾個月后去南通考察藍印花布,途經上海。李小林說要宴請我。我說煩你請草嬰先生來一起坐坐吧。誰想見面一怔:草嬰竟是如此一位瘦小的老人。年已八旬的他雖然很健朗,腰板挺直,看上去卻是那種典型的骨骼纖巧的南方文人。和他握手時,感覺他的手很細小。他靜靜地坐在那里,舉止動作很小,說話的口氣十分隨和,無論如何與托爾斯泰的濃重與恢宏以及肖洛霍夫的野性聯系不到一起。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__”后文藝的復蘇時期,出版社曾有意請草嬰先生出山,負責一個部門,主持翻譯出版工作,被他婉拒。他堅持做純粹的翻譯家,立志翻譯托爾斯泰全部的作品。
“我們確實需要一套經典的托爾斯泰全集。”我說。
他接下來講出的理由是我沒想到的。他說:“在十年動亂的煎熬中,我深刻認識到缺乏人道主義的社會會變得多么可怕。沒有經過人文主義時期的中國非常需要人道主義的啟蒙和滋育。托爾斯泰作品的全部精髓就是人道主義!”是啊,巴金不是稱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世界的良心”嗎?
他選擇做翻譯的出發點基于國人的需要。當然是一個有見地的知識分子眼中的國人的需要。
原來翻譯家的工作不是“搬運”別人的作品,不僅僅是謀生手段或技術性很強的職業。它可以成為一種影響社會、開啟靈魂、建設心靈的事業。近百年來,翻譯家們不常常是中國思想史的主角嗎?
在自己敬重的人身上發現新的值得敬重的東西,是一種收獲,也是滿足。我感到,我眼前這個瘦小的南方文人竟可以舉起一個時代不能承受之重。
(《 光明日報》2011年09月01日)
14 .“對翻譯家的崇拜是異樣的”,作者緣何崇拜翻譯家?這種崇拜又為什么是“異樣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標題“草嬰先生瘦小的重”有何表達效果?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中表現了草嬰先生之“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語言文字運用(1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題。(4分)
①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②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 ( zhuì),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③它至少有兩大流敝。④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⑤我國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 一生受用不盡。⑥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失方向。⑦許多初學者貪多而不務得,在無足輕重的書籍上浪費時間與精力,難免把基本要籍耽擱了。⑧讀書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讀得徹底,選得精。⑨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⑩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6. (1)文中有一個錯別字,請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____改為____
(2)根據括號內的拼音填寫正確的漢字。(1分)
答: ________
17.文段中⑦~⑨的文字(加“ ”)有一處語病,請寫出序號并加以修改。
(1)有語病的一處的序號:_____(1分)
(2)修改:__________________(1分)
18.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組是( )(2分)
①文化是人及人類的最終歸宿。
②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③文化在某些情況下是政治、經濟力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力量因子。
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某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⑤相對于政治和經濟,文化本身具有最大發展潛力。
A.①③⑤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④③⑤②① D.②④③⑤①
19.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7 分)
近年來,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會上年復一年地提交關于廢除簡化字恢復繁體字的提案。如有的提案稱:“上世紀50年代簡化漢字時太粗糙,違背了漢字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比如愛字,繁體字里有個‘心’,簡化后,造成‘無心之愛’。” 因此繁簡字之爭一次次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
對于漢字 的繁簡問題,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闡述。(要求:表達簡明連貫,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
五、寫作(70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70 分)
4×100米接力賽,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實力最強的那一組會獲勝,但結果往往不是。接力賽需要有一定的實力,更需要交接時流暢的銜接,甚至還需要一點點好運氣。世界賽場上多少實力最強的名隊,或因掉棒,或因銜接不暢,或因犯規而痛失金牌。而實力次強,甚至次次強的隊卻往往笑到最后。
上面的材料,引發你怎樣 的感悟和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要求:(1)必須符合文體要求;(2)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3)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