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課文教案及反思
《包身工》課文教案:
二、 教學重點
本文的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教學難點
典型場面、人物描寫和抒情議論片段所表達的深層意思,語言特色
四、 教學方法
講讀法 討論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課文導入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體裁:報告文學
《包身工》屬于報告文學,中國最早的報告文學的代表作。
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采訪報告等的總稱,是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梢詫懭?,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因為它是“報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為它是“文學”,就要求反映出來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許一定的藝術加工。其特點::新聞性、文學性、真實性。
二、 介紹作家及作品
夏衍:原名沈乃熙,號端先,浙江杭縣人。著名劇作家、電影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太陽社,是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之一??谷諔馉帟r期,主編《救亡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副刊。解放后,任全國文聯常務委員、文化部副部長等。曾寫過許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考驗》等話劇劇本,并把小說《祝?!贰读旨忆佔印返雀木帪殡娪拔膶W劇本。
三、 文章的結構把握
段落 、記敘 、說明、議論
1—8 (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
9—17 (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發展的原因
18—25 (18—23)上工的情景 (24—25)在中國的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大的趨勢
26—33 總結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
四、 在了解課文結構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描寫包身工一天活動的段落,
感受她們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A)分別朗讀1—4段,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 這一場面描寫按什么順序著筆,下邊的分析哪一項不符合原文:
A、先寫打雜再寫包身工;B、先寫地下再寫樓上;C、先寫群體再寫個人;D、先寫環境再寫人的活動 (D)
2、 試用一個詞概括穿拷綢衫褲的男子的形象。(兇惡)
3、 用扼要的詞語概括一下這幾段中所描寫的包身工住宿的環境的特點。(地方窄,空氣濁)
4、 分析描寫樓下包身工起床情況的這句話:“打呵欠……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