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岳飛《滿江紅》從教科書被刪除
許多網友聲稱,人民教育出版社刪除了岳飛的《滿江紅》,代之以秋瑾的《滿江紅》。對此,國內百強高校語文教師、知名教育作家吳小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從未被納入國家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可能有少數地方版本,但使用范圍和時間有限)。
《滿江紅》作為一個詞牌名,誰都可以使用,比如秋瑾也寫過一首名為《滿江紅》。一般來說,詞牌的起源可以歸結為以下幾種情況:借用原來樂府詩的標題,唐代教坊樂曲的名稱,從一些歷史故事中取材,或詞人的原創創作。滿江紅,這個調名來源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源自于秋冬時節就變紅的水草,也有人說它源自白居易《憶江南》詞“日出江花紅勝火”之意等等。這個詞牌是柳永首創,它基音較高,有激越之感。
《滿江紅》從未選編入初中教材
對于網友所稱的“教科書中刪除了《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詞”,吳小軼初步核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滿江紅·怒發沖冠》只是在1960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試行教材漢語》中短暫收錄。它只在非常小的規模上使用了一年,然后就停用了。此外,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從未入選全國通用的中學語文教材(可能有少數地方版本,但使用范圍和時間有限)。吳小軼認為,“初中教材用秋瑾的《滿江紅》取代岳飛的《滿江紅》是不對的。”
網友為什么會認為初中教材中出現過岳飛的《滿江紅·狂怒之冠》呢?吳小軼是這樣認為的,近些年的綜藝節目、電視影片、流行音樂包括歷史等教材里,或者個別地方教材、拓展閱讀等會出現這首《滿江紅·狂怒之冠》,不少人產生記憶偏差,所以大家誤以為初中教材這首《滿江紅》被刪除。
吳小軼表示,目前統一編寫的初中語文教材并不缺少民族脊梁之文。古代的著作有孟子的《富貴不能淫》《魚我所欲也》、《列子》的《愚公移山》、司馬遷的《周亞夫軍細柳》《陳涉世家》、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譚嗣同的《潼關》等。高中語文教材統一編撰中也有大量的選文。教材的任務艱巨、繁重、多樣。國家語文教材的編寫立足以立德樹人,充分尊重歷史,引導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另外,《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否是岳飛所作,目前學術界爭議還是比較大的,吳小軼表示,沒有學者發現這首詞在宋代有作品集收錄,它基本是在明代才開始流轉的,另外,詞中的賀蘭山在河套以西,當時屬西夏國,與宋朝無戰爭,與史實不符。
《滿江紅》是誰寫的
至于具體是誰寫的,目前暫無人能夠證實,但這并不妨礙岳飛作為英雄,我們去繼承他的精神。吳小軼認為,對于有爭議的篇目收錄語文教材還需要多加慎重。
初中教材從沒有選編過《滿江紅》,所以也就不存在刪除《滿江紅》這篇文章,《滿江紅》是否是岳飛所作還有待考證。