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課文及課后練習答案
寡人之于國也課文原文:
寡人之于國也課后練習答案: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王道”主張的一個方面,其具體內容是什么?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孟子的主張有什么區別?
2.孟子是怎樣批評當時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
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背誦課文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
參考答案:
1.第一個問題。“王道”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內容。具體內容是:順應農時,使民生有保障,并進而對他們實行倫理道德教育。也可用文中的話回答。
第二個問題。孟子認為梁惠王沒有解決人民生老病死的基本生活條件,不能使百姓“養生喪死無憾”,雖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實質上與鄰國統治者的治國不盡心沒有區別,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這與孟子施仁政、行王道有本質的區別,相差甚遠。
2.孟子用對比和比喻的手法批評統治者不顧人民的死活。“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餓莩”對比,是多大的反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又是多么的殘忍!多么的不仁!而把“涂有餓莩”歸罪于年成不好,歸罪于天災,就如同把殺人歸罪于武器一樣荒唐。殘害人民的不是荒年而是虐政!
二、給下列句式附上例句,并譯成現代漢語。
或……或…………直……耳,是……也是何異于……
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常用句式。
參考答案: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來。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沒有跑上一百步罷了,那還是逃跑啊。
是何異于……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這種說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殺死后,說“殺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三、孟子在論述“王道之始”時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試站在現代社會的立場,對孟子的論述加以評析。
設題意圖:此題意在讓學生以現代眼光看待古人的思想,吸取其中的精華。
參考答案:
孟子在這里所講的,其實和現代人關心的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是一樣的。孟子的說法本于《逸周書》“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之類,《管子》《荀子》《莊子》中也有相近的表述,可見古人已有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但應該明白,古人提出這種觀點,主要是為了維持生態平衡,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源源不斷地獲取生存資源;而現代的環保意識,則是鑒于伴隨經濟快速發展而來的日趨嚴重的環境惡化、生態失衡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而提出的,其目的不止在于合理利用資源,更重要的是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二者出發點是不同的。此題可由學生根據自己所了解的知識評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寡人之于國也課文及課后練習答案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