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墳塋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
梵高的墳塋閱讀原文
④梵高在美術史上的出現確實是一個奇跡。梵高遠離了傳統審美的藩籬,以空闊的氣勢和才力俯瞰當代、睥睨千秋,從而一掃藝術界的平庸淺薄和鄉愿惰性。他有著嶄新的、驚世駭俗的、前所未有的藝術感覺,有著顫栗著的、流動著的、閃耀著的絢爛光彩。這種畫風一旦問世,美術史就必須重寫,色彩學乃至美學就必須修正,這正是梵高撒向人間的、永恒的、不易解的謎。
⑤然而當時在巴黎已漸漸成氣候的雷諾阿、莫奈、莫利索的拍賣會,也累遭敗績,引起了一陣陣布爾喬亞們的嘲笑、評論家們的詬罵。人們根本不知道梵高,他連被人嘲笑詬罵的資格也沒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比被棄置不顧、被徹底忘卻更痛苦的了,那是冰冷陰濕的黑夜,是狹窄深陷的冰窖,那是與死比鄰的生。
⑥藝術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讓需要面包的藝術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簡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槍,走到草坪,向心窩射了一槍,他在華貴的建筑前對這個不平的社會用生命做一次壯烈的抗議。然而他沒有倒下,一路流淌著鮮血回到他的臥室,他呻吟、流淚,無法說話,只有一聲聲悲慘的呻吟。據說天鵝之死都選擇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的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奐的羽翼裝點的自然告別。而梵高,這一百年后將用他無量光焰燭照渾濁世界的偉大天才,彌留之際的歌卻這般凄厲慘烈。他死在深愛他的弟弟德奧的懷抱中。在他遺體旁的只有他的好朋友,貧窮的醫生加歇和畫家歇爾啟格。神父拒絕為自殺者作彌撒,甚至教堂也不給靈車送葬,只有在附近的梅里小鎮借來一輛破舊的靈車,將梵高遣體送到墓地。
⑦今天,所有的雄偉壯麗的畫館,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為榮,荷蘭和法蘭西都爭稱梵高是他的兒子,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巍然聳立著他的紀念館。
⑧梵高一生賣不出一張畫。在梵高死的前一年,他畫了一張世稱《沒有胡須的梵高》。當今天這幅《沒有胡須的梵高》在克里斯蒂拍賣行被那些富商大賈競相投標、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萬美金賣出時,舉世震驚、歡聲雷動。而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⑨梵高的墳塋,坐落在一所極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愛的弟弟德奧合葬,兩塊墓碑,方身圓頂,沒有任何紋飾,沒有花崗巖的墓室,碑前只是一抔黃土,覆蓋著長青的蕃藤,比起公墓的所有墓室都寒酸而簡陋。沒有比冬天于公墓憑吊更使人凄惻的了。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卻在刺骨寒風中顫動著不屈的生命。而告慰梵高之靈于九泉的,不是拍賣場的呼嘯,而是一束束的鮮花,放在墳塋的四周。一位英國無名的旅游者在一張紙上畫著歐維爾教堂和梵高的像,他寫道:“感謝您對繪畫的摯愛,您的畫使我有勇氣走向完美的人生。”而一位兒童獻上的是一束麥穗和幾朵野花,他知道梵高生前酷愛這里的麥田和野草閑花,正是這些平凡的事物,點燃著梵高熱烈的、不息的藝術之火。公墓寂然無聲,所有體面的、稍微精致的墳塋前都空無一物,這不禁使我想起魯迅先生的《藥》,總有一些人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
梵高的墳塋閱讀題目
7.第①段環境描寫的作用是
8.第②段畫線句的含義是
9.簡析第⑥段中加點詞“呻吟”的精妙之處。(3分)
10.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第②段中“六平方米”、“大不盈尺”、“只能”等詞突出了梵高居住環境的逼仄、陰暗。
B.第②段中“絕境”在本文中既指梵高的物質絕境,也指其藝術在當時不為人理解的精神絕境。
C.第③段引羅曼·羅蘭的話是為了強調貧窮雖然傷害了梵高,但是梵高卻未曾放棄自己的追求。
D.第⑨段畫線句的意思是梵高的墳塋遠離都市喧囂、無人打擾,因而能夠享受這寧靜與芬芳。
11.文中多處使用對比手法,請舉出兩例,結合文本進行賞析。(3分)
12.第⑨段最后作者由眼前梵高墳塋上的鮮花聯想到魯迅小說《藥》的結尾,你覺得這樣的結尾好嗎?為什么?(5分)
【注】《藥》結尾:這墳上分明有一圈紅白的花,圍著那尖圓的墳頂……花也不很多,圓圓的排成一個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齊。……別人的墳,卻只有不怕冷的幾點青白小花,零星開著……
梵高的墳塋閱讀答案
7.渲染了寒冷蕭瑟的氛圍,暗示了梵高悲劇性的一生,奠定了文章深沉莊重的基調(2分)
8.梵高的繪畫題材以自然為描寫對象(1分),自然又賦予梵高的繪畫以超人的精神力量和表現力(2分)。(共3分)
9.突出了梵高臨死前極度痛苦的狀態(1分),加深了梵高命運的悲劇色彩(1分),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意近即可)(1分)。(共3分)
10. D(3 分)
11. 例:生前賣不出畫和死后畫作拍得天價。突出了梵高的悲劇命運,也突出了梵高之價值,抒發了作者對于梵高命運的深沉的嘆惋之情。(或:生前為人忽視冷落和死后為人愛戴爭奪,既突出了梵髙命運之悲劇色彩,也突出了世人之勢利。抒發了作者對于梵高的嘆惋,對世人的批評。)(或:梵高的貧窮、苦難與羅丹、莫提格里昂尼作畫時的富有、愉悅作對比,突出了梵高在生活的困境中仍不放棄藝術追求的品格,抒發了作者對梵高的崇敬之情。)(3分)
12. 好。梵高生前不為人知,受盡冷落和貧窮、孤獨,但最終在死后得到了人們的承認、愛戴、尊重、感謝,這與《藥》中的夏瑜的命運有相似之處,通過相同命運的人物的聯想,更加能夠激起人們對梵高的身世的同情以及對其藝術命運的反思。以社會制度先驅者的命運來和梵高比較,也表達了作者對于梵高作為藝術前驅者的悲劇命運的不平與同情,對梵高天才情懷的深深的理解和贊美。
或:不好。將梵高與革命者聯系在一起,這樣的人物身份相較不妥。紀念梵高的是深受他的繪畫影響的真實的后人,而紀念夏瑜的那個花圈是魯迅先生奉將令而憑空添上去的,而且《藥》的結尾充滿了虛無縹渺的悲劇的色彩,與梵高生前悲劇死后榮耀,為人們愛戴的狀態也并不相符,而且不能夠很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對于梵高作為藝術前驅者的悲劇命運的不平與同情,對梵高天才情懷的深深的理解和贊美。(5分)
梵高的墳塋高考語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